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故乡
作者 / 李建秋
(湖南醴陵)
故乡,是一幅铺展在岁月深处的水墨画卷,而月光,则是那晕染画卷的淡墨,为其增添了几分朦胧与诗意。每当夜幕降临,月光如水般倾洒,故乡的一切便在这银白的光辉中,渐渐清晰,又缓缓入梦。
在记忆的长河中,故乡的夏夜总是伴着悠悠月光。那时,晚饭后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院子里或是村头的老树下纳凉。孩子们则在月光下嬉笑玩耍,如同灵动的小精灵。我常常仰望着那轮明月,它像一个巨大的玉盘,镶嵌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洒下柔和的光芒,将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月光透过斑驳的树叶,在地上形成一片片细碎的光影,仿佛是一幅天然的拼图。我和小伙伴们就在这光影间穿梭,追逐着彼此的身影,笑声在月光下回荡,传得很远很远。
月光下的田野,是一片梦幻的海洋。大片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银浪。那饱满的稻穗,在月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宝。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肆意生长,它们在月光的轻抚下,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我喜欢沿着田埂漫步,听着蛙声阵阵,感受着泥土的芬芳。偶尔,还能看到萤火虫在草丛中飞舞,它们提着小小的灯笼,与月光相互辉映,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轮廓分明,像是沉睡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故乡的那渌江小河,也在月光下流淌着诗意。河水清澈见底,在月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面上倒映着明月和两岸的树木,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河边嬉戏,我们会捡起小石子,比赛谁能让石子在水面上跳跃得更远。溅起的水花在月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如同珍珠般散落。玩累了,我们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把脚伸进水里,感受着清凉的河水从脚趾间流过。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仿佛给我们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有时候,还能听到河边草丛里传来的蛐蛐声,它们的歌声与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夜曲。
月光下的老房子,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那青灰色的瓦片,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木门上的铜锁,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斑驳的光影。推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嘎吱”一声,仿佛唤醒了沉睡的记忆。走进屋子,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明亮的方块。我常常坐在窗前,望着那片月光,思绪飘得很远。在这月光下,我曾听奶奶讲过许多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月光下的墙壁上,还挂着我儿时的奖状,它们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耀眼,那是我童年的骄傲。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离开了故乡,踏上了求学和工作的道路。在繁华的都市里,夜晚的灯光璀璨夺目,但却少了那份月光下的宁静与祥和。每当看到那一轮明月,我的心中便涌起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月光,如同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我的心,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记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如今,再次回到故乡,依然是那熟悉的月光。它依旧如往昔般温柔地洒在这片土地上,抚摸着每一个角落。故乡的变化很大,许多老房子已经被新建的楼房所取代,村头的老树也不见了踪影,但月光下的那份情怀却从未改变。我又一次漫步在月光下的田野,听着蛙声,闻着稻香,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月光下,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在田野里奔跑嬉戏,那纯真的笑容,如同月光般灿烂。
月光下的故乡,是我心灵的归宿。它是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承载着我无尽的思念与眷恋。无论我身在何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故乡的月光都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温暖。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我愿沉醉在故乡的怀抱,倾听它的心跳,感受它的呼吸,让这份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底。
作者简介
李建秋,男,湖南醴陵人,现为河北秋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文苑诗词学院高研二院学生。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协会会员。80年代初在部队团政治处一名新闻工作者,退伍回乡后到新闻单位当记者。在90年代初下海经商,后因从事新闻工作而中断。在部队时爱好新闻,文学写作,曾零星发表过小小说、散文、杂文,诗词。2000年10月重新执笔文学创作以来,已在《作家天地》《工人日报》《羊城晚报》《长沙晚报》《燕赵晚报》《湖南日报》《当代文学》《辽宁青年》杂志《湖北日报》《石家庄日报》《解放军报》《株洲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诗词,文学作品几百篇。现任《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湖南省办事处执行主编,湘警故事栏目编委、副主任、特聘军旅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