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34

不能忘却的TNT生产线
张长翔
山东东风化肥厂(军工代号国营679)有过一条TNT试验研制生产线。早于生产“岩石硝铵炸药”的84号车间,它被命名为“82号车间”,研发生产过TNT烈性炸药。
然而现在厂里能知道82号车间存在过的人太少了。或者是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太短暂,或者是因为它的所在地远离化肥厂,比化肥厂主厂区更隐蔽更偏僻。
先来看东风化肥厂的位置已经够“靠山、分散、隐蔽”级别的了,然后再对比82号车间的位置,就不难发现82号车间对“隐蔽”性的要求就更加严苛。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争霸,磨刀霍霍,群狼环伺,国际形势严峻,战争风云难测。为适应备战战略需要,属于三线军工配套厂的东风化肥厂远离繁华县市,建在田庄水库之阳塔山南麓的一片荒山上。
众所周知,化肥厂的合成氨是由氢气和氮气合成的。氢气来源于水,水需要先变成水蒸汽,同时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造气、变换等工序也需要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的产生需要烧锅炉,而且必须是大锅炉,大锅炉就需要有大烟囱排烟。但是根据备战保密需要,大烟囱又不能建的太扎眼,惧怕高嵩的烟囱在战争中会成为敌方首当其冲发现的目标,进而引来攻击遭到破坏。因此为了隐蔽起见,合成氨车间的锅炉烟囱顺着山坡建造成斜卧式的爬山烟囱。
按常识常理常规,作为焦炭烟灰通道的烟囱,最好是垂直的才便于煤灰沉降和清理。而斜卧式的烟囱不利于炉灰掉落,炉灰积累的太快太多,两个月就得停炉清理一次。还必须得人工用小车往外扒、拉、推煤灰。直接影响生产进程,后来不得不改成立式的。废弃后仍未拆除的烟道,现在还斜躺在山坡上。
使用卧式烟囱的时间段,正是特殊时期,扒、拉、推煤灰的人要么是被打倒的〝当权的走资派”,要么是表现不好被教育的各类人员。煤灰清理场地成为他们的劳动改造场地。
建造斜卧式的烟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闻所未闻,用现今人的眼光看,不容讳言,肯定觉得那是个奇葩,会以为那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是为博眼球追求另类造型而有意为之。其实当时是为避免在可能的战争中,会被当做靶子遭到袭击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奇思妙想!
别说用于生产的烟囱建造都需要隐蔽,就连职工以及家属生活区的住房都不准建的高大突出显眼,而是和小田庄的民房挨在一起,一样低矮,一样简陋,为的是防止敌方在空中侦察到此处有片工厂区存在。
化肥厂主厂区建设布局完全从“隐蔽”性来考量,那么可想而知生产TNT的82号车间就更苛求其“隐蔽”性了。
82号车间是化肥厂的一个车间,在当时半军事化管理的东风化肥厂,被编为第五连连队,车间正、副主任被称为正、副连长。作为化肥厂的子车间,它却远离化肥厂主厂区。建在刘家大峪以北的一个深山里,人们称那个深山沟为“后峪”。
为什么叫刘家“大峪”?就是因为坡度陡峡谷深。为什么叫“后峪”?就是因为比刘家大峪山势更陡峡谷更深。单从“峪”这个字来看,也能断定那一带是深山峡谷无疑。
82号车间建在荒无人迹的深山峡谷里,用意不言自明,为了隐蔽、安全考虑,为了使众生避开TNT可能发作的烈性!
这条生产线隐蔽的确实是好,隐蔽到化肥厂的后来者从没听到有人说起过,当然也就没有人知道它。这条试验研制生产TNT的生产线,远离化肥厂主厂区,对化肥厂来说是安全了,对于周边方圆十几里的村庄来说是安全了。但是研制生产它的那批工人自身的安全呢?他们在那么艰苦那么危险的生产线上是怎么工作的呢?
82号军品属国家计委、国防工业办公室下达的生产计划,上过“国家计划”大蓝本。82号车间于1970年立项筹建,国家划拨土地,省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招收工人共102人,全部来自当时的日照县,自然车间工人悉数日照籍人士。
蓝图已擘画好,现场却一片空白,一切从零开始,他们还得自己搭建住房,修建厂房,他们不仅要当生产线上的制造工人,还是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没有饮用水他们就去山沟的水井里挑水用,什么活都需要自己干,什么事都靠自己完成,一个个锻炼成全能型的工人。
生活生产设施搭建好之后,82号新建车间里,从东北辽阳庆阳化工厂(军工代号国营375)聘请调入四位TNT专业制造师傅,带领一群一百多号年轻人,自己动手制作和安装生产设备和管道。山路崎岖不通汽车,凌冽的寒风中,他们就用地排车运送材料。
设备安装完工后,全车间青工到江苏省盱眙县“盱眙化肥厂”(军工代号国营9395,后更名为淮河化工厂)学习培训。
回厂后进行了开车试生产。试生产过程中,各岗位的生产骨干人员,连续三天三夜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奋战,一次性试生产成功,生产出合格的TNT!更可贵的是,在试生产过程中获取到第一手资料,生产数据、技术参数等,积累了操作经验。
TNT是什么?是一种黄色针状晶体粉末,名为“三硝基甲苯”,化学式为C₇H₅N₃O₆,化学名称2,4,6-三硝基甲苯,是一种烈性炸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
TNT是怎么制成的呢?以甲苯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进行分阶段硝化反应而成。反应混合液经水洗、结晶和干燥后得到TNT黄色固体粉末。
正在82号车间TNT试验生产获得成果,有待进一步加快步伐继续加大生产时,从决策层发来指令,82号生产线停工停产,主管该项目的副厂长孙学信带领四名骨干师傅,被调往山东红光化工厂(军工代号国营5805)筹建专门制造TNT的三线军工工厂。
82号车间TNT项目停工后,整个厂区移交给沂源县改建成缫丝厂。我招工进东风化肥厂之后,因为知青组里上一批女知青招工去了缫丝厂,我们招工到化肥厂的几个人还去那里看望过她们几个,一并看过那里的缫丝生产线。那时根本不知道缫丝厂的前身竟然曾经是东风化肥厂的82号车间。
缫丝厂名义上的轻工业,实际上女工们干的是冗长繁杂的体力活。八小时全程站立双手浸泡在热水里缫丝,千丝万缕,千头万绪,缠缠绕绕,需要手疾眼快,用牙咬断丝,用手挽扣接丝,我觉得有阿庆嫂的本领才能完成。
82号停工停产,具体原因当时不甚明了,反正是来自上级高层高瞻远瞩的决策。不过我有一个合理化的猜想,可以解释项目转移背后的原因。
82号车间的那些试验生产中获取的数据、技术参数、操作经验等等,必然会一并带往红光化工厂去了。停产只因82号车间的生产规模太小,产量太少,远远供不应求,所以才将82号车间项目转移,建成专职造TNT的独立工厂,实现产品批量化生产,才能满足后续军工建设的需求。
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如我出于善意而猜想的那样,后来还是从专业技术人员那里才探知到事情的真相。82号车间停工,据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保密问题,二是废酸废水排放问题。这说明立项之初选址还是过于仓促草率了。
有一个选址小插曲,从侧面印证了缺乏全面周密科学考察的选址略显仓促了,才会给后续的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给停工停产项目转移埋下了伏笔。
选址刘家大峪以北山后面的一个山沟“后峪”,定为82号车间地址,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建设六字方针,符合“山不要孤山,沟不要直沟”的建设原则。这是后峪的优势。
但是化工生产需要大量冷却水。在选址考察时,有关地质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此地打不出水来。可是领导现场视察时刚下了一场大雨,山沟里有涝泉水涌流而出,领导说怎么没有水,这不到处有泉水吗?当时技术人员就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后来水源是从数公里之外的泉子官庄,用水泵经半山腰盘旋的明沟形式输送到后山去的。尽管这样,解决了上水水源,却还是过不了下水废水的处理大关,不关停还等什么?难怪82号车间的老工人到现在还在疑问: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可用于军工的黄色粉末,到头来怎么还停工了呢?
82号车间从筹备建立到停产后项目转移,仅有二、三年的时间,相对于东风化肥厂建厂六十年的历史,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它存在过的意义却非同一般。它证明了无论你是什么炸药,你是84号炸药、还是82号炸药,就算你是黑索金,都离不开龙头老大合成氨车间制取的合成氨,离不开二老大硝酸铵车间产出的硝酸。
82号车间,曾是东风化肥厂最标准最军工最三线生产纯军品的车间,必将载入化肥厂的历史史册,它存在过的非凡意义以及它创下的巨大功劳,我们不该忘却!我们不能忘却呀!
(素材由原82号车间工人于爱生,和原厂部办公室主任王海生,以及原化肥厂总工程师高化忠提供)
2025. 8. 7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