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博物院的展览日期敲定后,大翁便顶着七月那熔金般的烈日,再次奔赴河南白云山。他心中唯有一个主题——那山,那山魂所凝聚的形影。

山峦无言,烈日却以近乎严酷的恩典迎接他。汗水刺得眼睛发痛,顺着眉骨滴落在纸面,洇开一小片深色印记,旋即被骄阳贪婪吸干。他早已记不清是第几次踏上这同一条山路,是第几次忍受这蒸腾的热浪。然而每一次跋涉,每一次凝望,白云山的骨骼与呼吸便更深地渗入他的血脉——山风卷过林梢的喧响,岩石粗粝的肌理,都刻进了他眼里的画稿,也刻进了他心中的陶土。


告别蒸腾山气,大翁回到了景德镇滚烫的窑炉边。汗水浸透的山风记忆尚未消散,眼前又升腾起另一种灼热。他俯身面对素坯,窑火在炉膛深处翻滚,发出低沉的嘶吼。他的双手伸向那喷涌热浪的窑口,如同再次触摸到白云山骄阳的余温。高温舔舐着陶土,奇妙的窑变便在烈焰中悄然上演:泥胎在火舌的吞吐里扭曲、伸展、凝结,仿佛被赋予了山魂的生命力。每一件出窑的器物,釉色流淌如云霞漫卷,肌理起伏似山峦叠嶂——正是那被烈日曝晒过的山魂,在火的球球中重新凝结成形。



最终陈列于河南博物院的,岂仅是静默的陶器?那是山风与烈日、泥土与烈焰反复煅烧的结晶。大翁的手指曾感受骄阳的灼烤,亦曾探入窑炉的炼狱。当灼痛沉淀为永恒,我们才终于看见:真正的艺术之形,必在灵魂与自然的双重熔炉中百炼成钢——每一次深入灼热的跋涉,都是朝向不朽的虔诚朝圣。


















窑变与笔墨共生:控制青花料浓淡与窑温,使单色青花呈现水墨晕染效果,打破瓷绘与纸本界限。金大翁作品被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全国巡展覆盖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并在日本奈良举办展览。2019年景德镇市“杰出成果奖”、2020年江西省“省级高层次人才”。金大翁以“非大师”姿态坚守文人精神,摒弃商业化媚俗,被评价为“传统工艺的守护者与现代陶瓷语言的开拓者”。陶瓷泰斗周国桢赞其“德纳百川”,评论家赵毅称其“以艺立身,以诚交友”,艺术实践贯通古今中西,成为“景漂”艺术家群体的代表性人物。期待大翁十一月份,在河南博物院个展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