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菩提心火
府衙公堂上一片狼藉,瓦砾遍地。李修缘和周文雍将济公轻轻放在尚算完整的案桌上。济公面色如金纸,呼吸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
"师父!"李修缘颤抖着手指搭上济公脉搏,触手冰凉,几乎摸不到跳动。他急忙从药囊取出金针,却不知该往哪里下针——济公全身没有一丝伤口,却像盏即将油尽的灯。
周文雍扶住摇摇欲坠的李修缘:"圣僧他..."
"心脉将断..."李修缘声音嘶哑,"师父是用本命佛光灭了那妖道,现在...现在..."他说不下去了,泪水模糊了视线。
赵小姐突然指着济公胸口:"快看!"
济公褴褛的僧衣下,隐约有金光透出。李修缘轻轻拉开衣襟,只见济公心口处浮现出一个金色的"卍"字,正在缓慢旋转,但每转一圈,光芒就弱一分。
"这是...菩提心印..."李修缘想起济公曾说过,"师父把本命佛光耗尽了..."
堂外传来嘈杂声,幸存的衙役和百姓陆续聚拢过来。有人哭泣,有人跪拜,更多人茫然无措地站着,不敢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切。
特使瘫坐在角落,喃喃自语:"妖怪...真的有妖怪..."他突然抓住周文雍的衣摆,"周大人!杨文昌...不,那奸相早与这妖道勾结!他们在各地制造瘟疫,就为收集生魂修炼邪功!"
周文雍肃然道:"特使大人若愿作证,下官可保你性命。"
特使如抓住救命稻草,连连点头:"我作证!我全招!那奸相计划在腊八节趁圣驾出宫时..."
一声微弱的咳嗽打断了他们。济公醒了,眼中金光黯淡如风中残烛。
"师...师父!"李修缘扑到案前,泪水砸在济公脸上。
济公虚弱地笑了:"小...施主...哭什么...和尚又没死..."
"师父别说话,弟子想办法救您!"李修缘手忙脚乱地翻找药囊。
济公轻轻摇头:"没用的...菩提心火已燃尽..."他艰难地抬手,指了指腰间的酒葫芦和掉在不远处的破扇,"给...给你..."
李修缘拼命摇头:"不!弟子不要这些!弟子只要师父活着!"
济公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出的竟是金色血沫。他胸口那个"卍"字旋转得越来越慢,光芒几乎看不见了。
周文雍突然跪下:"圣僧大恩,下官..."话到嘴边却哽咽了。
济公勉强抬手拍了拍他:"周...大人...好官啊..."又看向赵小姐,"赵...姑娘...回头是岸...善哉..."
堂外百姓越聚越多,不知谁带的头,一个接一个跪了下来。有人低声诵经,有人默默流泪。整个绍兴城仿佛都安静了,只有风吹过废墟的呜咽声。
济公突然抓住李修缘的手:"小...施主...记住...心灯...不灭..."他的手越来越冷,声音越来越弱,"众生...皆可...成佛..."
最后那个"佛"字几乎只是口型。济公眼中的金光彻底熄灭了,胸口"卍"字停止了旋转。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圆寂的瞬间,那"卍"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
"啊!"李修缘不得不闭上眼睛。强光中,他感觉济公的手在他掌心渐渐变得轻盈,仿佛要化作清风散去。
光芒渐弱,李修缘颤抖着睁开眼——案桌上,济公的身体已经变成了一尊纯金佛像!佛像面容栩栩如生,依然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左手持破扇,右手托酒葫芦,仿佛下一刻就会跳起来唱"鞋儿破,帽儿破"。
"师父...?"李修缘轻触金像,冰冷的金属触感告诉他,这确实不再是血肉之躯了。
周文雍率先叩首:"恭送圣僧!"
百姓们跟着跪拜,有人开始诵经,有人痛哭失声。李修缘呆呆地站着,感觉心里空了一大块。
突然,金像又起了变化——从头顶开始,一点点化作金色光点,如萤火虫般飘散。光点穿过大堂,飘出门外,飘向绍兴城的每个角落。凡是光点落下的地方,受伤的人疼痛减轻,被毒人咬伤的百姓脸上青气消退。
"师父...还在救人..."李修缘泪流满面,追着光点跑出府衙。他看见光点落在张家村的水井里,井水泛起金光;落在赵府废墟上,黑气渐渐消散;更多的光点飞向城隍庙,那里聚集着最多伤患...
最后一粒光点从金像上飘起,在李修缘面前绕了三圈,轻轻落在他眉心。一股暖流涌入,李修缘恍惚间听见济公熟悉的声音:"心灯不灭..."
然后,案桌上空空如也,连那尊金像也不见了,只剩一把破扇和一个酒葫芦。
......
三日后,城隍庙前搭起了简易法坛。全城百姓自发前来祭奠济公,有人带来鲜花,有人供上素斋,更多人是空手而来,只为磕个头。
李修缘穿着不知哪位大娘给他缝的新僧袍——虽然针脚粗糙,但干干净净。他盘坐在法坛上,面前摆着济公留下的破扇和酒葫芦。周文雍和赵小姐站在他身后,两人都穿着素服。
"诸位乡亲,"周文雍朗声道,"圣僧济公虽已圆寂,但他救了我们全城百姓。朝廷已有旨意,追封圣僧为'慈济普度真君',并严查赵家与杨文昌谋反一案。"
人群中有人喊:"那小师父呢?圣僧的徒弟怎么办?"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修缘身上。少年低着头,手指轻轻摩挲着破扇。
赵小姐轻声道:"修缘,大家问你话呢。"
李修缘抬起头,眼中已没有泪水,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平静:"师父说...心灯不灭。他只是换了个样子..."他拿起酒葫芦,出乎所有人意料,里面竟然还有酒!他学着济公的样子灌了一口,辣得直咳嗽,却露出笑容,"师父的酒还在,师父就还在。"
百姓们面面相觑。突然,一个老者惊呼:"你们看!"
破庙方向,一道金光冲天而起,隐约可见罗汉虚影。众人纷纷跪拜,口称"圣僧显灵"。
李修缘却笑了——只有他看见,金光中有个熟悉的身影冲他挤了挤眼,做了个喝酒的动作,然后消散在天地间。
周文雍若有所思:"圣僧曾说...佛性无处不在..."
李修缘站起身,拍了拍新僧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拿起破扇摇了摇:"周大人,赵小姐,咱们还有活儿要干呢——师父说过,赵家的毒还没清干净,被咬伤的百姓还需要医治..."
他迈步走下法坛,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阳光照在他身上,投下的影子竟有几分像那个摇摇晃晃的醉和尚。
不知谁先喊了声"小济公",很快,所有人都这么叫了起来。李修缘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摇着破扇,哼起了济公常唱的小调: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周文雍和赵小姐相视一笑,跟了上去。绍兴城上空的阴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阳光普照,仿佛从未有过黑暗。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