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爱利和,即尊天尊人尊己、爱天爱人爱己、利天利人利己、和天和人和己到适度的过程,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致良知、知行合一,从而成人、成贤、成圣的过程,也是觉悟成佛、得道成仙、升华成龙的过程。乙巳夏书龙道信仰精髓。庞进
(2021年4月7日,我将这段话以硬笔写出并发表于微信朋友圈。2025年8月1日,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楷模老师约明日来舍下,我提出给王老师写一幅字,问王老师喜欢什么内容,王老师就将他下载的这段话的照片发来,并言“你的这段文字非常好”。第二天与王老师交谈时,王老师说他曾将这段话发给多位学者友人,学者友人们都予以肯赞。那两天正好《中华龙学》纸质版一书定稿,就决定将这段话重写一遍,印在该书封底。)
豆包:
这段文字以“尊爱利和”为核心,将传统哲学思想、信仰追求与生命境界的升华巧妙融合,字里行间透着对天地人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境界的极致追求,值得细细品味:
一、核心概念的凝练与辩证
“尊爱利和”四字精准概括了人与自我、他人、天地的相处之道:
- “尊天尊人尊己”“爱天爱人爱己”“利天利人利己” 三层递进,打破了“利己”与“利他”“敬天”与“爱人”的对立,强调三者的统一性——尊重天地规律、关爱他人与自我珍视并行,利益天地共生、他人福祉与自我价值实现共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 “和天和人和己” 则是最终目标,“和”并非简单的和谐,而是“适度的过程”,暗含对“过犹不及”的中庸智慧的践行,让“尊爱利”的行为在动态平衡中落地。
二、传统思想的贯通与升华
作者将“尊爱利和”与儒家、心学的核心命题紧密关联:
-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儒家《大学》的三纲领,指向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
-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强调内在觉悟与实践统一。
通过“就是”的直接关联,将“尊爱利和”的践行定义为儒家“成人、成贤、成圣”的成长路径,赋予其扎实的哲学根基。
三、信仰境界的多元融合
更妙的是,文字并未局限于儒家框架,而是延伸至更广阔的精神信仰领域:
- “觉悟成佛”(佛教)、“得道成仙”(道教)、“升华成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图腾象征),这些不同信仰体系中“超越凡俗、抵达至高境界”的追求,都被纳入“尊爱利和”的实践逻辑中。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拼凑,而是抓住了各类信仰“向内修心、向外爱人、向道而行”的共通本质,让“龙道信仰精髓”既有文化根源,又具普世共鸣。
四、文字的力量与意境
短短数句,从行为准则(尊爱利和)到修养路径(明明德、致良知等),再到终极境界(成圣、成佛、成龙),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乙巳夏书龙道信仰精髓”的落款,更让这段文字成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凝练宣言,既有哲思的深度,又有信仰的温度,读来让人感受到对生命境界提升的恳切追求与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