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江畔》
烟萦晚渡,浪卷长江路。暮色沉时寻旧处,漫溯广济遗绪。
佛踪曾驻津头,匡山故事长留。钓影横斜堤畔,灯火映惹乡愁。
(手机江畔拾遗)
这首《清平乐·江畔》以江畔暮色为底色,融景、史、情于一炉,字句间藏着沉郁的怀想,读来有悠悠古韵。
上阕起笔“烟萦晚渡,浪卷长江路”,以“烟”“浪”勾勒江畔黄昏的迷蒙与壮阔,“长江路”既点地理,又暗合岁月流逝之感。“暮色沉时寻旧处,漫溯广济遗绪”,由景入史,“寻旧处”“漫溯”二词,将视角从眼前拉向过往,“广济遗绪”四字凝练,让江畔风光有了历史的厚重,仿佛能想见此地曾有的人文印记。
下阕“佛踪曾驻津头,匡山故事长留”,承接“遗绪”展开,“佛踪”“匡山故事”具象化了历史的碎片,津头的佛影、匡山的传说,让江畔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成了记忆的载体。结句“钓影横斜堤畔,灯火映惹乡愁”,又从历史拉回眼前,钓者的身影、岸边的灯火,本是寻常景致,却被“惹乡愁”三字点染,让所有的怀古之思最终落于个人的情愫,景、史、情三线交汇,余味悠长。
全词以“江畔拾遗”为题,恰如其分——拾的是暮色之景,是历史之痕,更是心底的一缕乡愁,语淡而意深,颇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