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疯僧入世
三月的杭州,烟雨朦胧。
灵隐寺后山的桃花开得正艳,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铺满了青石板小路。一个衣衫褴褛的和尚歪歪斜斜地走在花雨中,手里提着个酒葫芦,时不时仰头灌上一口。
"好酒!好酒啊!"和尚抹了抹嘴,破烂的僧袍袖子沾满了酒渍。他看上去约莫四十来岁,脸上总是挂着似醉非醉的笑容,一双眼睛却清澈透亮,仿佛能洞穿世间万物。
这便是人称"济癫"的济公和尚。
"济公!方丈找你半天了!"一个小沙弥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是临安城来了几位施主,想请您..."
济公摆摆手打断他:"不去不去,老和尚念经听得我头疼。"说着又要喝酒,却发现葫芦已空,顿时愁眉苦脸,"哎呀,酒也没了,这日子可怎么过..."
小沙弥无奈:"方丈说,您若不去,这个月的酒钱..."
济公眼睛一亮:"有酒钱?早说嘛!"话音未落,人已经一溜烟跑远了,只留下小沙弥在原地摇头苦笑。
大殿内,方丈正与几位衣着华贵的老者交谈。见济公闯进来,方丈皱眉:"道济,不可无礼。"
济公却不管不顾,一屁股坐在蒲团上,翘起二郎腿:"听说有酒喝?"
其中一位老者面露不悦:"这位就是传说中的济公活佛?怎么如此..."
"如此什么?邋遢?疯癫?"济公笑嘻嘻地打断他,"施主有所不知,佛在心不在形。您看我这破袈裟,可比您那绫罗绸缎干净多了。"
老者脸色一变,正要发作,另一位连忙打圆场:"活佛见谅,我等此来,实是有事相求。临安城近来怪事连连,百姓多病,想请活佛前去..."
济公突然收起笑容,目光如电:"不是百姓多病,是心病难医吧?"
几位老者面面相觑,额头渗出冷汗。
方丈叹息:"道济,你既已知晓,便走一趟吧。"
济公站起身,拍拍屁股:"也罢,正好酒喝完了,去城里讨些新的。"说着摇摇晃晃往外走,嘴里哼着歪诗:"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第二章 临安怨气
离开灵隐寺,济公并未直接进城,而是先绕道去了西湖边。他站在断桥上,望着远处繁华的临安城,眉头渐渐皱起。
常人眼中,临安城上空晴空万里;但在济公法眼看来,却有一团黑气笼罩城池,那是万千百姓的怨气凝结而成。
"好重的怨气..."济公喃喃自语,"看来这临安城里,藏着不少吃人的豺狼啊。"
他掐指一算,脸色愈发凝重:"盐铁专营,民不聊生...好个贾知府,好个铁手阎罗!"
正思索间,桥下传来一阵吵闹声。济公低头看去,只见几个凶神恶煞的汉子正围着一个卖炭的老翁拳打脚踢。
"老东西,这个月的例钱还敢拖欠?"为首的汉子一脚踹在老翁胸口,老翁咳出一口血来。
"大爷饶命啊...小老儿实在交不起那么多...炭价被压得..."老翁趴在地上哀求。
"还敢顶嘴?"汉子狞笑着抬起脚,"今天不给你点颜色看看..."
话音未落,突然一个踉跄,像是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整个人向前扑去,正好撞在桥墩上,顿时鼻血长流。
"哎哟!谁?谁暗算老子?"汉子捂着鼻子怒吼。
桥上,济公哈哈大笑:"好一个狗吃屎!精彩!精彩!"
几个恶汉抬头怒视:"哪来的疯和尚?找死是不是?"
济公摇着破蒲扇,晃晃悠悠走下桥来:"贫僧找死不敢当,倒是看几位施主印堂发黑,怕是要倒大霉啊。"
"放屁!"鼻血汉子怒骂,"给我打!"
几个恶汉一拥而上。济公不慌不忙,手中蒲扇轻轻一挥,几人突然像撞上一堵无形墙壁,纷纷跌倒在地。
"哎哟!"
"我的腰!"
恶汉们哀嚎连连,济公却已经蹲在老翁身边,从怀里掏出一颗药丸:"老丈,吃了这个。"
老翁将信将疑地吞下药丸,顿时觉得胸口的疼痛减轻许多。他挣扎着爬起来就要磕头:"多谢大师救命之恩!"
济公连忙扶住他:"使不得使不得。老丈,这些人为何打你?"
老翁泪流满面:"大师有所不知,小老儿姓张,人称张老实,在城外卖炭为生。自从新来的贾知府上任,与那盐帮勾结,强征各种苛捐杂税。炭价被他们压得极低,却要我们交高额例钱,不然就不许卖..."
济公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盐帮?可是那铁手阎罗的手下?"
张老实惊恐地四下张望,压低声音:"大师慎言!那铁手阎罗心狠手辣,听说连知府大人都要让他三分..."
济公冷笑:"好一个官匪一家!老丈,带我去看看你的炭窑如何?"
张老实犹豫道:"这..."
"放心,"济公拍拍他的肩膀,"有我在,保你平安。"
那几个恶汉此时已经爬起来,却不敢再上前,只是远远叫骂:"老东西,今天算你走运!明天要是还交不上钱,烧了你的破窑!"说完狼狈逃走了。
张老实浑身发抖:"大师,您看...我..."
济公从怀里摸出几块碎银子塞给他:"先拿着应急。走,带我去看看。"
第三章 点化愚顽
张老实的炭窑在城外三里处的一个小山坳里,简陋的草棚旁堆着些木炭,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正在帮忙整理。
"爹!"孩子们见张老实回来,立刻扑上来,看到他脸上的伤,又惊又怕,"那些坏人又来了?"
张老实强颜欢笑:"没事,没事,这位大师救了爹。"说着向济公介绍,"这是犬子阿大和阿二。"
济公看着两个瘦弱的孩子,眼中闪过一丝怜悯。他蹲下身,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摸出两个热腾腾的肉包子:"来,趁热吃。"
孩子们眼睛一亮,却不敢接,看向父亲。张老实连忙摆手:"大师,这怎么好意思..."
济公直接将包子塞到孩子手里:"吃吧吃吧,佛祖赐的,不吃才是罪过。"
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张老实在一旁偷偷抹泪。济公环顾四周,突然问道:"老丈,你这炭窑生意如何?"
张老实叹气:"不瞒大师,原本还能糊口。可自从盐帮控制了木炭买卖,定价权在他们手里,我们这些烧炭的,辛苦一个月,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济公点点头,走到炭堆前,随手拿起一块木炭看了看:"炭是好炭,可惜卖不出好价钱。"
"谁说不是呢..."张老实愁眉不展。
济公突然神秘一笑:"老丈,想不想出口恶气?"
张老实一愣:"大师的意思是..."
济公凑到他耳边低语几句。张老实听完,脸色大变:"这...这可使不得!要是被盐帮知道..."
"怕什么?"济公拍拍他的肩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你只管按我说的做,保管你从此生意兴隆。"
张老实将信将疑,但看着济公笃定的眼神,又想起方才他神奇的手段,终于咬牙点头:"好!小老儿听大师的!"
当天夜里,临安城最大的盐帮分舵突然起火。奇怪的是,火势虽大,却只烧了账房和几间存放账册的屋子,其他建筑毫发无损。更诡异的是,有人看见火中隐约有个摇着蒲扇的疯和尚身影,但转瞬即逝。
第二天一早,张老实战战兢兢推着炭车进城,却发现往日收"例钱"的恶汉们一个都不见了。更让他吃惊的是,炭价一夜之间翻了一倍,而且买家络绎不绝。
"听说盐帮的账房被烧了,所有欠账记录都没了!"集市上人们窃窃私语,"这下他们可没凭据收钱了!"
张老实恍然大悟,想起济公交代他的话:"今日只管按新价卖炭,有人问起,就说昨夜梦见火神爷显灵..."
正当他出神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老丈,生意不错啊?"
张老实回头,正是济公,依旧那副疯疯癫癫的模样,手里提着个酒葫芦,满身酒气。
"大师!"张老实激动得就要下跪,被济公一把拉住。
"别别别,让人看见多不好。"济公挤挤眼睛,"怎么样,我说到做到吧?"
张老实热泪盈眶:"大师真乃活佛再世!小老儿..."
济公摆摆手打断他:"先别忙着谢我。这不过是开始,临安城的毒瘤,还得慢慢治。"说着望向知府衙门方向,眼中精光闪烁,"贾知府,铁手阎罗...咱们的账,慢慢算。"
就在这时,一队衙役突然冲进集市,为首的捕头高声宣布:"知府大人有令!近日有妖僧作乱,凡发现形迹可疑的和尚,立即报官!举报者有赏!"
张老实脸色煞白:"大师,他们这是..."
济公却哈哈大笑:"好得很!正愁没机会会会这位贾大人呢!"说着竟主动朝衙役们走去。
"喂!那边的!"捕头注意到济公,"你是哪个寺庙的?"
济公嬉皮笑脸:"贫僧乃西天如来座下,降龙罗汉是也!"
"放肆!"捕头大怒,"给我拿下这个疯和尚!"
衙役们一拥而上。济公不躲不闪,任由他们将自己五花大绑。被押走前,他回头冲张老实眨眨眼,用口型说了三个字:"别担心。"
张老实呆立原地,看着济公被推搡着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降临临安城。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