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玉佩重圆
漱芳斋外,琴声如泣如诉。翠娘站在墙根下,额头上的莲花印记越发明显,散发出淡淡金光。她手中的半块玉佩也在微微颤动,仿佛有生命般想要挣脱。
"就是这里。"济公压低声音,"九王爷被软禁在此已有十年。"
赵明德仰望高墙,只见墙头每隔十步就有一个侍卫,戒备森严。"大师,我们如何进去?"
济公摇着扇子:"正门是走不得了,只能..."他突然停住,耳朵一动,"有人来了!"
三人迅速隐入暗处。只见一队侍卫押送着一个佝偻老者走向漱芳斋侧门。老者双手被缚,步履蹒跚,但脊背挺直,自有一股不屈的气度。
"是太医令周大人!"济公认出来人,"想必是他发现了皇帝药中有异,被贾似道构陷。"
侍卫粗暴地将老者推进门内,锁上侧门离去。济公眼珠一转:"有了!赵施主,你与翠娘在此等候,和尚我去去就回。"
不等二人回应,济公身形一晃,竟化作一只麻雀飞向侧门。赵明德揉了揉眼睛,难以置信。翠娘却因高烧而眼神迷离,喃喃道:"母妃...母妃也喜欢鸟儿..."
不多时,侧门吱呀一声打开,济公探头招手。赵明德连忙扶着翠娘溜了进去。
漱芳斋内花木扶疏,假山池塘布置精巧,却处处透着衰败气息。琴声从正厅传来,哀婉动人。济公引路,三人悄悄靠近正厅窗下。
透过窗缝,只见一位约莫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正在抚琴。他面容清瘦,眉宇间与翠娘有几分相似,一袭素袍洗得发白,却掩不住天生的贵气。太医令周大人跪坐在一旁,手腕上的绳索已被解开。
"周卿不必多礼。"九王爷声音温和,"皇兄又被贾似道蒙蔽了。"
周太医老泪纵横:"王爷,老臣查验无误,皇上每日服用的'长生药'中确实掺了傀儡散!老臣刚想禀报,就被..."
九王爷长叹一声:"贾似道狼子野心,如今满朝文武大半被他控制。可怜皇兄英明一世,晚年却..."
琴声突然中断。九王爷猛地抬头:"谁在外面?"
济公推门而入,合十一礼:"贫僧道济,冒昧打扰王爷清修。"
侍卫们闻声冲来,九王爷却挥手制止:"退下!"他警惕地打量着济公,"圣僧大名,本王早有耳闻。不知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济公不答,侧身让开。翠娘在赵明德搀扶下走进厅内,额头上的莲花印记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九王爷一见翠娘,如遭雷击,手中茶盏"啪"地落地:"你...你是..."
翠娘泪流满面,不由自主地哼唱起那段"璇玑曲"。九王爷浑身颤抖,踉跄着站起,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取出半块龙纹玉佩。
与此同时,翠娘腰间的半块玉佩突然飞起,与九王爷手中的半块在空中相合。两块玉佩严丝合缝,绽放出耀眼的金光,将整个厅堂照得如同白昼!
"璇玑!真的是你!"九王爷扑上前,紧紧抱住翠娘,"十八年了...舅舅找了你十八年啊!"
翠娘在九王爷怀中痛哭失声,那些破碎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华丽的宫殿,温柔的母妃,还有那个血与火的夜晚...
周太医跪地叩首:"老臣参见公主殿下!苍天有眼,端妃娘娘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赵明德站在一旁,既为翠娘高兴,又难掩心中酸楚。这个曾经与他共患难的卖唱女,转眼间成了金枝玉叶的公主,两人之间已然隔了一道天堑。
济公看在眼里,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突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喊叫声:"有刺客!保护九王爷!"
九王爷脸色一变:"不好!是贾似道的人!"他迅速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圣旨,"这是先帝密旨,指明若找到你,即刻恢复公主身份,入主东宫!"
济公耳朵一动:"来不及了!他们已包围漱芳斋!"
果然,窗外火把如龙,至少上百名侍卫将院子围得水泄不通。为首的是个黑袍老者,正是那四位苗疆巫师的师父!
"九王爷私通钦犯,意图不轨!"黑袍老者声音阴冷,"奉太师之命,格杀勿论!"
九王爷将翠娘护在身后:"贾似道好大的胆子!连本王都敢动?"
黑袍老者狞笑:"王爷'暴病而亡',谁会怀疑?"说着掏出一个骷髅法器,念动咒语。骷髅眼中冒出绿光,厅内温度骤降,烛火全灭!
济公破扇一摇,金光乍现:"米粒之珠,也放光华?"扇风过处,绿光消散,烛火重燃。
黑袍老者大惊:"好个疯和尚!一起上!"
四个苗疆巫师同时现身,各持法器围攻济公。济公不慌不忙,口中诵念《金刚经》,每念一句,就有一个金色"卍"字飞出,将巫师的邪术一一化解。
厅外箭如雨下,九王爷和周太医在赵明德保护下退到内室。翠娘却因高烧而行动迟缓,一支毒箭破窗而入,直取九王爷心口!
"舅父小心!"翠娘奋力一扑,箭矢深深扎入她的后背。
"璇玑!"九王爷抱住倒下的翠娘,目眦欲裂。
赵明德怒吼一声,挥剑冲向窗外,却被黑袍老者一袖拂倒。危急关头,济公突然长啸一声,身形暴涨,化作三丈金身罗汉,一掌拍向黑袍老者!
"金刚伏魔!"
金光如潮,黑袍老者和四个巫师惨叫一声,法器尽碎,口吐鲜血倒地不起。院外侍卫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济公恢复原形,快步来到翠娘身边。毒箭周围的皮肤已呈青黑色,毒素迅速蔓延。翠娘气若游丝,额头上的莲花印记渐渐暗淡。
"大师!救救她!"赵明德跪地哀求。
济公肃然道:"此毒攻心,寻常药物已无效。唯有..."他看了看九王爷,"唯有请皇上亲临,以父女血脉之力,方能救她。"
九王爷大惊:"皇兄被贾似道控制,如何能来?"
济公沉声道:"贾似道用药物控制皇上,但父女血缘乃天道伦常,非邪术能断。若皇上见到公主,或可短暂清醒。"
周太医插话:"老臣可作证!皇上每日只有服下'长生药'后才神志昏沉,药效过时偶有清醒!"
九王爷当机立断:"本王这就进宫!周卿随行作证!"
济公摇头:"来不及了。这丫头撑不过一个时辰。"他从怀中取出三根金针,分别刺入翠娘头顶和心口要穴,"和尚我暂且封住她心脉,但最多只能撑到天明。"
赵明德握紧翠娘的手:"我随王爷进宫!无论如何也要把皇上请来!"
九王爷看了看赵明德,又看了看翠娘,似有所悟:"你与璇玑..."
赵明德苦笑:"草民不敢高攀。只求公主平安。"
九王爷拍拍他的肩:"好汉子。走!"
就在众人准备动身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接着是整齐的跪拜声:"参见皇上!"
厅门大开,一个身着明黄龙袍的老者在太监搀扶下缓步而入。他年约六旬,面容憔悴,双眼浑浊,但眉宇间依稀可见与翠娘的相似之处。
"皇...皇上?"九王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皇帝目光呆滞,机械地开口:"朕梦见端妃...她说璇玑回来了..."他的目光落在翠娘脸上,突然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清明,"这姑娘...她是..."
济公暗中掐诀,一道金光无声无息地打入皇帝眉心。皇帝如遭雷击,踉跄几步,突然老泪纵横:"璇玑!朕的璇玑!这眉眼...和端妃一模一样啊!"
九王爷连忙扶住摇摇欲坠的皇帝:"皇兄!您清醒了?"
皇帝颤抖着指向翠娘:"她怎么了?"
济公合十道:"陛下,公主为救九王爷,中了苗疆剧毒。唯有至亲血脉之力可解。"
皇帝闻言,不顾众人阻拦,扑到翠娘身边,握住她的手:"朕的儿啊...父皇对不起你...对不起端妃..."一滴泪水落在翠娘额头,与那莲花印记相融,竟泛起奇异的光芒。
济公见状,立刻引导皇帝将手按在翠娘心口:"陛下心中默念公主乳名,不要停!"
皇帝依言而行,口中喃喃:"璇玑...父皇的璇玑..."说来也怪,翠娘面上的青黑之气竟渐渐褪去,呼吸也平稳了许多。
就在此时,院外传来贾似道的厉喝:"给我围起来!一个不许放过!"
皇帝浑身一颤,眼中的清明又开始涣散:"药...朕的药..."
济公暗道不好——是贾似道带着"长生药"来了!那药中掺有傀儡散,一旦皇帝服下,又会变成行尸走肉!
"护驾!"九王爷拔剑在手,周太医和赵明德也各持兵器,挡在门前。
济公沉声道:"陛下,您可还记得端妃娘娘是怎么死的?"
皇帝如遭雷击,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端妃...她是被..."
"是被贾似道下毒害死的!"九王爷厉声道,"皇兄,贾似道如今又用同样的手段控制您,您还要执迷不悟吗?"
皇帝浑身颤抖,似乎在抵抗某种无形的控制:"药...朕需要药..."
济公突然从怀中掏出一物,正是那株七星草:"陛下,这才是解药!贾似道的'长生药'是毒药!"
贾似道已带人冲入院中,见状厉喝:"疯和尚妖言惑众!陛下,快服下仙药!"他手中高举一个小瓶,里面是暗红色的液体。
皇帝看看七星草,又看看贾似道手中的药瓶,陷入剧烈挣扎。翠娘此时微微睁眼,虚弱地喊了声:"父皇..."
这一声"父皇"如晴天霹雳,皇帝猛地推开贾似道:"滚开!朕想起来了!是你害死端妃,是你派人追杀璇玑!如今又想用毒药控制朕!"
贾似道面如土色,突然狞笑道:"老东西,既然你想起来了,那就去阴间陪你的端妃吧!"说着从袖中掏出一把匕首,刺向皇帝!
千钧一发之际,翠娘不知哪来的力气,扑上前挡在皇帝身前。眼看匕首就要刺中翠娘,一道金光闪过,济公的破蒲扇及时挡下这一击。
"贾似道!你恶贯满盈,今日就是你的末日!"济公厉声道。
贾似道见事败,转身就逃。济公扇子一挥,贾似道如撞上一堵无形墙壁,跌倒在地。侍卫们一拥而上,将他五花大绑。
皇帝紧紧抱住翠娘,老泪纵横:"朕的儿啊...这些年你受苦了..."
翠娘虚弱地笑了笑:"父皇...儿臣不苦..."话未说完,又昏了过去。
济公上前把脉:"公主性命无碍,但需静养。陛下,您体内的毒素也需清除。"
皇帝此时已完全清醒,闻言点头:"圣僧所言极是。周爱卿,速去准备解药!"
九王爷跪地:"皇兄,请恢复璇玑公主身份,以慰端妃在天之灵!"
皇帝扶起九王爷:"这是自然。不仅如此,朕还要彻查当年宫变,为端妃讨回公道!"
赵明德站在角落,看着被众人环绕的翠娘,既欣慰又落寞。济公走到他身边,轻声道:"赵施主,可是心中不舍?"
赵明德苦笑:"她本是金枝玉叶,如今认祖归宗,是好事。只是..."
济公拍拍他的肩:"缘起缘灭,皆有定数。不过和尚我看,这丫头对你..."
话音未落,翠娘突然微微睁眼,目光越过众人,直看向赵明德,眼中满是复杂情绪。赵明德心头一热,却又迅速冷静下来——如今的她已是公主,自己不过一介布衣...
皇帝顺着翠娘的目光看到赵明德,若有所思:"这位是..."
九王爷连忙介绍:"皇兄,这位赵公子一路保护璇玑,功不可没。"
皇帝点点头:"赵爱卿护驾有功,朕当重赏。"
赵明德跪地叩首:"陛下,草民不求封赏,只愿..."他看了一眼翠娘,"只愿公主凤体安康。"
济公突然插话:"陛下,赵施主才华横溢,正直敢言,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皇帝会意:"既如此,赵爱卿可愿入朝为官?"
赵明德愣住了。入朝为官?这意味着他可以继续见到翠娘,但同时也将卷入复杂的宫廷斗争...
翠娘微弱的声音传来:"赵公子...大才..."
看着翠娘期待的眼神,赵明德深吸一口气:"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皇帝大喜:"好!即日起,赵爱卿任翰林院编修,随时可入宫见驾!"
济公看着这一幕,摇扇微笑。窗外,东方已现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但所有人都知道,随着公主回宫,一场更大的风暴才刚刚拉开序幕...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