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旧事
文图 / 王云剑
井陉白王庄曾建过水库。“白王庄是旱庄,没有河流水源,那里修得什么水库呀!”你还别说,大跃进年代白王庄确实修过一座水库,不过年头久了,便鲜为人知。当年为什么鼓燥着修水库?他的经验教训,会给后人怎样的启发呢?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人民在各个领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因为是初期,出现一些失误甚至荒唐是很难免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大跃进年代,人们头脑发热,违背自然规律,脱离群众,不顾客观条件,以为二年超英、三年赶美,快步跑入共产主义是没有问题的。若持异议,便是右倾保守。这种狂热和激进弥漫于上下,白王庄也不例外。于是乎村里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要在短时间内“人定胜天”,改变落后面貌。
家居旱庄,耕着旱地,大办水利修水库成了村里的首选。
水库地点选在村东南的石槽洼口。那里山塲大,山洪积水多;洼口正西,横亘着旧正太铁路废弃多年的路基,垫高加固,可做拦洪蓄水大坝;路基底部,有一处东西走向的排洪函洞,正好用作排水。
人们用三合一灰土加高夯实土坝,将函洞西口封死。按设计要求,土坝东坡面,从底到顶,用青石砌起一道内有排灌通道的石墙。石墙隔三尺远一处台阶,台阶的方石正中,由石匠精心凿成统一尺寸,上大下小漏斗型园孔,梧桐木塞用小铁索相连,紧紧塞住园孔。坝底函洞右侧,筑着一条密闭结实的输水管道,连通着大坝石台阶下的排灌系统。
当时的条件限制,水库底部也只能用石灰和湿土混和夯实,以防渗漏。
当年有老者悄悄说过:石槽沟修水库,尽胡闹哩!这话不无道理啊!
那时人们想象:夏季连降大雨,水库会积满水。需要浇地时,可以自上而下依次打开木塞。但是,有几处要命的导至工程失败的问题显现出来了。一、有那么多雨水可积吗?干旱年哪来的水!二、假若有暴雨,防渗不好,水如何积蓄得住?三、排水管道出水口在河滩沟底部,没有水泵揚水,水只能顺河沟流走,何淡灌溉?
果不其然,民也劳了,财也伤了,白王庄的石槽沟水库没有一点效益。难怪有人无柰地说:费财费力费了工,修了一个干水坑。
那个年代这样的失败不在少数。根本教训在肓目紧跟形势,无视群众意见,自以为高明,决策错误。上级领导也有失察责任。坦言之,即使是察,也只能是鼓励支持而已。
反观1975年井陉县委举全县之力,取得绵右渠续建工程的伟大胜利,将大比小,究其成败,人们对当年白王庄兴修水利的思考会更深刻许多。他使人们在教训中开阔眼界,增长才智,更尊重科学,敬畏规律,更相信依靠群众,更有信心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毛主席说过:“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他。”我们曾在理解中感觉到一些东西。我们正在更深刻地理解和感觉新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