秋日三章
作者:高金秀(甘肃)
风是秋的信使,带着清冽的凉,漫过操场边的梧桐。叶尖先黄了,像谁在绿绸上绣了串碎金,风过时,那金就簌簌往下落,一片接着一片,铺满了通往教室的路。它们不慌不忙地转着圈,像在跳一支告别的舞——给蝉鸣谢幕,给夏阳鞠躬,给每个低头走路的人,递上一片脆生生的秋。我踩着这层金毯往前走,听着脚下“沙沙”的响,忽然懂了:原来告别不是结束,是让绿以另一种姿态,留在时光里。
雨是秋的诗行,斜斜地织着,把操场边的月季洗得发亮。花瓣上的水珠坠着,颤巍巍的,像姑娘睫毛上的泪,欲落未落。平日里张扬的红,被雨一润,竟添了几分羞赧,层层叠叠的瓣儿拢着,像把心事藏得更紧了。远处的教学楼在雨雾里泛着白,窗玻璃上淌着水痕,像谁用指尖写了半行诗。我站在走廊里看,看雨丝吻过花瓣,看水珠跌进泥土,忽然觉得:原来温柔从不是软弱,是让坚硬的世界,也肯弯下腰来听一朵花的呼吸。
月是秋的眼睛,悬在操场的上空,把银辉泼了满场。跑道边的蒲公英举着白绒球,被月光照得半透明,像撒了一地的星星。晚风穿过空荡荡的看台,带着草叶的气息,轻轻摇着那些白绒球,仿佛在说:“去吧,去远方。”有晚归的虫鸣从草丛里钻出来,一声叠着一声,给这月光铺了层软绵的底。我坐在看台上,看月光漫过我的球鞋,看蒲公英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晃,忽然明白:原来等待从不是空耗,是让每一粒种子,都带着月光的重量,走向该去的地方。
风在说,雨在说,月在说——秋从不是萧瑟的注脚,是让每片叶、每朵花、每粒种子,都在自己的时光里,把故事说得更久,更温柔。
《晨光里的金色小灯笼》
作者:高金秀(甘肃)
天刚扒开一层薄云,我就踩着露水上了路。田埂边的风带着土腥气,混着庄稼的甜,呼啦啦往怀里钻。豆角架像搭着绿帘子,垂下来的豆荚鼓鼓囊囊,像揣了满肚子的阳光,沉甸甸地坠着,风过时就轻轻晃,像一群胖娃娃在荡秋千,晃得豆叶沙沙响,像是在跟我说:“你看我们多结实呀。”
再往前走,笋子从土里冒出尖,绿得发亮的身子上,偏偏裹着圈紫,像刚从颜料盘里滚过,带着股愣头愣脑的劲儿,直挺挺往上蹿,仿佛再过一夜就要顶破天。旁边的青菜、萝卜,叶子上都沾着露水,太阳刚爬上来,光一照,那水珠就成了碎钻,滚来滚去,把叶子洗得发亮,新鲜得像是能掐出汁来——这田埂上的晨,原是被这些绿的紫的胖的嫩的,铺成了一幅会喘气的画。
没多会儿就到了幼儿园门口,脚步刚放慢,一股子暖烘烘的香就撞过来。抬眼时,篱笆边的黄菊正举着满枝的小灯笼,热热闹闹地等我呢。它们哪肯像别些花那样蜷着、趴着?瓣子挺括得像被秋阳熨过,直棱棱往上举,最外层是明晃晃的鹅黄,像谁把月光揉碎了粘在上面,往花心走,颜色就沉下来,成了蜜一样的橙黄,藏着星星点点的金,像是把夏天没撒够的阳光,全攒在了心里。
太阳再爬高些,光落在花瓣上,那些金粉似的光就活了,顺着瓣纹往下淌,整朵花都在发亮,真像谁把小太阳别在了枝头。风过时,它们不摇不晃,只是梗着脖子轻轻颤,像一群举着金喇叭的孩子,对着我喊:“老师早呀!”凑近了闻,连香气里都裹着点黄,混着秋阳的暖,落在衣襟上,仿佛沾了层薄金,摸上去,竟带着点温温的软——原来这些小太阳,是把光和暖,都揉进了香里。
我站在篱边看了会儿,看它们举着金色的小灯笼,在晨光里亮晶晶的。忽然觉得,这一天的欢喜,早就被这些黄菊提着,等在幼儿园门口了。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