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磬音乐之未来远景
一罗培永
石磬之音,肇自鸿蒙,贯于今古,其未来之象,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既守其本,亦拓其新,生生不息,光耀后世。
观其传承,必有薪火之续。今有匠人如汪氏、杜公者,精研其艺,既循古法采石于泗滨,辨质听音,务求真璞;复穷雕刻之巧,倨句合天地之形,纹饰蕴人文之趣;更精调音之术,使宫商协律吕,清浊应阴阳。他日必广收门徒,设馆授艺,编谱牒以纪工序,制模型以明规制,使采石、制器、审音之技,皆可传诸久远,不致湮没。
论其创新,当有古今之融。古磬之音,可与丝竹相和,亦可与西乐共振:或入交响乐之章,以清越之声破铜管之烈;或伴电子乐之律,以沉厚之韵补数码之轻;更可谱新曲以咏时事,如颂山河之壮美,歌民生之安乐,使古乐焕新声,引青年共鸣。若逢大典,则编磬列阵,与钟鼓齐鸣,再现“箫韶九成”之盛;若遇雅集,则一磬孤悬,随琴瑟同奏,别生“风泉漱玉”之幽,使雅俗共赏,无分老幼。
察其影响,将有中外之通。今申遗之举既行,他日若登世界之台,则可携磬远赴异域,击之于罗马古墟,使欧风与汉韵相和;奏之于尼罗河畔,令古埃及之魂接华夏之灵。更可建国际交流之会,聚四海乐师共研磬艺,或仿其形而造异域之石,或借其声而谱环球之曲,使石磬之乐,由华夏之瑰宝,成人类之共珍。
究其根本,石磬之未来,非独器之流传,实乃道之弘扬。其音之中和,可化浮躁为宁静;其律之有序,能导纷乱为和谐。若使学堂习磬以养正,社区闻磬以敦睦,庙堂用磬以明礼,则此石之鸣,不仅为乐,更成教化之助,文明之舟。
千载顽石,因艺而通灵;万年古乐,因心而永续。石磬之远景,当是声传九域,韵播八荒,与天地同久,与日月齐光。
海龙石磬艺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