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脚下歼敌顽
作者:马同举
座落在保定市易县城西北 45 公里的紫荆岭上,千峰耸立,悬崖峭壁。脚下拒马河,水急浪高,奔流而下。在紫荆岭上,魏然屹立着“河山带砺”四个大字的紫荆关长城石门雄踞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放眼望去,号称内三关的长城,宛如一条绵延不断的长龙,在层峦叠嶂中无言地倾诉着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历史,老年人都传颂着在紫荆关长城脚下,晋察冀八路军一分区在开国上将杨成武司令员指挥下,一举歼灭侵犯易县西部山区的日本侵略者激烈战斗场面……
那是 1939 年4月,原驻扎在保定的 500 余日军开进了易县城西 15 华里的重镇梁格庄与先进驻守的日军汇合后向易县西部山区侵犯。当这些日军开拔到紫荆关长城脚下大龙华一带后驻扎下来,继而四处抓民夫筑碉堡、架铁丝网,建立敌踞点。三天后,又从大龙华踞点抽出100余兵力退守梁格庄。
日军兵力的频繁调动,引起了杨成武司令员的注意。日军为什么在大龙华屯兵呢?经过派出的侦查员得回来的情报,分析出大龙华是连接东部平原与西部山区的分界点,西进可兵进紫荆关、涞源浮图峪等关隘,打通易县至涞源的交通,便于运送兵员和物资。又可以拆解八路军一分区与其他解放区的联系,分割击破。
当杨成武司令员召集军事干部判断军情后,于是下达了命令。指挥一团一营包围大龙华。二团三营与分区独立营、炮兵连和曾雍雅支队埋伏在大龙华以南的石楼村山坡上。又命令一团主力隐藏在大龙华以西的金坡山岭上。调派五支队负责迁回监督易县各据点敌人。并把二团秘密安排在梁格庄西侧山坡,以防梁格庄方向日军增援。
时至5月19日深夜,当日军熟睡之机,参加围歼大龙华的八路军一分区主攻部队在当地老乡的引导下,铰断日军架设的铁丝网,将分住在九户农家院的日本驻军切隔进攻,在持续3个小时激战后,夺下了日军驻守的三座院落,歼敌50余人。呯呯的枪声,轰轰的手榴弹爆炸声,困在其它院落的日军拚命突围。有一小股日军在向东逃窜到清西陵东侧小树林时正好碰到埋伏在那里的八路的,立即给予了痛击。梁格庄守敌当得知大龙华日军遭到八路军袭击的消息后,出动兵力援助,结果又进入了八路军在梁格庄西侧设下的伏击圈。被伏击的日本兵,见驰援失败,剩余的残兵又逃回了梁格庄踞点。
八路军围歼大龙华日军的战斗,在杨成武司令员的指挥下,经过分割围歼,共打死打伤日伪军400余人,是抗战一分区成立以来消灭敌人数量最多的一次。这一次战斗,不仅斩断了日军企图西进的军事物资补给运输线,保卫了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还缴获了两个铁箱数百件日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针》《使用特种器材(毒气)之参考》等等核心机密文件。当这些缴获的文件被送往延安后,得到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夸奖。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给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打电话告诉了这一消息,毛主席夸赞说,“这样的仗是比缴获敌人几百条枪和几十门大炮还要大的胜利!”
大龙华对日围歼战的胜利,极大地调动了当地抗日军民的抗敌热情。麻雀战、袭扰战、地雷战、地道战、攻坚战,打得日寇不得安宁。在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反法西斯的中华民族武装斗争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如今,八十八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易县已在新中国成立76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的建设成果,紫荆关长城已成了风景独秀的旅游景区,但在长城脚下抗击日军侵略的惊心动魄故事已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的精神图腾!
2025年8月8日
作者:马同举,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易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党支部组织委员。作者本人累计在国家,省、市有关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60余篇。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