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sāng)饥馑,斩伐四国。旻(mín)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lún)胥(xū)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lì)。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yì)。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pì)言不信(shēn)。如彼行迈,则靡所臻(zhēn)。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xiè)御,惨(cǎn)惨日瘁(cuì)。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zèn)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zhuō),维躬是瘁。哿(gě)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于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释译: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mín)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lún)胥(xū)以铺。(雨无正:按照明代学者黄道周的说法,篇名 “雨无正”是因为篇首有“雨无正极,伤我稼穑”八字。浩浩:广大的样子。昊(hào):广大。骏:长久。丧:死亡。饥馑:饥荒。《毛传》:“谷不熟曰饥,蔬不熟曰馑。”斩伐:残害,指兵戈之乱。四国:四方诸侯之国。旻:天。疾威:暴虐。虑、图:考虑、图谋。舍:舍弃。既:尽。伏:隐匿、隐藏。辜:罪过。沦胥:相率地,不分先后地。铺:遍,指遭遇凶险。一说,通“痡”,痛苦。)浩大的的苍天啊,很久没有向我们展示你恩德的一面了。你降下太多的死亡、饥荒和战乱,大周正面临覆灭的危险。上天如此暴虐发威,有的人就是不懂得认真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那些有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其所犯错误被故意隐藏起来,就像没犯一样。可是,像这些真正没有过错的人,却相率地遭遇凶险。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lì)。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yì)。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周宗既灭:指周已不为天下所宗。《孔疏》:“毛以为,周室为天下所宗,今可宗之道,谓先王之法,既以灭亡矣。”戾(lì):灾难,罪过。一说,定。正大夫:长官大夫,公卿级别的官员。离居:离开京城到别处居住,与《十月之交》中所述相符。勩(yì):劳苦。三事大夫:司徒、司马、司空,泛指一般大夫。一说,三公。邦君:封国的君主。《笺》云:“王流在外,三公及诸侯随王而行者,皆无君臣之礼,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庶:庶几,表希望。式:语气助词。臧:好,善。覆:反。)西周王朝已经灭亡了,可是灾难并没有就此停止。长官大夫都离开京城到外地居住了,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的劳苦啊。司徒、司马、司空一类的官员,也不肯专于朝政,诸侯国的君主们更是如此。实指望国家局面逐渐变好,哪成想越来越坏了。
如何昊天,辟(pì)言不信(shēn)。如彼行迈,则靡所臻(zhēn)。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辟:法度,法律。信(shēn):通“伸”,伸展,伸张。一说,读xìn,相信。行迈:出走、远行。臻(zhēn):到,到达。凡百君子:指众臣百官。敬:通“警”,谨慎,慎重。一说,尊重。胡:何。)敢问苍天,国家的法律、法度为什么得不到尊重和伸张?一个国家如果失去这些约束,就像路上的行人失去方向一样,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以“君子”自居的众臣百官们,请对自己的职责存一点敬畏之心吧。你们这不怕、那不怕,难道就不怕上天的报应吗?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xiè)御,惨(cǎn)惨日瘁(cuì)。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zèn)言则退。(戎:兵事,战事。遂:成就。一说,通“坠”,消亡。曾:曾经。暬(xiè)御:侍御。憯(cǎn)憯:同“惨惨”,忧愁的样子。瘁:劳苦、憔悴。讯:进言。一说,告诫。听言:顺耳之言。答:应。谮(zèn)言:诋毁的话,此指批评。)西戎犯境,国家战乱不止,看不出一点消退的迹象;天灾肆虐,庄稼长势不好,看不出有什么收成。想我早就是幽王身边的一名侍御了,现在却忧心忡忡、日渐憔悴。那些整天以“君子”自居的官员们,没有一个敢于正义直言提出良好建议的。不仅如此,他们还高傲得不得了,听着顺耳的话就随口答应一声,听着稍微不顺耳的话扭身就走。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zhuō),维躬是瘁。哿(gě)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出:读为“拙”,笨拙。躬:亲身。瘁:病。哿(gě):嘉好。能言:指能说会道的人。休:休息。一说,美好。)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那些不善言辞的人,并非因为口舌拙笨,而是干工作兢兢业业、鞠躬尽瘁,顾不上说话的缘故。相反,那些能说会道、巧言如流的人,却往往是什么工作也不干,只顾玩乐享受的人。
维曰于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维:句首助词。于:往。孔:很。棘:棘手,比喻艰难。殆:危险。)所以说,走仕途当官是很棘手且有一定危险的。如果说某事不能去做,便可能因此得罪天子;如果说某事可以去做,便会在朋友们面前落下埋怨。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尔:指周平王。鼠:通“癙(shǔ)”,忧伤。疾:痛苦。从:跟随。作:劳作。)你认为应该将都城迁到王都(洛邑)去,可我的一家老小都在宗周,没在那里啊。可是既然这样决定了,我也无法阻止,只好暗自忧伤流泪。你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是令我痛苦万分的,以致我哭得眼都流血了。难道你就不想一想:当初你做太子的时候受到褒姒陷害,被迫从都城出逃到申国的时候,是谁撇家舍业跟随在左右服侍你?(如今犬戎退去了,你也继承王位了,还让我再次忍受家庭分离的痛苦吗?)
赏析:
这是抨击周平王及众多无为大臣的一首乐歌。《毛诗序》:“《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笺》云:“亦当为刺历王。王之所下教令甚多而无正也。”
首章以“浩浩昊天”起兴,意在以天言事。在古人的观念中,上天是应该降下福禄、吉祥的。但现实情况正好相反,降下的是太多的灾荒、疾病和战争。这表明上天在发怒。然而,令诗人感到悲哀的是,有些人并没有从上天的“疾威”中获得警示,依然我行我素,整个社会也处于是非不分的状态中,具体表现为:坏人得不到惩罚,好人反而遭受苦难。
诗人对严峻的社会现实看得非常清楚,即使西周灭亡、平王继位,原有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不管是公卿、一般大夫,还是朝外诸侯,没有一个是专于政事的,情况越来越糟了。
诗人在第三章对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他认为,法律、法度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如果失去了这些规范,就像行路人失去了方向一样。可是,那些以“君子”自居的百官们遵守法律、法度吗?他们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甚至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诗人在悲愤之余,终于向这些人发出“胡不相畏,不畏于天?”的质问。
诗人在第四章对社会现状加以具体描述:战争还在继续,饥荒还在继续,民众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说自己是周王身边的一名资深侍御,可以看到、听到众多官员的朝堂表现。这些人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没有一个敢在周王面前仗义执言的,与诗人忧国忧民、身心憔悴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诗人又联想到“能言者”与“不能言者”,并将这两种人进行对比:不能言者任劳任怨、鞠躬尽瘁,能言者偷奸耍滑、吃喝玩乐。这样的社会现实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第六章,诗人以自己为例,写到那些不能言者的苦衷:实话实说会得罪周天子,不实话实说会落朋友埋怨。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诗人如此左右为难呢?最后一章给出了答案。
周平王及那些高官显贵们是主张迁都的,理由是宗周被毁,可以通过迁都洛邑远离犬戎威胁。而以侍御为代表的正义之士是不愿意迁都的,理由是宗周被毁可以慢慢重建,犬戎威胁可以积极抵御,而山河破碎、亲人分别、背井离乡是难以承受之痛。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给人以“剥葱皮”的感觉。灾荒、疾病和战乱是上天发威造成的,上天发威是人作恶造成的,人作恶是吏治混乱造成的,吏治混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造成的。而这一切的根源,找来找去最终找到周王身上,是周王自己不思进取、甘于平庸、无所作为造成的。
出自这首诗的成语:惨惨日瘁、“听言则答,谮言则退”、巧言如流、鼠思泣血
讲师简介
董杰,男,195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河间一中校长助理副书记,河间二中书记校长,河间教育局副局长,河间市人大常委,中国教育督导学会会员。现任河间诗经诗社社长,河间诗经高级中学副校长、河间婚姻家庭协会书记会长,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市教育局研学实践工作顾问,西柏坡红色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讲师简介
韩爱华,1969年生,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为河间市行政审批局职工。热爱文学和写作,发表过多篇散文和小说。近几年来,对《诗经》产生浓厚兴趣,乐此不疲。愿以我们平白的解读,带您走进至善至美的《诗经》殿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播简介
点点,內蒙古通辽市的一名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在三尺讲台上工作了四十年。退休以后,用朗诵,唱歌,读书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我诵读,我歌唱,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