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了一个多月的高中同学40周年聚会,终于如约启程。昨天的阳光格外慷慨,像极了四十年前教室里洒下的晨光,透亮得没有一丝杂质。我们中午12点准时集合,向着高州仙人洞与以茂名荔枝文化为主题的柏桥服务区出发,开启这趟意义非凡的两日之旅。
一路上,车厢里的欢歌笑语几乎没断过。有人哼起当年流行的老歌,立刻引来全车厢的跟唱;有人说起上学时的糗事,惹得大家前仰后合。那份无需刻意寒暄的熟稔,像陈年的老酒一开封就香气四溢,三个小时的车程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溜走,转眼便抵达了高州仙人洞。
高州仙人洞风景区,这座位于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深镇镇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瀑布群如银练悬空,素有“岭南九寨沟”和“天然大氧吧”的美誉。我们在民宿办完入住,便按捺不住心底的雀跃,三三两两地结伴闲逛。林间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吹在脸上格外舒爽,同学们走着走着就自然挽起了胳膊,仿佛还是当年放学后一起回家的模样——有些情谊,真的经得起四十年时光的淘洗,反而愈发纯洁。
傍晚吃过饭,大家自发地围拢过来,七手八脚地搭起40周年聚会的背景墙。你扶着支架,我递着胶带,他调整着横幅的角度,没人指挥却默契十足,就像当年一起布置班级黑板报时那样,热闹里藏着说不出的亲。
晚上八点,聚会活动准时开始。我们的金牌主持人郑同学一开口,就以她独有的幽默诙谐点燃了全场,每一句调侃都精准戳中大家的共同记忆,笑声像林间的泉水般叮咚不断。
第一个节目是书记致辞,她的话语里满是对组委会的感谢,更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四十年能聚在一起,是何等不易。台下的我们听着,看着彼此眼角的细纹,心里却暖烘烘的——是啊,这四十年里,我们各自为家庭操劳,为生活奔波,可再忙再累,“同学”这两个字一提,就总有股劲儿让人想奔赴而来。接着,四位同学朗诵了莫言的《同学颂》。当读到“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时,台下不少人红了眼眶。我望着身边悄悄抹泪的同桌,想起当初和她的一些事情眼泪也忍不住落了下来。时间啊,怎么就跑得这么快,可偏偏又带不走这些刻在骨子里的惦念。第三个节目是六人合唱《友谊之光》。“人生于世上有几个知己,多少友谊能长存”的旋律刚起,全场同学就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纷纷打开手机手电筒,点点光亮像夜空中的星星,映着每个人脸上的泪光与笑容。我们跟着节拍一起唱,声音或许不再清亮,却带着四十年岁月沉淀的厚重,那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回响。随后,三位同学带来旗袍秀《江南水乡》。她们婀娜的舞步如江南的烟雨,温柔地抚平了刚才的激动,让现场沉浸在一片静谧的美好中。最后,全体同学共同合唱《明天会更好》,每个人都举着手机灯光轻轻摇晃,歌声里有对过往的感恩,更有对彼此的祝福——真好,我们还能这样并肩歌唱,就像从未分开过。
夜色渐深,大家带着满心欢喜和一丝疲惫回到民宿,梦里大概都是少年时的模样。
第二天一早,天公依旧作美,晴空万里,惠风和畅,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草木香。同学们吃过早餐,便结伴前往仙人洞景区登山。山路蜿蜒,瀑布层叠,一步一景,景景不同。大家走走停停,见了美景就忍不住合影,你帮我整理衣领,我为你调整角度,叽叽喳喳的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甜丝丝的,听得人心旷神怡。有位同学体力稍差,立刻就有几个人放慢脚步陪着,“慢点走,咱们不急,有的是时间”——这份下意识的照顾,四十年了都没变。
中午吃完午饭,到了该离开仙人洞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这地方空气太好了,下次咱们再来”“是啊,跟老同学一起,在哪儿都舒心”,话语里满是不舍,却也藏着对彼此的牵挂。
随后我们前往第二个景点——以茂名荔枝文化为主题的柏桥服务区。这座位于高州市根子镇与分界镇交界处的服务区,是全国首个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示范服务区。“荔乡水韵,一枝独秀”的设计主题让人眼前一亮,岭南庭院风格与现代荔枝元素巧妙融合,西区主服务楼的“荔枝之花”造型格外别致,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的人行天桥更是点睛之笔。在这里,交通、农业、文化、旅游与商业完美交融,联动着周边的“大唐荔乡”文旅基地,俨然一个按国家级5A景区标准打造的多功能体验场。同学们边走边赞叹,不时停下拍照,话题也从眼前的景致聊回当年的故事。
下午四点,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服务区返回市区,分别时紧紧握手,反复说着“再见”“珍重”“下次一定再聚”。车窗外的风景渐渐远去,但心里那份被同学情谊填满的温暖,却像这两日的阳光一样,久久不散。
这两天的相聚,太短又太长。短到还没好好说够话就要分开,长到足以让我们把四十年的思念与牵挂,都融进彼此的笑容里。真好,我们还能这样相聚;真好,这份同学情,历经四十年风雨,依旧鲜活如初。期待下一次再见,那时的我们,一定还是这般模样,笑着,闹着,把日子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