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涌处,人性的光与暗在此激荡
——评瑛子《江河有声》三位女性人物的塑造
于周波
在网络小说、各种自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能静下心来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而文学爱好者、业余作者、不知名的作家发表纸媒作品亦越来越难,出书就更难了。由于受网络影响,买书的人更是屈指可数。然而,自幼爱书的我却总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购买一些与自己的爱好相关的和自己喜欢的作者的著作,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力争得到作者的签名本。青岛市作协副主席瑛子的小说《江河有声》就是我最新收获的一本作家签名本。
当工业废水染红江河,当环保争议撕裂平静,瑛子的《江河有声》以一场惊心动魄的环保诉讼为舞台,将小学教师成玉姣、环保局长郑纯、华美公司董事长沈灵均三位女性推向风暴中心。她们的身影在利益与良知、坚守与妥协的漩涡中沉浮,折射出人性最复杂的光谱。作者以手术刀般的笔触,剖开时代肌理,在江河奔涌的轰鸣声里,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人性之歌。
成玉姣,这位被命运推上风口浪尖的母亲,是全书最锋利的一把刀。女儿因环境污染导致铅中毒死亡的噩耗,将她从平凡的生活中骤然剥离。但成玉姣并未就此沉沦,柔弱的身躯中爆发出惊人的勇气与坚韧。她毅然起诉华美公司,即便一审因证据不足败诉,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周围人的质疑,她也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法庭上,她据理力争,那坚定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只为给女儿讨回公道。她的坚持早已超越简单的复仇,成为一位母亲用生命捍卫正义的悲壮宣言。成玉姣的存在,撕开了工业化进程中被遮蔽的伤疤,让读者看到小人物在时代巨轮下,以血肉之躯对抗不公的惨烈与崇高。这种将个人伤痛升华为社会责任感的蜕变,让人物超越了简单的悲剧形象,成为平凡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缩影。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华美印染厂董事长沈灵均的复杂形象。她临危受命,试图带领公司实现转型发展,有着企业家的独特气质与理念。她提倡绿色发展,深知环保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与她父亲那一代为了经济增长不惜牺牲环境的经营模式截然不同。在面对成玉皎的诉讼时,出于公司利益的考量,坚决不承认责任。但随着案件的推进,她也逐渐陷入内心的挣扎。一方面是公司的声誉和利益,另一方面是良知的拷问。沈灵均在商场上雷厉风行,决策果断,有着出色的管理才能和商业头脑。可在情感与道德面前,她同样会犹豫、会反思。她与弟弟沈俊驰之间深厚的姐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她的判断和行动。她并非传统意义上冷酷无情的商人,而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努力寻找着利益与道德平衡点的探索者 。
年轻的新任环保局长郑纯则代表了时代的希望之光。她带领团队抽丝剥茧追查污染真相,在地方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中艰难平衡,展现出新时代公职人员的责任担当。年仅36岁的她,此前担任环保局副局长兼环保监察队长时,就已破获多个企业违法排污大案,实战经验丰富。在面对华美公司这一复杂棘手的案件时,郑纯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担当。她不惧各方压力,包括来自上级的暗示、企业的威胁以及舆论的误解,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在调查过程中,郑纯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她深入工厂内部,亲自检查排污设备;走访周边居民,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与专家反复研讨,只为得出最准确的结论。她的形象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正义,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在《江河有声》构建的叙事版图里,三位女性的命运轨迹相互交织、碰撞,编织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成玉姣的抗争点燃了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郑纯的坚守撑起了法律的尊严,沈灵均的反思则叩击着商业文明的根基。她们的故事不再是简单的正邪对抗,而是展现出人性在复杂环境中的多面性与可能性。作者没有给任何一个角色贴上绝对的标签,而是让读者看到,在江河污染这场危机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也都是施害者,都在寻找救赎的出口。
江河无声,却记录着时代的每一次震颤;人性有光,也暗藏着难以言说的幽微。瑛子用《江河有声》这部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张力与思考的文学世界。当合上书本,耳畔仿佛仍回响着江水奔腾的轰鸣,那是自然的呐喊,更是人性的叩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右为作者)
作者简介:于周波,山东青岛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城阳区作协理事。出版专著《小学语文创新课堂实践研究》。主编《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即墨区工会志》《盘龙小学校志》《散文十二家(青岛专辑)》,为《考试作文宝典》《鳌山卫志》《鳌角石村志》副主编,发表各类作品180余万字,获各类奖项150余次。百余篇各类作品入编《名师说课》《跨世纪教育论丛》《风情鳌山湾》《即墨掌故》《即墨年鉴》《即墨改革开放实录》等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