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因缘际会
绍兴府衙前,鸣冤鼓"咚咚"作响。新任通判周文雍整了整官服,大步走向公堂。这是他到任后审理的第一桩案件,衙门外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带原告被告!"周文雍一拍惊堂木。
赵家管事昂首阔步上堂,身后跟着两个家丁押着个衣衫褴褛的老农。老农脸上带着淤青,走路一瘸一拐,正是前几日济公所救的张伯。
"大人明鉴,"赵管事呈上一张借据,"这张伯三年前借我赵家纹银二十两,约定月息三分,至今连本带利该还五十八两。他不但不还,还唆使女儿打伤我家收债的下人。"
张伯连连磕头:"青天大老爷!小的只借了十两,借据上明明写的是十两啊!那手印...那手印是他们抓着我的手按的..."
周文雍接过借据细看,眉头渐渐皱起。借据上确实写着二十两,但墨迹似乎有异样。他刚要发问,忽听堂外一阵骚动。
"让让,让让!和尚要进去看热闹!"一个蓬头垢面的身影挤进公堂,正是济公。他腰间酒葫芦晃荡,破扇子摇得哗哗响。
衙役上前阻拦:"疯和尚,公堂重地不得喧哗!"
济公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和尚腿脚不好,走不动了!"说着竟从怀里掏出个鸡腿啃起来。
周文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不正是前日预言他凶险的那位大师?他抬手制止衙役:"且让他坐着。"
济公啃着鸡腿,含糊不清地说:"大人审案,和尚看戏。这借据嘛...嘿嘿...对着阳光看看更好。"
周文雍心中一动,举起借据对着门外阳光——只见"十"字上面明显多了一横,墨色略新。他脸色一沉:"赵管事,这借据可有问题啊?"
赵管事额头冒汗:"大、大人明鉴,绝无问题!"
济公忽然跳起来,扇子指着赵管事:"你说谎!你裤裆里有只癞蛤蟆!"
众人一愣,赵管事下意识捂住裤裆。济公哈哈大笑:"看,心虚了吧?"他转向周文雍,"大人不妨问问,张伯的女儿现在何处?"
周文雍会意,厉声道:"赵管事,张氏女现在何处?"
赵管事支支吾吾:"她...她自愿在赵府为婢..."
堂外围观百姓中有人喊:"胡说!前日还看见赵家强抢民女!"一时间群情激愤。
周文雍惊堂木一拍:"本案已有眉目。赵家伪造借据,强抢民女,本官判张伯只需偿还本金十两,赵家即刻归还张氏女,另罚银二十两赔偿张伯医药费!"
赵管事面如土色,济公却凑到张伯耳边低语几句。张伯突然磕头:"大人,小的女儿...她前日已被赵家转卖给杭州妓馆了!"
满堂哗然。周文雍大怒:"赵管事,可有此事?"
赵管事腿一软跪倒在地。济公摇着扇子:"大人,和尚愿去杭州走一趟,把那可怜姑娘带回来。"
周文雍深深看了济公一眼:"有劳大师。赵家若不立即交人,本官定当严惩!"说完拂袖退堂。
人群散去后,周文雍在后堂单独会见济公:"多谢大师相助。"
济公灌了口酒:"周大人初来乍到就敢碰赵家,胆子不小啊。"
周文雍苦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是...下官总觉得这绍兴城暗流涌动。"
济公用扇子拍拍他肩膀:"你这条命啊,现在值钱得很。记住,别吃赵家送的东西,别喝外面的水。"说完晃着酒葫芦扬长而去。
与此同时,城西小巷里,李修缘正背着济公给的布袋采买干粮。忽然,前方传来打骂声。
"小兔崽子,敢偷看赵府送货?"三个赵府家丁围殴一个货郎,货郎的担子被踢翻,药材撒了一地。
李修缘本要绕道,却见那货郎已被打得口鼻流血。他鼓起勇气喊道:"官差来了!"
家丁们一愣,李修缘趁机冲过去扶起货郎。为首家丁认出他:"是那疯和尚的小跟班!连他一起打!"
李修缘扶着货郎拼命逃跑,拐进一条死胡同。眼看追兵将至,货郎突然口吐白沫昏死过去。
"大叔!大叔!"李修缘急得满头大汗。他想起幼时跟村里郎中学的皮毛医术,忙按向货郎手腕。脉象紊乱,像是中毒。
家丁脚步声越来越近。李修缘瞥见地上散落的药材,眼前一亮。他迅速抓起黄芩、甘草等几味药,用石头捣碎,捏开货郎的嘴灌下去。
"在这儿!"家丁们冲进胡同,却见李修缘正用银针扎货郎的人中穴。货郎突然"哇"地吐出一口黑血,呼吸渐渐平稳。
家丁们愣住了——他们本打算把人打死丢去喂狗,现在倒不好下手了。正犹豫间,远处传来巡街衙役的梆子声,只得悻悻离去。
李修缘守着货郎直到他苏醒。货郎虚弱地说:"小恩公...我见赵家往药材里掺白土粉...他们想害人..."
"大叔别说话,我背您去找我师父。"李修缘刚扶起货郎,就听身后传来熟悉的笑声。
"不错不错,小施主有慧根。"济公不知何时靠在墙边,满意地点头。
李修缘惊喜道:"师父!这位大叔中了毒,我用您教我的法子..."
济公摆摆手:"我都看见了。你可知他中的什么毒?用的又是什么原理?"
李修缘老实摇头。济公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的册子:"这本《金针渡厄》抄本给你。医者仁心,你有这份心,就该学这门艺。"
回破庙的路上,李修缘如获至宝地翻看医书。济公忽然问:"小施主,知道为何和尚教你医术吗?"
李修缘想了想:"为了救人?"
济公摇头晃脑:"治人病易,医人心难。那周大人现在中的'毒',可比这货郎厉害多喽!"
当夜,赵府密室内,赵员外将茶杯狠狠摔在地上:"好个周文雍,第一天就敢跟我作对!"
知府摸着胡须:"此人不除,必成大患。他若查出那批药材的事..."
师爷阴笑道:"老爷,小的有一计。那周文雍不是喜欢微服私访吗?城外最近不是闹'瘟疫'吗..."
玄冥道人从黑袍中取出个蓝莹莹的小瓶:"此乃'百日散魂丹',无色无味,服下后百日方发,状似风寒致死。"
赵员外狞笑:"好!就让他'染病而亡'!"
同一时刻,城隍庙破败的偏殿里,济公忽然从睡梦中坐起。他掐指一算,眉头紧锁:"好毒的心计!"转头看向熟睡的李修缘,又看看他枕边那本医书,若有所思。
月光透过破窗,照在医书扉页上,隐约可见一行小字:"佛医同源,济世为怀"。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