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玉佩惊魂
禁军的马蹄声如雷逼近,茶馆内的空气瞬间凝固。独眼老者迅速拉开地板暗门:"圣僧快走!密道直通城外破庙!"
济公却不慌不忙,先将剩下的半株七星草揣入怀中,才示意赵明德扶起翠娘:"你二人先走,和尚我断后。"
赵明德急道:"大师,禁军人多势众..."
济公摆摆手:"区区几个禁军,奈何不了和尚我。快走,这丫头伤势未愈,需静养。"
翠娘因失血过多而面色苍白,却仍坚持道:"大师不走,翠娘也不走!"
话音未落,茶馆大门已被撞得摇晃起来。济公叹了口气,破蒲扇在二人肩头轻轻一拍:"听话。"一股柔和力道将赵明德和翠娘送入密道。独眼老者迅速合上暗门,转身面对正门。
"老周头,对不住了。"济公对老者合十一礼。
老者洒脱一笑:"老朽忍辱偷生二十年,就为等今日。圣僧放心,老朽自有脱身之法。"
大门轰然倒塌,一队全副武装的禁军冲了进来。为首的统领厉喝:"搜!一个角落也别放过!"
济公摇身一变,竟化作贾似道的模样,大摇大摆地迎上去:"混账东西!连本太师的密探据点也敢闯?"
禁军统领一愣,慌忙跪下:"太师恕罪!属下不知..."
济公冷哼一声:"滚出去!本太师在此有要事,惊扰了机密,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
统领汗如雨下,连连磕头,带着禁军退了出去。济公恢复原貌,对独眼老者眨眨眼:"和尚我去也。"说罢身形一晃,竟如青烟般从窗口飘出。
城外三里处的荒废山神庙内,赵明德正为翠娘更换肩上的药布。暗门一响,济公摇着扇子走了进来。
"大师!"赵明德喜出望外,"您没事吧?"
济公笑道:"几个小兵,奈何不了和尚我。"他走到翠娘身边,探了探她的额头,"不好,这丫头发烧了。"
翠娘双颊绯红,呼吸急促,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赵明德摸了摸她的额头,触手滚烫:"怎么会?七星草不是解了毒吗?"
济公皱眉:"七星草解了傀儡散的毒,但这丫头体内似乎还有别的..."他突然停住,目光落在翠娘腰间露出的一角玉佩上。
那玉佩只剩半截,雕工精美,但边缘参差不齐,像是被硬生生掰断的。济公轻轻抽出玉佩,对着月光细看,面色渐渐凝重。
"大师,这玉佩..."赵明德疑惑道。
济公不答,掐指一算,突然长叹一声:"原来如此。这丫头竟是..."
话音未落,翠娘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喷出,溅在玉佩上。诡异的是,那血竟被玉佩吸收,玉面上浮现出淡淡的龙纹!
赵明德大惊:"这是..."
"皇家御用龙纹佩。"济公肃然道,"而且是一对的'阴阳佩',这半块是阴佩,应当还有半块阳佩在宫中。"
赵明德如遭雷击:"大师是说...翠娘她..."
济公点头:"十八年前,宫中发生政变,宠妃所生的公主在混乱中失踪,想必就是这丫头。"
仿佛印证济公的话,翠娘在高烧中开始呓语:"母妃...快跑...不要管我..."她的额头突然浮现出一个淡淡的金色印记,形如莲花。
赵明德目瞪口呆:"这...这..."
济公沉声道:"皇家血脉印记。看来是七星草激发了这丫头体内沉睡的皇室血脉,两股力量相冲,才导致高烧不退。"
"那怎么办?"赵明德急得满头大汗。
济公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瓶,倒出三颗金色药丸:"先服下这'安魂丹'稳住神魂。要根治,需找到另外半块玉佩,阴阳调和。"
赵明德帮翠娘服下药丸,她的呼吸渐渐平稳,但额头依然滚烫。济公盘腿坐下,破蒲扇在翠娘头顶轻拂三下,口中念念有词。翠娘眉头舒展,沉沉睡去。
"大师,若翠娘真是公主,那贾似道追杀我们,莫非与当年宫变有关?"赵明德压低声音问。
济公点头:"贾似道当年不过是个五品小官,却在宫变后平步青云,十年间官至太师。这其中必有蹊跷。"
正说着,庙外传来脚步声。济公示意赵明德噤声,扇子一挥,三人身影顿时隐去。庙门被推开,进来的竟是独眼老者,他衣衫破碎,满脸是血,显然经过一番恶战。
"圣僧?你们在吗?"老者低声呼唤。
济公显出身形:"老周头,你..."
老者踉跄着走过来:"圣僧,大事不好!贾似道已说动皇上,下旨通缉你们,罪名是谋反!"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我从禁军统领身上摸来的密旨。"
赵明德接过一看,顿时脸色大变。密旨上不仅将济公三人列为钦犯,还特别注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尤其是对翠娘,要求"务必生擒"。
"看来贾似道也猜到翠娘的身份了。"济公摇着扇子,"这下更有趣了。"
老者喘息着坐下:"圣僧,我在宫中还有几个老兄弟。听说皇上近来性情大变,终日昏沉,全靠贾似道进献的'长生药'提神。太医院暗中查验,那药里掺了傀儡散!"
济公冷笑:"好个贾似道,连皇上都敢控制。"
"更可怕的是,"老者继续道,"三日前,皇上的贴身太监发现药中有异,刚想禀报,第二天就...就投井了。如今宫中人人自危,无人敢言。"
赵明德握紧拳头:"如此奸贼,不除何以平民愤!"
济公却看向熟睡中的翠娘:"要除贾似道,关键或许在这丫头身上。"
"大师是说..."
"当年宫变真相,只有皇室核心成员知晓。若翠娘恢复记忆,指证贾似道参与谋害皇嗣,便是铁证。"济公叹道,"只是这丫头一旦回宫,恐怕再难脱身。皇家规矩多如牛毛,不比民间自在。"
赵明德看着翠娘恬静的睡颜,心中一痛。这个曾经活泼坚强的卖唱女,竟背负着如此沉重的身世。他轻声道:"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济公摇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丫头命中注定有此一劫,避不开的。"
正说着,翠娘突然睁开眼睛,目光清明如秋水:"大师,赵公子,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
赵明德连忙扶她坐起:"翠娘,你感觉怎样?"
翠娘摸了摸腰间的半块玉佩,苦笑道:"其实我早该想到的...养父临终前说,他是在河边捡到我的,当时我浑身是血,手里攥着这半块玉..."
济公和蔼地问:"丫头,可记得当年的事?"
翠娘闭目思索,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只记得一些片段...大火...尖叫声...一个美丽的妇人把我推给宫女...然后就是逃亡,追杀..."她突然抓住济公的手,"大师,我想起来了!那个下令追杀我们的人,虽然看不清脸,但他手上戴着一枚蛇形戒指!"
赵明德和老者同时倒吸一口凉气——贾似道正是以蛇形戒指闻名朝野!
济公点头:"果然如此。丫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跟和尚我远走他乡,隐姓埋名过平凡日子;二是回宫认亲,指证贾似道,但从此卷入宫廷纷争。"
翠娘毫不犹豫:"我选第二条路!贾似道祸国殃民,若不除他,不知还有多少百姓要遭殃!"
赵明德急道:"可宫中危险重重..."
翠娘握住他的手,柔声道:"赵公子,我虽是女儿身,也知大义所在。何况..."她摸了摸玉佩,"若我真是公主,便有责任匡扶社稷。"
济公赞许地点头:"善哉。不过要回宫,需先找到另外半块玉佩,否则空口无凭,反被贾似道倒打一耙。"
老者插话:"老朽在宫中当差时,曾听闻皇上将半块龙纹玉佩赐给了九王爷保管,说是等找到公主时相认用。"
"九王爷?"济公眼前一亮,"可是那位因谏言被软禁在漱芳斋的贤王?"
老者点头:"正是。九王爷是当年宠妃的亲弟,公主的舅父。他被软禁多年,据说就是因为不肯放弃寻找外甥女。"
赵明德思索道:"若能见到九王爷,取得那半块玉佩..."
"难。"老者摇头,"漱芳斋守卫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济公却笑了:"和尚我正想去会会这位贤王。"他转向翠娘,"丫头,你现在的样子与幼时相差太大,需有些凭证。可还记得什么只有皇室中人才知道的细节?"
翠娘闭目苦思,突然道:"母妃...母妃常唱一首摇篮曲给我听,歌词很特别..."
她轻声哼唱起来,曲调古朴悠扬,歌词却是晦涩的古语。老者听了几句,突然跪下:"错不了!这是已故端妃娘娘自创的'璇玑曲',外人绝不可能知道!"
济公拍拍手:"好!有了这曲子,再加上和尚我的神通,取信九王爷不难。"他站起身,"事不宜迟,今夜就行动。老周头,你照顾翠娘;赵施主,随和尚我走一趟。"
翠娘却挣扎着站起:"我也去!那是我舅父,或许见到我,他能想起什么。"
济公看了看她坚定的眼神,终于点头:"也罢。不过你这高烧..."
翠娘挺直腰杆:"撑得住。"
夜幕降临,三人告别独眼老者,悄悄向城中摸去。路上,赵明德忍不住问济公:"大师,若翠娘真是公主,那她回宫后..."
济公知道他的担忧,叹道:"赵施主,世间万物皆有因果。这丫头若真是公主,注定要承担皇室责任。你与她..."
赵明德苦笑:"我明白。一介草民,怎敢高攀金枝玉叶。"
走在前面的翠娘突然回头,月光下她的眼眸亮如星辰:"赵公子,无论我是卖唱女还是公主,你都是我此生最重要的..."话未说完,她突然身子一晃,险些跌倒。
赵明德赶忙扶住她,触手滚烫:"翠娘!你的烧更厉害了!"
济公探了探她的额头,面色凝重:"皇室血脉与七星草药力相冲,需尽快找到另外半块玉佩调和,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翠娘强撑着笑了笑:"没事...我还能..."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济公耳朵一动:"禁军巡逻队!隐蔽!"
三人刚躲入路旁灌木丛,一队骑兵已飞驰而过。为首的将领突然勒住马,抽了抽鼻子:"有药味!搜!"
赵明德暗叫不好——是翠娘身上药膏的气味!骑兵们下马持刀,向灌木丛逼来。
危急关头,济公突然从怀中掏出一物抛向远处。"轰"的一声巨响,火光冲天,骑兵们立刻被吸引过去。
"走!"济公低喝,带着二人向反方向疾奔。
翠娘跑了几步就开始气喘吁吁,额头上的莲花印记越发明显,散发出淡淡金光。赵明德二话不说,将她背起继续跑。
济公引路,三人七拐八绕,终于来到一处偏僻的城墙下。济公扇子一挥,城墙根处竟出现一个狗洞大小的缺口:"从此处入城,直通漱芳斋后巷。"
赵明德背着翠娘钻入洞中,济公断后。刚入城内,翠娘突然在赵明德背上剧烈颤抖起来:"赵公子...放我下来..."
赵明德刚放下她,翠娘就跪倒在地,痛苦地抱住头:"好痛...有人在叫我...在叫我..."
济公凝神感应,肃然道:"是血脉感应!九王爷就在附近,他手中那半块玉佩在召唤这丫头!"
果然,不远处一座雅致院落中,隐约传来悲怆的琴声,弹的正是翠娘方才哼唱的"璇玑曲"!
翠娘挣扎着站起,眼中泪光闪动:"那是...舅父...他一直在等我..."
济公看了看高墙上密布的守卫,又看了看虚弱不堪的翠娘,突然正色道:"丫头,你确定要认亲?一旦踏入宫门,就再难回头了。"
翠娘擦去泪水,坚定地点头:"为了揭露贾似道,为了天下苍生,翠娘万死不辞!"
赵明德看着她坚毅的侧脸,心中既痛且敬。这个曾经柔弱的小女子,如今竟有如此担当。
济公深吸一口气:"好!既然如此,和尚我今日就大闹皇宫,送公主回朝!"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