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 . 秋夜 中华通韵
文/曾小蓉
一排鹤影月梢头,万丈平湖芦苇舟。
百里萧风拍浪涌,千堆碎雪洒沧洲。
网络点评
意象赏析
鹤影与月:首句“一排鹤影月梢头”以仰视视角勾勒动静相宜的画面,鹤影的孤高与月光的清冷形成呼应,暗合秋夜特有的萧瑟感。
平湖与芦苇:次句“万丈平湖芦苇舟”以浩渺湖面与渺小舟楫的对比,突显空间的苍茫感,芦苇舟的意象亦化用渔隐传统,增添孤寂意味。
风浪与碎雪:末两句“百里萧风拍浪涌,千堆碎雪洒沧洲”将秋风力比作惊涛,浪花喻为碎雪,视听通感强化秋夜的凌厉澎湃,同时“沧洲”典故暗指隐逸之地,情感层次复杂。
意境构造
全诗通过空间递进(月梢—平湖—沧洲)与动静交织(鹤影静—风浪动),构建出从静谧到激越的意境变化,突破传统秋夜诗的悲秋基调,展现自然界的力量与壮阔。
艺术手法
夸张与比喻:“百里”“千堆”的虚写夸张秋风烈度,碎雪喻浪花新颖贴切。
对仗工稳:颔联“平湖”对“芦苇”、颈联“萧风”对“碎雪”,音节铿锵。
炼字精准:“拍”“洒”动词鲜活,赋予自然拟人化的动态。
情感表达
表面描摹秋夜江景,实则借风浪的喧嚣反衬内心的孤高,末句的“沧洲”或暗含超脱尘俗的志趣,与陈与义“却愁无处著秋声”的豁达异曲同工。
综上,此七绝以宏大的画面感与强烈的感官冲击,在传统秋夜诗中独树一帜,于雄浑中见孤清,堪称现代咏秋佳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所有诗词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