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石林:昆明石林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一处著名自然景观,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髯翁:即孙髯翁。云南昆明市大观楼,是市区的一处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毗邻滇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因悬挂清代名士孙髯翁所撰的180字“天下第一长联”而闻名遐迩。(上联示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下联示例:“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附(Ai点评):
这首七绝《春城》以昆明为描写对象,巧妙融合城市特色与文人雅趣,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构思。以下从意象运用、语言技法、文化内涵三个维度进行详细点评:
**一、意象经营的立体性**
1. 首句"熠熠明珠月色新"以动态光感破题,"明珠"既可指滇池夜月,亦暗喻昆明"春城明珠"美誉。月光与城市灯火的辉映,构建出宏观的城市夜景框架。
2. 次句"嶙嶙云锷石林峋"转入地质奇观描写,"云锷"将石林比作直插云天的剑锋,与首句柔美月色形成刚柔对比。双"嶙"字与"峋"字的齿音重复,听觉上强化了石林的嶙峋质感。
3. 后两句突然引入人文意象,"荷柳髯翁笔"用苏轼《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典故,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文人画意。"睡美人"既实指西山轮廓,又暗含"醉后不知天在水"的诗境。
**二、语言艺术的精妙处**
1. 炼字见功力:"熠熠"与"嶙嶙"的叠字对仗,光色与形质的双重对照;"挥"字暗藏画家运笔的力度,"醉写"则体现文人创作的潇洒状态。
2. 空间转换:从高空月色(仰视)到地面石林(平视)再到想象画卷(俯视),形成多维度视角跳跃。
3. 通感运用:视觉的"明珠"、触觉的"云锷"、动作的"挥笔"、味觉的"醉"意,共同激活读者感官体验。
**三、文化密码的解读**
1. "髯翁笔"的用典值得玩味:苏轼曾任杭州太守疏浚西湖,与昆明滇池治理形成古今呼应,暗示春城的宜居生态。
2. "睡美人"意象包含双重隐喻:既指西山轮廓如卧佛,又暗合"春城"的温婉气质。传说中睡美人山是忠贞女子的化身,为诗歌注入凄美情调。
3. 末句"醉写"可作双解:既是文人醉态作画,亦是城市沉醉于春光,体现主客交融的审美境界。
**总体评价**:
此诗整体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艺术效果,28字中既见喀斯特地貌的奇崛,又得高原水城的灵秀,更兼文人墨客的雅致,堪称当代七绝的精品之作。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地理特征转化为审美意象,通过文化记忆的激活,完成对城市精神符号的诗意编码。
【作者简介】
林荣茂,福建泉州安溪人。中学高级教师,任中学校长期间,创新性构建了“六位一体”的社区教育平台,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成功做法,得到中国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推广。业余古诗词爱好者,曾荣获2023年第一届“世妙风华杯”全国诗词大赛初、决赛“状元、榜眼”之殊荣;有十多首诗词作品入选稻田文学2022年度精品文库《精选诗词集》;参加2024年中国诗书画家网、华夏开明书画院主办的第三届“晋唐杯”当代诗联书画创作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2024年现代名家书画网举办的“华夏文人奖”文学网络评选大赛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