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疯僧进城
绍兴城的早市热闹非凡,街边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鱼的阿婆刚摆好摊子,卖糖人的老张正熬着糖浆,空气中飘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忽然,一阵骚动从街尾传来,人群像潮水般向两边分开。
"老不死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今日再不还钱,就拿你孙女抵债!"三个彪形大汉围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为首的光头汉子一脚踹翻了老农的菜担子,新鲜蔬菜滚落一地,被践踏得稀烂。
老农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赵管家,求您再宽限几日,小老儿卖了这批菜一定还上..."
"宽限?都宽限多少次了?"光头狞笑着揪起老农衣领,"赵员外说了,今日要么见钱,要么见人!你那孙女今年十六了吧?正好府里缺个使唤丫头..."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造孽啊,那点债利滚利都翻了几十倍了..."但无人敢上前阻拦。赵家是绍兴首富,与官府关系密切,谁惹得起?
光头挥手示意手下:"去他家把那丫头带来!"
两个壮汉正要行动,忽然一个醉醺醺的声音插了进来:"哎哟哟,这大清早的,哪来的野狗乱吠?扰人清梦啊..."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和尚摇着把破蒲扇,晃晃悠悠地走来。他腰间挂着个酒葫芦,脸上红扑扑的,活像个醉罗汉。
光头皱眉:"哪来的疯和尚?滚一边去!"
和尚打了个酒嗝,笑嘻嘻地凑近:"这位施主好大的火气,要不要喝口酒消消气?"说着就把酒葫芦往光头嘴边送。
光头大怒,一把推开和尚:"找死!"谁知这一推,和尚身子一歪,恰好撞在光头胸口,光头顿时站立不稳,连退几步踩到烂菜滑倒,重重摔了个四脚朝天。
围观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的笑声。光头狼狈爬起,脸色铁青:"给我打死这疯和尚!"
两个手下扑向和尚,却见和尚醉步踉跄,看似无意地一转身,蒲扇"啪"地打在一人脸上,那人顿时眼冒金星;同时和尚的脚不知怎么勾到了另一人的脚踝,那人直接扑倒在地,摔了个狗吃屎。
和尚摇着扇子笑道:"哎呀呀,两位施主怎么行此大礼?贫僧可受不起啊!"
光头看出和尚不简单,色厉内荏地喝道:"疯和尚!你知道我们是谁家的人吗?敢管赵家的闲事?"
和尚掏掏耳朵:"赵家?哦,就是那个放印子钱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的赵家?"他忽然收起嬉笑,眼中精光一闪,"回去告诉你家主子,就说济癫和尚说了,多行不义必自毙!"
"济...济公?"光头脸色大变,显然听过活佛济公的名头。他咬牙道:"好,好得很!我们走!"三人狼狈离去。
老农跪地拜谢:"多谢圣僧救命之恩!"
济公扶起老农,从怀中摸出几块碎银:"拿去还债吧,剩下的买些种子。"老农千恩万谢地走了。
人群中有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一直盯着济公,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等人群散去,少年跟上济公:"大师,您真是活佛济公?"
济公醉眼朦胧地打量少年:"小施主有何贵干啊?"
少年跪下:"弟子李修缘,父母双亡,流浪多年,求大师收留!"
济公摇扇笑道:"我个疯和尚,自己都吃了上顿没下顿,怎么收留你?"
李修缘坚定地说:"弟子不怕吃苦!刚才见大师惩恶扬善,弟子愿追随大师修行!"
济公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掐指一算,忽然笑道:"缘分,缘分啊!你与我佛有缘,也罢,跟我来吧!"
与此同时,赵府高墙内。
赵员外阴沉着脸听完光头管家的汇报,将茶杯重重摔在地上:"济公?那个专跟权贵作对的疯和尚?他怎么来绍兴了?"
旁边师爷低声道:"老爷,济公不好惹,听说他真有神通..."
赵员外冷笑:"再有神通也是个疯和尚!去,把玄冥道长请来,就说有高僧'拜访',需要他'接待'!"
师爷领命而去。赵员外走到窗前,望着城北方向,自语道:"那片地必须尽快拿下,'那位大人'催得紧啊..."
夜色渐浓,城郊破庙里,济公枕着石头呼呼大睡。李修缘守着一堆篝火,小心翻看济公给他的破旧佛经。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从此改变,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已在绍兴城悄然展开...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