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虎穴得账
钱府后院,赵明德蹲在井边,用力搓洗着一堆华贵衣物。三月的水依然冰冷刺骨,他的手指已经冻得通红。
"新来的,把这堆也洗了!"管家又扔下一堆脏衣服,溅了赵明德一脸水花。
"是,管家。"赵明德低头应声,眼角余光却扫视着整个后院。入府三日,他已摸清钱府大概布局:东厢是钱万贯的住处,西厢住着钱富贵,而最重要的账房就在正厅后侧的小楼内,日夜有人把守。
"小伙子,手都冻裂了,擦点这个吧。"一个五十多岁的洗衣妇递来一小盒药膏。
赵明德道谢接过:"大娘在钱府多久了?"
"快十年了。"洗衣妇压低声音,"我姓刘,府里人都叫我刘嫂。看你像个读书人,怎么来做这等粗活?"
赵明德苦笑:"家道中落,无奈谋生罢了。"
刘嫂四下张望,见无人注意,凑近低语:"老身看你面善,提醒一句——在钱府,不该看的别看,不该听的别听。上月有个小厮偷看账本,第二天就...就投井自尽了。"她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说是自尽,可谁信呢?"
赵明德心头一凛:"账本这么要紧?"
"嘘!"刘嫂脸色大变,"莫问这些!钱老爷的'印子钱'账本,听说记着许多大人的名字呢..."
正说着,远处传来管家的呵斥声。刘嫂赶紧低头搓衣,不再言语。
夜深人静,赵明德躺在杂役房的大通铺上,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鼾声,心中盘算着济公的嘱咐:"账本若在公堂上亮出来,定会很有趣..."
他悄悄起身,借着月光摸向账房小楼。刚靠近,就听见守卫的谈话声:
"老爷说了,这几日要格外小心,听说朝廷派了御史暗访。"
"怕什么?咱们老爷和知府是连襟,周县令又是自家表弟,在青林县谁能动得了钱家?"
赵明德屏息绕到小楼后侧,发现二楼窗户竟有一条缝隙。他自幼习武,身手敏捷,三下两下攀上窗台,轻轻推开窗户钻了进去。
屋内漆黑一片,只有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光影。赵明德摸出火折子,吹亮一点微光,只见四壁都是书架,中央一张大桌上堆满了账册。
"这么多,哪一本才是..."他快速翻检着,突然,一本黑色封皮的册子引起他的注意。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借贷往来,每笔后面还标注着"知府三分"、"周县令二分"等小字。
"果然!钱万贯竟将贿赂都记在账上!"赵明德又惊又喜。
就在这时,楼下突然传来脚步声。赵明德慌忙将账本塞入怀中,熄灭火光,躲到书架后。
门被推开,钱万贯带着管家走了进来。
"把今年的账目都烧了,只留那本黑皮的总账。"钱万贯的声音透着焦躁,"巡按御史不日就到,不能留下把柄。"
管家迟疑道:"老爷,那总账上记着...记着给各位大人的孝敬,若被外人看见..."
"蠢货!"钱万贯骂道,"那账本藏在密室,谁能找到?快去办!"
赵明德屏住呼吸,心跳如鼓。待二人离开,他正欲从窗户逃走,却发现楼下多了几个巡逻的家丁。正焦急间,忽听耳边传来济公的声音:"施主莫慌,和尚在此。"
一只破蒲扇从窗外飘入,在赵明德头顶转了三圈。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几个巡逻的家丁突然像没看见他一样,径直从窗下走过。
"障眼法只能维持一刻,施主快走!"济公的声音再次响起。
赵明德不敢耽搁,顺着原路返回。刚跳下窗台,忽听身后一声大喝:"什么人!"
一个家丁举着火把冲来。赵明德转身就跑,身后脚步声越来越近。危急关头,他怀中的账本突然变得滚烫,惊得他差点脱手。
"扔过来!"济公的声音从墙外传来。
赵明德不及多想,将账本抛过墙头。几乎是同时,他被家丁扑倒在地。
"好大的胆子!敢夜闯钱府!"家丁揪住他的衣领,"说!是谁派你来的!"
杂役房的人都被惊醒,纷纷围拢过来。管家提着灯笼赶来,认出赵明德:"是你?新来的杂役?"
赵明德急中生智:"小的...小的起夜迷了路..."
"胡说!"管家一巴掌扇来,"深更半夜跑到账房附近,分明是图谋不轨!押去见老爷!"
钱万贯披衣而起,阴沉着脸听完管家汇报,三角眼在赵明德身上扫视:"搜他的身!"
家丁上下搜查,却一无所获。钱万贯眯起眼睛:"说!你受何人指使?来偷什么?"
赵明德咬定只是迷路。钱万贯冷笑:"看来不上刑你是不会招了。来人,把他关进地牢,明日送官!"
就在家丁押着赵明德要走时,一个丫鬟慌慌张张跑来:"老爷!不好了!少爷房中发现一本奇怪的黑皮册子,上面...上面记着..."
钱万贯脸色大变,顾不得赵明德,急匆匆赶往钱富贵的住处。
赵明德被暂时关进柴房。他正思索脱身之策,柴堆后忽然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递来半只烧鸡。
"施主辛苦了,吃点东西压压惊。"济公不知何时已蹲在柴堆后,笑嘻嘻地说。
"大师!"赵明德又惊又喜,"那账本..."
济公啃着鸡腿:"放心,和尚我已将它藏入钱富贵的衣箱。那纨绔子明早醒来,定会吓得尿裤子。"
"可我们如何拿回账本?"
"不急不急。"济公抹抹嘴,"钱万贯此刻正忙着教训儿子呢,一时半会儿想不起你。来,和尚我带你出去。"
说着,济公用破蒲扇在柴房门上轻轻一划,门锁应声而落。他拉着赵明德大摇大摆地走出柴房,奇怪的是,沿途遇到的家丁仆役都像没看见他们一样。
"大师,这是..."
"小把戏而已。"济公笑道,"世人常被眼前利益蒙蔽双眼,看不见真正重要的东西。和尚我不过是让他们'视而不见'罢了。"
二人顺利离开钱府,回到小河村渔夫家中。翠娘和几个受害百姓早已等候多时,见他们平安归来,都松了一口气。
赵明德将所见所闻详细道来,众人听得义愤填膺。
"钱万贯这老贼!"一个老汉捶胸顿足,"我儿只因还不上五两银子,就被他们活活打死!"
"我那苦命的闺女啊..."一老妪泣不成声,"被钱富贵强占为妾,不堪受辱投了井..."
济公摇着破扇,等众人情绪稍平,才开口道:"诸位乡亲,冤有头债有主。如今有了账本,钱家的好日子到头了。"
赵明德皱眉:"可账本现在钱府,我们如何拿回?就算拿到,周县令与钱家狼狈为奸,又怎会公正审判?"
济公神秘一笑:"谁说要用常规手段?和尚我自有妙计。"他从怀中摸出巡按御史的令牌,"你们猜,明日公堂上,会是谁来审这案子?"
翠娘惊讶道:"大师要假扮巡按?"
"非也非也。"济公摇头,"和尚我这副尊容,哪像朝廷命官?"他的目光落在赵明德身上。
赵明德连连摆手:"我不过一介秀才,岂能..."
"施主莫慌。"济公打断他,"你只需记住:明日公堂上,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挺直腰杆,记住——邪不压正!"
当夜,济公将赵明德叫到河边,从怀中掏出一颗金光闪闪的丸子:"吃了它。"
"这是..."
"变声丸。"济公笑道,"服下后十二个时辰内,你的声音会变得威严浑厚,任谁听了都会肃然起敬。"
赵明德依言服下,果然嗓音立刻变得低沉有力。济公又取出一套官服:"这是和尚我从巡按大人那儿'借'来的,施主明日穿上,保管周世荣认不出来。"
"可若被识破..."
济公拍拍他的肩:"有和尚我在,怕什么?记住,明日升堂,不仅要审钱家父子,更要让那些受害百姓当堂作证。账本和尚我自有办法让它出现在公堂上。"
与此同时,钱府内乱作一团。钱万贯将儿子骂得狗血淋头:"孽障!账本怎会在你房中?"
钱富贵哭丧着脸:"儿子真的不知啊!定是有人栽赃!"
钱万贯翻看账本,脸色越来越难看:"完了...这上面连给知府的每笔孝敬都记得清清楚楚...若传到朝廷..."
管家小心翼翼道:"老爷,不如一把火烧了?"
"蠢货!"钱万贯骂道,"这是总账,烧了如何对账?先藏到密室去,加派双倍人手看管!"
次日清晨,青林县衙前突然锣鼓喧天。一个衙役狂奔入内:"大人!不好了!巡按御史到县了!"
周世荣正在用早膳,闻言筷子掉在地上:"怎...怎么毫无征兆?快备官服!"
衙门外,八名"衙役"抬着一顶官轿缓缓停下。这些"衙役"个个身材魁梧,却是济公暗中点化的河鲜——原来济公昨夜到河边念咒,令八只老鳖化作人形,充作仪仗。
轿帘一掀,走出一位面容威严、官服整齐的"巡按大人",正是赵明德。经过济公的巧手易容,加上变声丸的效果,连昨日见过他的钱府家丁都认不出来了。
周世荣连滚带爬地迎出来,跪地行礼:"下官周世荣,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赵明德强压紧张,沉声道:"周县令请起。本官奉旨暗访,闻得青林县有豪强盘剥百姓,特来查勘。"
周世荣额头冒汗:"大人明鉴,青林县民风淳朴,绝无此等事..."
话音未落,衙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济公领着数十名百姓,抬着鸣冤鼓而来。为首的翠娘高举状纸:"民女有冤情上告!求青天大老爷做主!"
赵明德心中大定,瞥见济公在人群中对他眨眼,顿时勇气倍增。他整了整衣冠,沉声道:"升堂!本官今日要好好审一审这青林县的'民情'!"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