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待
文/路等学(兰州)
期待,是生命意识初萌时便扎入心田的根须。孩童舌尖对蜜糖的雀跃,是大脑奖赏回路里多巴胺预支的甜;少年眺望地平线的目光,烙印着智人走出东非草原时刻入基因的迁徙冲动;成年人深夜辗转时对理解的渴求,是自我意识觉醒后对抗存在性孤独的本能突围。它像地脉深处的暗河,无声浸润着生命的河床——我们期待父母的凝视,那是婴儿期镜映自我的原始需求;期待爱人的默契,是亚当寻找肋骨的古老隐喻;期待友人的懂得,是社会脑在演化中凝成的连接渴望;期待命运的馈赠,则是对世界"该当如此"的朴素信念,如同原始人向山神献祭时,坚信付出必有回响。我们总以为,生命的圆满需要这些外部的榫卯,才能拼合成完整的木构。
历史的回廊里,期待的回声形态万千。古希腊广场上,苏格拉底的诘问声中,雅典公民的期待系于城邦的荣光;中世纪幽暗烛光下,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疾呼"我的心不安,直到归向你",将期待的锚抛向彼岸神恩;文艺复兴的画室中,达芬奇解剖人体、绘制飞行器,让期待的翅膀掠过现世的天空;启蒙时代的沙龙里,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的呐喊,将期待的根系植入人权的土壤。然而,当工业革命的浓烟遮蔽星辰,当社交媒体的点赞堆砌成虚拟祭坛,期待悄然蜕变了:从对星辰的仰望,沦为对橱窗里商品的觊觎;从对灵魂共鸣的守候,异化为对"被看见"的焦虑乞讨。
我曾是那执迷的守望者。以为深夜递出的热粥,该换来寒夜同等的温煦;以为剖白心迹的坦诚,必消解所有误解的阴霾;以为并肩走过的雨季,会自然生长出共同的晴空。那些期待像悬在檐角的风铃,风起时叮咚悦耳,风若不按预期的方向吹来,碎落的就不只是铃声,更是心壁上脆弱的琉璃。斯多葛学派的爱比克泰德早已勘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期待的苦楚,正在于我们妄图改写他人的剧本,甚至强求舞台按照我们的剧本布景。庄子亦警示:"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强求本就是对生命独特性的冒犯。
直到某个失眠的凌晨,听着窗外的雨敲打梧桐叶,突然看清:那些向外伸出的手,本可以先攥紧自己的拳头;那些望向他人的目光,本可以先照亮自己脚下的泥泞。萨特说"人被判处自由",这自由的重负,便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全然负责的清醒——没有谁是你的救赎,正如你不是谁的宿命。
于是收回那悬于他人檐角的风铃。不再期待父母的理解,反而读懂了他们笨拙的爱里藏着的时代烙印与无声付出;不再期待友人的时时回应,方在疏密有致的交往中,照见关系最本真的质地;不再期待命运的格外垂青,便学会在风雨里为自己撑伞,在晴空下为自己种花。这不是冷漠的退守,而是禅宗所言的"破执"——破掉对"圆满"的虚妄执念,才能看见残缺里蕴藏的真实;破掉对"永恒"的脆弱幻想,方能珍惜当下每一缕光的温度。王阳明心学"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晨钟暮鼓,敲醒迷思:原来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支点,本就安放在自己的灵魂深处。
如同古老的航船,终于学会不依赖变幻的季风,而是依据星辰校准自己的罗盘;如同坚韧的草木,终于领悟雨露只是馈赠,向土壤深处扎根的力量才是生命的根本。当期待的潮水缓缓退去,显露的并非荒芜的滩涂,而是被岁月海浪反复冲刷、打磨得愈发坚实、棱角分明的礁石——那便是你自己,是历经风雨洗礼后,依然矗立于存在之海的基石。
这,便是生命最深刻的觉醒:不再期待谁为你掌灯,因为你自身即是光源,足以穿透迷雾,照亮前路;不再期待谁为你摆渡,因为你内在自成舟楫,能够泅渡所有湍急的河流。如同佛陀在菩提树下的证悟,非是获得外物,而是洞悉了"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当向外索求的妄想剥落,强加于人的执着消散,你会发现,那最深邃的智慧、最恒久的安宁、最磅礴的力量,从未远离——你早已是自己的星辰,自己的岸,自己的贵人。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