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八十年前,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东京湾落幕,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像袁致亮一样的普通战士,用年轻的生命在硝烟中铺就的道路。
袁致亮,一位从陕西扶风走出的青年,从投笔从戎到秘密入党,从西北军的连队到山西抗日前线,他的轨迹与民族危亡的时刻紧紧相连。南怀化反攻战中,面对日军的毒气与燃烧弹,这位25岁的连长带着满身烧伤举起大刀,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冲锋的瞬间。他的故事曾尘封88年,却在战友的回忆录中愈发清晰——那不仅是一个人的牺牲,更是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功名,却用最朴素的忠诚,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作者成振林先生文中既有忻口战役的壮阔背景,也有阎揆要团的浴血奋战;既引述了毛泽东、周恩来对英烈的缅怀与肯定,也记录了后人立碑追思的温情。在纪念胜利80周年的今天,重提这段“尘封的记忆”,正是要提醒我们:历史从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书写;抗战精神也从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坚守与担当。
愿袁致亮烈士的故事,如黄河涛声般回响不息,让每一代人都记得: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浸透英雄的热血;我们前行的道路,需延续先烈的赤诚。(506字)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刊⑨】
一段尘封的记忆
——怀念袁致亮烈士
作者:成振林/陕西宝鸡
9月2日,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80年前的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签署了投降书。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这一天,它写下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史册上饱经沧桑的一页,写下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可歌可泣的精神史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给大家讲述一段尘封了88年的记忆——我身边的一位抗战英雄、我大嫂的父亲袁致亮烈士的感人事迹。
袁致亮,扶风县天度镇侯李村人,1912年出生,县高等小学毕业后毅然投笔从戎,先在甄寿山学兵连当兵,后升入三原职业学校。1931年,19岁时考入陕西省政府警备团,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警备团任见习连副、连长等职。1935年因参战与原部队中共秘密党组织失掉联系后,矢志不渝,于1936年任西北军117师529旅1057团三连连长期间,在部队驻地泾阳县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战爆发,他告别父母和新婚不久的爱妻,奉命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当年10月18日收复南怀化大反攻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在烈士牺牲80周年的2017年,受烈士外孙、我的侄子之托,由我撰写碑文,在烈士的家乡立了一座“袁致亮烈士纪念碑”。如今烈士牺牲已经88年了,当年袁致亮到底是这么牺牲的,一直是个谜。最近从袁致亮战友的回忆录中才知道了答案,这段尘封了88年感人的谜底才被揭开。
袁致亮烈士
袁致亮烈士牺牲时,是西北军117师529旅1057团三连的连长,与他同生死共患难的老团长、老战友是曾经受毛主席、周恩来赏识的抗日英雄阎揆要。袁致亮和阎团长不仅是陕西乡党,还是当年陕西省政府警卫团的同事和战友。1935年2月,警卫团扩编为陕西警备第三旅,阎揆要任该旅第九团团长,同年5月,这个团又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特务第二团,阎仍任团长,袁致亮任该团三连连长。阎揆要领导的这个团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从团副到营、连、排长,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阎揆要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在该团秘密建立了中共组织,全团党员发展近300人。在此期间周恩来十分关心阎揆要,并对他说:“你行动的时候举动不要太过引人注意,在部队也要嘱咐知道你政治立场的人,坚守这个秘密,防止外泄对你不利。”“七七事变”爆发后,阎揆要率部准备前往抗日前线,收到了周恩来亲自写给他的信:“共产党要在战斗中和统一战线中起模范作用!”阎揆要心领神会,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请送信的汪峰向周恩来转述:“请您放心,我们1057团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队伍,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给共产党抹黑,更不会背叛党!”
阎揆要
1937年10月18日,在忻口阵地全线危急的紧要关头,阎揆要率领的包括袁致亮三连官兵在内的1057团赶到,并奉命连夜收复已经失守的阵地。正在这个时候日军再次突破晋军阵地,直接冲到袁致亮所在营的侧后方,情况十分危急。阎揆要当机立断,命令一营趁敌人还没有立足未稳之际组织反击,夺回阵地。官兵们手持步枪和大刀,纷纷向日军冲去。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还没有反应过来,只好被迫退回原地。袁致亮所在营的官兵们满腔怒火,冲锋陷阵,发誓要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雪恨。日军一时无力招架,便丧心病狂地使用毒气和燃烧弹,使我军不少官兵被熏倒烧伤,袁致亮也未能幸免,腰部和腿部被严重烧伤。此时子弹打完了,他毫不畏惧,忍着剧痛,举起大刀与敌人拼杀搏斗,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25岁的宝贵生命。周恩来对此不无感慨地说,这些共产党员尽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责任,牺牲得值得!
忻口战役从10月11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苦战23天,经过南怀化之战、红沟大战、大白水激战等无数次大小战斗,战事形成对峙,日军三易其帅而无济于事,成为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最激烈的战役,也是历时最久,交战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抗日军队先后加入战斗兵力计约16个师10万余人,死伤5万余人;日军投入兵力约5万余人,死伤两万多人。这次会战虽然中国方面失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是由于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从而消耗了大量敌军,争取了时间,破坏了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计划,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忻口战役以国共两军合作的典型战例载入史册。
毛泽东主席在1938年3月的《在纪念孙总理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的演说词》中对牺牲者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八个月来,陆空两面都作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和无党派的人。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地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麒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战后,周恩来副主席在接见汪峰时,特意表扬阎揆要团:“这次阎揆要同志打得好啊!汪峰同志,我现在不方便去前线,只有麻烦你代替我去一趟,好好慰问慰问大家。还请你转告阎揆要同志等人要做好长久抗战的准备,你有什么问题就派人和我联系。”从此,阎揆要名声大振。1949年2月,野战军整编改组后不久,毛主席给彭德怀发来一封电报,点名要调第一野战军的参谋长阎揆要,前往军委工作。1955年9月,阎揆要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授予三级八一勋章。1988年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表彰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
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现场
今天,袁致亮烈士牺牲已经整整88个春秋,黄河边上的硝烟似乎早已随风飘散,历史的脚步仿佛也已渐行渐远,但是,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民族存亡之战却是那样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也是永远的奋争,更是永远的追思。88年过去,或许在90后、00后的年青人心中,抗战只是一个概念,只是一部电影,只是一段经历,然而他们不曾想象,抗战亲历者带着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一个个老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抗战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引以为戒;纪念胜利,也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回望来路,抗战的硝烟已经远去;瞻望前方,伟大的抗战精神光芒如炬。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就是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书写历史伟业的壮丽新篇章,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优异答卷!(2680字)
共3181字2025年7月3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