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宫 山 记
池国芳
那年暑气蒸腾,我有幸随单位同侪,被选赴九宫山疗养。自武汉驰车而南,穿过市声喧阗,终于抵达通山怀抱里这座巍然矗立的大山——恍如尘嚣之外悄然浮起一座云中城郭。
九宫山果然名不虚传,其主峰老鸦尖昂首云天,高达一千六百余米。山势盘踞如巨龙,群峰连绵层叠,奇峰陡峭,沟壑深险,皆披拂着浓绿之裳。山中气候亦奇,盛夏犹自清凉如秋,人入其中,被爽冽山风所拥,尘世积热仿佛尽被涤荡,深呼一口,竟如畅饮冰镇薄荷酒,周身沁凉。至于“九宫”之名,则源起于后晋年间,有道士于此山建九座道观,星罗棋布,暗合天上北斗九星之势,遂使山名同其气象,共染一层玄妙幽深之色。
次日清晨,我们便启程登山。车辆沿山道盘旋而上,在“之”字弯折间颠簸摇晃,令人目眩心摇。车行高处,山景亦随之陡变:最初山脚处草木葱茏,渐渐便见嶙峋怪石突显峥嵘,而愈近山顶,愈发奇丽。至云中湖畔,但见湖面澄碧,如一枚温润巨玉镶嵌于山巅,四周云气缭绕,恍然身处天宫。再登临铜鼓包,极目四望,脚下群峰俯伏如波涛,云海起伏翻涌,竟似将我们托浮于九天之上;石龙峡中,巨石如龙卧伏,激流在龙鳞石隙间奔窜,轰然作响,如同地脉深处咆哮不止——每一处奇景,皆使人身临其境,顿感造物主布设山河的磅礴伟力。
九宫山除却自然瑰宝,亦深藏大地精魄所凝之珍奇。山中盛产大理石,其纹理如画,质地如玉,通山汉白玉、海浪灰等名品,早已融入人间殿堂之骨肉。遥想山下城镇,无数楼宇厅堂,华美墙壁地面,皆采自此山岩髓——山的骨血,竟默默铺就了人间厅堂的肌理。九宫山,你将自己最坚硬的筋骨,慷慨铺成了世人足下的锦绣与辉煌。
然而,山亦有山深藏的叹息。行经山间,我听闻闯王李自成当年兵败,最终便殉难于九宫山牛迹岭下。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终在乱世跌宕里血染荒径,静卧于这苍茫山色之中。山风在峡谷间回荡呜咽,似在低语兴亡轮转的无情:纵使英名盖世,亦难逃融入山石草木的命运;而山岳永恒,默然见证着人寰无数悲欢荣枯,以千万年不变的沉寂,将惊心动魄的往事轻轻覆盖。
九宫山,你曾引多少高士驻足咏叹?朱熹曾赞“雄雄盘踞势如虎”,黄庭坚则叹“登临直欲驭风归”。今夕我立于此,看星光如冷冽水银悄然流泻于石上,思接千载——原来山与人的对话,从未断绝;它那寂静的磅礴,正是对喧嚣浮世最宏阔的抚慰与解答。
待晨曦初露,我们下山时回望,只见山间翠谷之中,疗养院群落依山而筑,点点红瓦点缀于葱茏之间,宛如自然生出的果实。下山之路蜿蜒,愈行愈远,而青山轮廓在身后愈发清晰——人终将归去,山却永在。但见山中楼阁依偎着青峦,人烟与层林静默相安,仿佛应允着某种默契:人山相守,共老于时光的长流中。
九宫山,其高入云,其静如太古;它既怀抱着人间的休憩之所,亦深藏了历史无声的遗骸。唯有当你亲踏其间,方能觉出山石草木里所蕴涵的永恒之力,它不动声色,却已将我们浮沉不定的生命,轻轻纳入了大地沉雄的呼吸与更迭之中——那便是万物同归的安稳归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