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为人民
中央政策研究室:
最近郭正军、李胜利向我诉说:“现有很多单位人不联系群众,不调查研究,不接电话,不回信,让保安守护,脱离了群众,己影响到政权的巩固和科技发展!麻烦我转告洽你们。
还有几个人也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也有同感。现医院、学校等单位都设立安检,虽安全些,可群众来往不方便,确实值得重视。管理人员脱离群众、不深入调研、忽视沟通等现象,不仅违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也可能导致政策脱离实际、服务效率低下,等到月底发工资,使无能的牛听琴、井底之蛙、砖家人增多,甚至损害公信力。以下是一些具体分析和建议:
一、部分单位或个人将“联系群众”流于表面,如走过场式调研、应付性回复,甚至用保安阻隔群众,实质是回避问题。不调研、不听取意见,可能导致政策与实际需求脱节,影响执行效果(如科技政策脱离产业需求)。长期不回应群众诉求,会削弱公众对政府或机构的信任,甚至引发矛盾。
二、部分干部缺乏群众意识,将职位视为权力而非责任,习惯“闭门造车”。若考核以“材料”“会议”为导向,而非实际解决问题,易催生形式主义。过度依赖信息化手段(如线上反馈),忽视面对面沟通,导致“数字鸿沟”。
三、建立“群众满意度”考核指标,将联系群众实效纳入干部晋升评价体系。推行“首问负责制”,要求接电话、回信件的责任人,全程跟进问题解决。利用数字化工具(如政务APP、在线问卷)拓宽群众反馈渠道,但需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反馈闭环。开发“群众诉求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挖掘共性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干部教育,将“群众路线”纳入培训必修课,通过案例警示脱离群众的后果。鼓励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建立“驻点调研”制度,如每月至少3天深入社区或企业。设立群众举报专线,对“不作为、慢作为”行为公开通报并追责。
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发布“政民互动指数”,倒逼改进。科技发展不应成为脱离群众的借口,反而应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例如:通过AI客服快速响应常见问题,但需设置人工转接通道处理复杂诉求。在科技项目中引入群众参与机制(如公民科学项目),让研发更贴近需求。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开政策制定过程,增强公众对科技政策的信任感。
五、中国共产党通过“整风运动”纠正官僚主义,强调“眼睛向下”,为政权巩固奠定基础。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倒逼政府部门主动联系群众,提升服务效率。
脱离群众是政权巩固和科技发展的“隐形杀手”。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制度、技术、文化多维度发力,将群众路线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行动准则。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塔西佗陷阱”,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推动科技与社会协同进步。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李明生、王小夫、卢化南
202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