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佛道之争
皇宫大内,璇玑宫。
翠娘——如今该称她为璇玑公主了——端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宫女们为她梳理那一头如瀑青丝。镜中的少女头戴金凤珠冠,身着杏黄宫装,眉目如画却掩不住一丝倦色。
"公主,今日是您正式受封后第一次朝见百官,奴婢为您梳个飞仙髻可好?"大宫女春桃小心翼翼地问。
翠娘看着铜镜中陌生的自己,轻叹一声:"随便吧。"
过去半个月,她如同置身梦中。皇帝父亲对她宠爱有加,不仅恢复了母亲端妃的封号,还追封为端懿皇贵妃。她自己也从一介卖唱女,摇身变为尊贵的璇玑公主,享尽荣华。
可这深宫大院,却比想象中更令人窒息。
"公主,该更衣了。"春桃捧来一套繁复的朝服,"这是尚衣局连夜赶制的,用的是江南进贡的云锦。"
翠娘站起身,张开双臂让宫女们为她更衣。层层叠叠的衣衫压得她喘不过气,腰间的玉带更是勒得生疼。她不禁怀念起从前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裙,虽然简陋,却自在得很。
"赵...赵编修今日可会来朝?"翠娘装作不经意地问。
春桃抿嘴一笑:"翰林院的官员都会到场。听说赵大人深得皇上赏识,近日在查办贾似道余党呢。"
翠娘眼中闪过一丝光彩,又迅速隐去。自从回宫那日,她与赵明德虽同处皇宫,却因宫规森严,竟再未单独相见。
"公主,您额头上的莲花印记今日格外明显呢。"春桃忽然道。
翠娘摸了摸额头。那莲花印记自她服下七星草后便时隐时现,每当情绪激动时就会发光。太医们束手无策,倒是济公说过,这是皇室血脉觉醒的标志,无需担忧。
想到济公,翠娘心中一暖。这位疯癫和尚如今被皇帝奉为上宾,住在宫中的佛光阁,却仍日日饮酒吃肉,把宫规搅得鸡飞狗跳。奇怪的是,皇帝不仅不怪罪,反而觉得"圣僧率性,深得佛家真谛"。
"公主,时辰到了。"春桃为她戴上最后一支金步摇。
翠娘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杆走向殿外。从今天起,她必须习惯这一切——习惯众人的跪拜,习惯繁复的礼仪,习惯这个名为"璇玑公主"的新身份。
与此同时,翰林院内。
赵明德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中,查找贾似道的罪证。皇帝命他协助刑部审理此案,给了他随意调阅典籍的特权。
"赵大人,您要的《天禧年间起居注》找到了。"一个老翰林捧着本泛黄的册子走来,"不过下官不解,贾似道的案子,为何要查二十年前的记录?"
赵明德接过册子,低声道:"下官怀疑,贾似道与当年端妃娘娘之死有关。"
老翰林脸色一变,四下张望后压低声音:"赵大人慎言!先皇后家族势大,此事牵扯甚广..."
赵明德目光坚定:"正因为如此,才更要查个水落石出,还公主一个公道。"
翻开起居注,一行小字引起他的注意:"天禧三年五月癸未,帝幸玉宸宫,适逢端妃有孕,龙颜大悦。太医院使周慎、贾似道偕往诊视..."
"贾似道当年竟是太医院的?"赵明德惊讶道。他急忙往下翻,又找到一条:"天禧四年正月甲午,端妃产女,帝大喜,赐名璇玑,赏赐无算。贾似道进'安神汤',妃服之安眠..."
赵明德心头一震。贾似道竟如此接近端妃母女!他继续翻阅,终于在天禧四年末的记录中发现了关键线索:"腊月辛酉,宫中走水,玉宸宫毁于一旦。端妃薨,璇玑公主下落不明。贾似道献'安魂散',帝服之稍安..."
"果然如此!"赵明德拍案而起。贾似道分明是借医药之便,先害端妃,再控制皇帝!而这场"宫变",极可能是精心策划的谋杀!
他正欲前往佛光阁找济公商议,忽听外面钟鼓齐鸣——是大朝会开始的信号。
"糟了,要迟到了!"赵明德匆忙整理衣冠,向太极殿赶去。
太极殿前,百官肃立。赵明德作为七品编修,位置靠后,只能远远望见端坐在皇帝下首的翠娘。她华服盛装,端庄高贵,与记忆中那个在街头卖唱的少女判若两人。
朝会进行到一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蔽日。一道黑影从天而降,落在殿前广场上。来人一袭玄色道袍,白发童颜,手持拂尘,仙风道骨中透着几分邪气。
"无量天尊!"老道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贫道玄冥子,特来为贾太师讨个公道!"
侍卫们一拥而上,却见老道拂尘一甩,众侍卫如撞上一堵无形墙壁,纷纷倒地。
皇帝沉声道:"仙长何出此言?贾似道谋害皇嗣,控制君王,罪证确凿!"
玄冥子冷笑:"贾似道乃我道门弟子,纵有过错,也当由我道门处置。朝廷擅自动刑,是不把我终南山放在眼里!"
赵明德心头一凛。终南山是道教祖庭之一,玄冥子想必是贾似道背后的靠山。难怪贾似道能驱使苗疆巫师,原来有如此背景!
"圣僧道济何在?"玄冥子环顾四周,"听闻你以佛法干涉世俗,破我弟子法术,今日贫道特来领教!"
一阵熟悉的破扇声响起,济公不知何时已站在殿前台阶上,啃着一只鸡腿:"哟,这不是玄冥子吗?一百年不见,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玄冥子见到济公,脸色微变:"原来是你这疯和尚!当年嵩山论道之辱,今日一并清算!"
济公嘻嘻一笑:"好说好说。不过此地狭窄,不如去御花园比划?免得惊扰了皇上。"
皇帝会意,当即宣布退朝,只留下几位重臣和璇玑公主一同移驾御花园。
御花园空旷处,玄冥子与济公相对而立。百官在远处观望,既紧张又好奇。
"疯和尚,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真正的'五雷天心正法'!"玄冥子一声厉喝,拂尘向天一指。顿时乌云密布,五道雷霆从天而降,直劈济公!
济公不慌不忙,破蒲扇往头上一遮。雷霆劈在扇面上,竟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好扇子!"玄冥子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再接我这招'九幽阴风'!"他袖中飞出九道黑气,化作狰狞鬼脸,发出刺耳尖啸扑向济公。
济公席地而坐,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一声佛号,金光乍现,九道黑气如雪遇朝阳,瞬间消散。
玄冥子连退三步,脸色铁青:"好个金刚禅唱!看来不出绝招是不行了!"说着从怀中掏出一面古朴铜镜,"认得此物吗?"
济公面色微变:"昆仑镜?不对,是仿品。"
玄冥子狞笑:"虽是仿品,也有正品三成威力!今日就让你尝尝'镜花水月'的滋味!"铜镜一晃,一道清冷月光般的光华射出,所照之处,景物竟如水中倒影般扭曲起来。
济公的身影也开始扭曲变形,仿佛要融入虚空。观战的翠娘忍不住惊呼出声:"大师!"
就在济公身形即将消散的刹那,他突然哈哈大笑:"镜花水月,原是幻象!"说着将破蒲扇往地上一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扇子入土,竟瞬间长成一棵菩提树,枝叶扶疏,金光灿灿。树冠上悬挂着一面晶莹剔透的明镜,将玄冥子铜镜的光华尽数反射回去!
玄冥子惨叫一声,铜镜脱手飞出,落地粉碎。他本人则如断线风筝般倒飞出去,重重摔在地上。
济公走到他跟前,伸手相扶:"道兄,可曾悟了?"
玄冥子面色灰败:"你...你这是什么神通?"
济公笑道:"非神通也。道法自然,佛法慈悲,本是一体两面。道兄执着于胜负,已落了下乘。"
玄冥子如遭雷击,呆立良久,突然向济公深深一揖:"多谢圣僧点化!贫道修行三百年,今日方知迷途已远!"说罢转身便走,几个起落消失在天际。
皇帝与众臣看得目瞪口呆。济公摇着扇子走回来,仿佛刚才只是喝了杯茶般轻松:"皇上受惊了。"
皇帝赞叹道:"圣僧神通广大,朕今日大开眼界!"
翠娘和赵明德远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钦佩与担忧。玄冥子虽败走,但贾似道背后的势力显然不容小觑。
当夜,月明星稀。
翠娘辗转难眠,索性披衣起身,悄悄来到御花园。她换上了偷偷让春桃准备的民间衣裳,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月光下,她情不自禁地跳起了卖唱时常跳的舞。轻纱漫卷,步履翩跹,仿佛要把这些日子积压的郁结全都舞出来。
"公主的舞姿,比从前更美了。"
翠娘猛地回头,只见赵明德站在梅树下,眼中满是温柔。
"赵...赵公子..."翠娘一时不知该如何自处,是保持公主的威仪,还是回到从前的亲密?
赵明德恭敬行礼:"微臣冒昧,惊扰公主雅兴。"
这声"公主"像一盆冷水浇在翠娘头上。她强忍失落,勉强笑道:"赵编修不必多礼。本宫只是...只是..."
"只是想念从前了?"赵明德轻声道。
翠娘眼中泛起泪光,却倔强地仰起头:"是啊,想念和大师、赵公子一起行侠仗义的日子。如今虽锦衣玉食,却如笼中鸟..."
赵明德鼓起勇气上前一步:"微臣今日查到重要线索。贾似道当年是太医院的人,很可能就是他害死了端妃娘娘。"
翠娘浑身一震:"当真?"
赵明德点头:"不仅如此,微臣怀疑先皇后家族也参与其中。他们怕端妃娘娘生下皇子,威胁太子地位..."
翠娘双手紧握成拳,额头上的莲花印记开始发光:"所以母妃是被人害死的...而我侥幸逃生..."
"公主放心,微臣一定查个水落石出!"赵明德坚定地说。
翠娘看着他坚毅的侧脸,突然轻声道:"赵公子,能为我再唱一次《青玉案》吗?就是我们在临河县茶棚里唱的那首..."
赵明德犹豫片刻,终于轻声唱起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翠娘和着节拍,轻轻起舞。月光下,两人仿佛回到了从前,一个是落魄书生,一个是卖唱女,没有身份之别,没有宫墙之隔...
远处假山后,济公摇着扇子,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幕:"缘之一字,妙不可言啊。"
突然,他耳朵一动,转头看向宫墙方向,眉头微皱:"咦?这股妖气..."身形一晃,消失在原地。
次日清晨,赵明德正在翰林院整理卷宗,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赵大人,不好了!佛光阁出事了!"
赵明德大惊,急忙赶到佛光阁,只见阁前一片狼藉,墙壁上还有焦黑的痕迹。几个侍卫受伤倒地,济公却不见踪影。
"怎么回事?"赵明德急问。
一个受伤的侍卫艰难地说:"昨夜...来了四个怪人,不由分说就动手...圣僧与他们斗法...后来一道金光闪过,都不见了..."
赵明德心头一沉。难道是玄冥子去而复返?还是贾似道的其他同党?
他正欲去禀报皇帝,忽见地上有一片黑色羽毛,捡起一看,羽毛根部竟沾着血,散发出淡淡的妖气!
"这不是普通的刺客..."赵明德喃喃道。他必须尽快找到翠娘和皇帝,宫中的危险,恐怕才刚刚开始...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