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 涅槃金身
慈宁宫上空,济公脚踏金莲,破蒲扇化作丈余大小,每一次挥动都带起漫天金光。黑鸦老祖所化的巨鸦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突破金光的包围。
"疯和尚!你以为这样就奈何得了我?"黑鸦老祖厉啸一声,突然调转方向,向翠娘扑去!
翠娘站在原地,眼中金光流转。她双手结印,口中"璇玑曲"不停,周身笼罩在一朵金色莲花的虚影中。黑鸦老祖刚接近她三丈之内,就被莲光灼伤,羽毛焦黑脱落。
"不可能!'药师佛'血脉怎会如此快觉醒!"黑鸦老祖惊恐大叫。
济公哈哈大笑:"老乌鸦,你太小看这丫头了!"说着扇子一挥,一道金光如利剑般刺穿黑鸦老祖的翅膀。
黑鸦老祖坠落在地,化回黑袍老妇模样,胸口一个血洞汩汩流出黑血。她狞笑着看向翠娘:"小贱人...你以为赢了?皇帝...皇帝已经中了我的'万鸦噬心毒'...没有完全觉醒的'药师佛'血脉...救不了他!"
翠娘浑身一震:"父皇!"
赵明德扶住摇摇欲坠的翠娘:"公主别信她!我们这就去陛下寝宫!"
黑鸦老祖阴森森地笑了:"要救皇帝...除非这丫头以生命为代价...完全觉醒血脉之力...就像当年她母亲做的那样...哈哈哈..."
济公面色一沉,扇子一挥,黑鸦老祖顿时灰飞烟灭。但她的狂笑声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
玄冥子飘然落下:"不好!贫道感应到一股极强的妖气正向京城逼近!"
济公抬头望天,只见北方天际乌云翻滚,隐约可见无数乌鸦组成黑压压的阵势飞来。云层中,一双赤红如血的眼睛时隐时现。
"是万年鸦王!"济公肃然道,"玄冥道友,你带他们去救皇帝,和尚我来会会这老妖怪!"
翠娘拉住济公的衣袖:"大师,您一个人..."
济公拍拍她的手,眼中满是慈爱:"丫头,记住——'药师佛'的真谛不在血脉,而在慈悲之心。"说完,他身形一晃,化作一道金光冲向北方天际。
玄冥子一挥拂尘:"快走!去救皇上!"
赵明德背起虚弱的翠娘,与玄冥子一同向皇帝寝宫奔去。沿途所见触目惊心——宫中侍卫、宫女倒了一地,面色发黑,显然都中了妖毒。
养心殿外,横七竖八躺着十几个侍卫的尸体。殿门大开,里面传来九王爷的哭喊声:"皇兄!您醒醒啊!"
翠娘挣扎着从赵明德背上下来,踉跄着跑进殿内。龙榻上,皇帝面如金纸,嘴唇乌黑,胸口处有一个明显的黑色鸦爪印。九王爷和周太医跪在榻前,束手无策。
"父皇!"翠娘扑到榻前,握住皇帝的手。她掌心的金莲虚影再现,但这次光芒微弱了许多。
皇帝微微睁眼,气若游丝:"璇玑...你没事...太好了..."
翠娘泪如雨下:"父皇,儿臣一定救您!"她转向玄冥子,"仙长,可有办法?"
玄冥子把脉后面色凝重:"妖毒已侵入心脉,寻常方法确实无效。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公主完全觉醒'药师佛'血脉,以自身精血为引,或许能救。但正如那老妖所说,代价恐怕..."
翠娘毫不犹豫:"我愿意!"
"不行!"赵明德一把拉住她,"一定有别的办法!"
九王爷也劝阻:"璇玑,不可鲁莽!"
翠娘轻轻挣脱赵明德的手,眼中金光坚定:"母妃当年为救我而死,如今我救父皇,天经地义。"她看向赵明德,柔声道,"赵公子,记得我们的约定吗?若活下来..."
赵明德热泪盈眶:"我们说好要一起活下去的!"
翠娘微微一笑,转向玄冥子:"仙长,请告诉我该怎么做。"
玄冥子叹息一声:"需以心头血为引,激发血脉全部力量。但此举九死一生..."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整个宫殿都在摇晃。众人跑到殿外,只见北方天际金光与黑云激烈碰撞,无数乌鸦如雨点般坠落,但更多的乌鸦前仆后继。
金光中心,济公的身影若隐若现。他现出三丈金身,破蒲扇化作遮天蔽日的金色屏障,阻挡着乌鸦大军的进攻。但黑云中那双赤红眼睛越来越近,一个沙哑如金属摩擦的声音响彻云霄:
"济癫!就凭你也想阻挡本王?今日我要血洗皇宫,让'药师佛'血脉彻底断绝!"
济公的声音如洪钟大吕:"鸦王!你为祸人间千年,今日和尚我就超度了你!"
说罢,济公突然收回金扇,双手合十,浑身金光暴涨。那金光越来越盛,最后竟如一轮小太阳,刺得人睁不开眼。
"不好!"玄冥子脸色大变,"圣僧要施展'涅槃金身'!这是同归于尽的禁术!"
翠娘和赵明德齐声惊呼:"大师!不要!"
但为时已晚。济公的金身突然爆炸开来,化作无数金色光点,如雨般洒向乌鸦大军。每一粒光点碰到乌鸦,就将其化为灰烬。转眼间,遮天蔽日的乌鸦群就被清空大半。
黑云中传来鸦王痛苦的嘶吼:"济癫!你竟敢...啊!"
残余的乌鸦仓皇逃窜,黑云渐渐散去。天空中,已不见济公的身影,只有他的破蒲扇缓缓飘落,最终落在翠娘面前。
翠娘跪地捧起破扇,泪如雨下:"大师..."
赵明德也红了眼眶。玄冥子仰天长叹:"圣僧以大慈悲心,舍身度众生..."
突然,破扇上残留的一点金光飞入翠娘眉心。她额头的莲花印记瞬间大放光明,整个人被笼罩在一朵巨大的金莲虚影中。
"我明白了..."翠娘喃喃道,"'药师佛'的真谛不在牺牲,而在慈悲..."
她转身回到皇帝榻前,将破蒲扇轻轻放在皇帝胸口。然后双手结印,口中念诵济公教她的《药师经》。金莲虚影渐渐扩大,将整个养心殿笼罩其中。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皇帝胸口的鸦爪印开始褪色,面色也逐渐恢复红润。殿外昏迷的侍卫、宫女们也纷纷苏醒,妖毒尽除!
玄冥子目瞪口呆:"这...这是真正的'药师佛'神通!不借外力,以慈悲心引动天地正气!"
皇帝缓缓睁眼,第一句话就是:"圣僧呢?"
众人沉默。翠娘含泪道:"大师他...涅槃了..."
就在此时,北方天际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鸦鸣。众人抬头,只见一只翼展足有百丈的巨型乌鸦悬浮在空中,浑身羽毛如黑铁般闪烁着冷光,额头上竟有一个诡异的金色"卍"字印记!
"黑羽明王!"玄冥子失声惊呼,"它不是被佛祖镇压在灵山下了吗?怎么会..."
鸦王——黑羽明王的声音如雷霆般炸响:"愚蠢的人类!济癫已死,看谁还能护着你们!特别是你,'药师佛'血脉的小贱人!我要将你碎尸万段,以报当年佛祖镇压之仇!"
原来,这一切的阴谋,都源于黑羽明王对佛祖的仇恨。它无法直接报复佛祖,便将怒火发泄在拥有"药师佛"血脉的皇室身上!
翠娘毫无惧色,站在殿前与鸦王对视:"你害死我母妃,害死济公大师,今日我要替天行道!"
她额头的莲花印记光芒大盛,掌心的金莲虚影飞向空中,越变越大。黑羽明王似乎对这金光颇为忌惮,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皇帝在赵明德搀扶下走出殿外:"众将士听令!保护公主,诛杀妖孽!"
宫中侍卫、禁军纷纷集结,弓箭上弦,对准空中巨鸦。玄冥子也祭出法宝,准备拼死一战。
黑羽明王狂笑:"蝼蚁之辈!"它双翅一扇,无数黑色羽毛如利箭般射下。
翠娘双手合十,金莲光芒形成护罩,挡住大部分黑羽。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眼看就要伤及无辜。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青光从天而降,化作屏障挡住了剩余黑羽。
"阿弥陀佛!"一声佛号响起,一个白衣僧人踏云而来,手持净瓶杨柳,竟是观音大士!
"观音菩萨!"众人纷纷跪拜。
黑羽明王见状,厉啸一声就要逃走。观音杨柳枝一挥,一道白光将其罩住:"孽畜,还不伏法!"
黑羽明王在白光中挣扎缩小,最终化为一枚黑色念珠,落入观音掌中。
观音转向翠娘,慈祥地说:"善哉。济癫以涅槃金身度化众生,功德无量。他日有缘,自当再见。"
翠娘跪地泣问:"菩萨,大师他真的...死了吗?"
观音微笑:"佛门无死生,唯有缘法。济癫虽寂灭,佛性长存。"说着看向翠娘手中的破蒲扇,"此物与你有缘,好生保管。"
又对玄冥子道:"道友能弃恶从善,甚善。今赐你'天眼通'全本,助你修行。"一道白光没入玄冥子眉心。
最后,观音看向赵明德:"护法有功,他日必成正果。"说完,化作清风消散。
众人恍如梦中。皇帝率先回神,郑重宣布:"即日起,举国哀悼圣僧济癫。另册封璇玑为'护国公主',赵明德擢升为礼部侍郎,择日完婚!"
翠娘和赵明德相视一笑,手紧紧握在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他们的感情更加坚定。
夜幕降临,翠娘独自站在御花园的梅树下,仰望星空。赵明德悄悄走来,为她披上外袍:"在想大师?"
翠娘点点头,轻抚手中的破蒲扇:"大师说过,'有缘自会相见'。我总觉得他还在某个地方..."
正说着,破蒲扇突然微微一动,扇面上浮现一行金字:"和尚我去也,他日再逢,请我喝酒!"
翠娘和赵明德相视一笑。远处,似乎传来熟悉的破扇声和沙哑的笑声...
[全文完]
——
后记:渡厄记与人间路
写完《济公游记之青林渡厄》的最后一个字,我对着窗外渐暗的天光长舒一口气,仿佛刚刚跟随济公师徒走完了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修行。键盘上的手指还残留着敲打战斗场面时的震颤,眼角却已不自觉湿润——为济公那纵身一跃的涅槃金身,为翠娘掌心绽放的药师莲华,也为赵明德在御花园梅树下那声未说出口的誓言。
这部作品始于一个简单的念头:倘若济公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会如何面对那些披着现代外衣的"钱万贯"与"贾似道"?在构思过程中,民间传说中的疯癫和尚渐渐在我笔下显露出更丰富的面相——他可以是酒楼里偷鸡腿的邋遢客,也能化作金身罗汉降妖伏魔;他游戏人间看似不羁,实则对众生苦痛心如明镜。这种矛盾统一的人格魅力,正是济公这个形象流传千年的秘密。
翠娘的角色塑造是最令我动容的创作体验。从街头卖唱女到护国公主的蜕变,不仅是身份的转换,更是一个女性在命运洪流中找回自我、承担使命的精神史诗。当她最终领悟"药师佛真谛不在血脉而在慈悲"时,我忽然明白了济公始终引导她的深意——真正的力量永远来自对苦难的共情与担当。而赵明德这个书生剑客,则代表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人格:既能提笔安天下,又可拔剑护苍生。他与翠娘的感情线,实则是两种生命姿态的相互成全。
在考据方面,我特意融入了宋代市井生活的真实细节——从"印子钱"的残酷盘剥,到"璇玑曲"的宫廷乐谱;从翰林院查档的典章制度,到苗疆巫术的历史渊源。这些看似琐碎的考据,构筑起了故事真实的历史质感。而佛道思想的交锋,则是将《金刚经》的"无住生心"与《道德经》的"道法自然"化作神通斗法的精彩演绎,其中玄冥子的转变,暗喻着佛道本是一体的至高境界。
最难忘的是创作济公涅槃那段。当这个整天嘻嘻哈哈的疯和尚突然现出庄严法相,以金身抵挡万千妖鸦时,我竟在深夜的书房泪流满面。这让我想起《维摩诘经》所说"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真正的菩萨道,或许就藏在那把破蒲扇与油腻鸡腿之间。
此刻搁笔,忽然惊觉十二回的篇幅里,我们共同经历了这么多:青林县的初遇,临河县的险局,直到皇宫中的终极对决。感谢各位读者的相伴,你们在评论区留下的每一条感悟,都像济公撒向人间的杨枝甘露,滋润着这个故事的生长。特别要致敬那些看出佛经隐喻的朋友,你们让创作成为双向的修行。
故事虽完,济公的笑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倘若某天你在某个街角遇见一个摇破扇的邋遢和尚,不妨请他喝壶酒——说不定,那就是圣僧又来人间游戏了呢?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在红尘中坚持善念的修行者。
【作者:胡成智】
癸卯年仲夏于江南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