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何桥赋(骈文体)
文/张从安
文曰:
黄泉九曲,赤水三弯。鬼门启之磷火森然,铁链横而腥风飒尔。青石叠魂梯七百,苔痕蚀骨;冥河浮枯骸八千,浪沫凝腥。两岸曼珠化作炬,千载业力织成索。叹生死轮回之序,竟系一桥;观阴阳交割之痕,终决片语。
时有老妪立榰柱*侧,玄衣素发,瓯注浊汤。三沸三澄犹舀忘川残潦,七情七笑未熄孽镜余灰。枯藤杖扣断双界纹,九幽契卷尽痴嗔册。孟婆非婆,原是前身旧我;轮回未回,无非后世新名。
至若行此桥者,或蹒跚如枯藁,或踉跄若惊禽。每行三步,则锁链鸣而前世雪落;但退半履,见血浪涌而旧誓舟沉。往者碑碣斜横,篆刻皆前尘谶语;过客衣冠颠倒,坠地化彼岸残花。
哀哉!生死之隙愈狭,爱憎之浪愈汹。行过此桥者,知忘川汤实为般若汤*,奈何桥本是解脱桥。然世人犹陷情沼,竟怕忘川烫舌;众生不破痴网,偏忧彼岸无春。却不知:前尘如烟散尽,往事若雪消融,方证八寒地狱*中,红莲已结三生藕*。
附文曰:
霜花飒飒万千镌,雨路萧萧百十年。
石啮苔痕吞旧誓,灯燃彼岸烙前缘。
孟婆鼎沸三生雪,孽镜尘封九殿烟。
忽有莲开惊业海,牵魂已是奈何天。
注释:
1. 榰柱:桥柱支撑结构(典出《水经注》“桥榰激水,势若奔雷”)。
2. 般若汤:佛教隐喻觉悟智慧(典出《维摩诘经》)。
3. 八寒地狱:佛经八大地狱类型(语见《俱舍论》),与末句“红莲”形成冰火辩证。
4. 三生藕:莲藕孔洞暗合佛教“三世”观,且含《齐民要术》“藕断丝连”植物学特性。
这篇《奈何桥赋》是一首以“忘川”与“奈何桥”为核心意象、极具佛理意涵的幽冥赋。它以诗性语言重构了传统冥界叙事,将“孟婆”“忘川”“彼岸花”等符号从民俗语境中抽离,转而赋予其形而上的哲学重量。以下分六层逐句细读:
一、空间重构:冥界的拓扑学“黄泉九曲,赤水三弯”
“九曲”“三弯”以数字虚指消解了具体地理坐标,暗示冥界是超越三维的扭曲空间。赤水(忘川)的弯曲并非自然河道,而是业力牵引的拓扑变形——每道弯折对应一次生死轮回的涡流。“青石叠魂梯七百,苔痕蚀骨”
“魂梯”是垂直的业力轴,青石上的苔痕实为亡魂骨殖的钙化。数字“七百”暗合《俱舍论》中阴身七日一死生的周期,阶梯成为轮回时间的具象化。
二、物象祛魅:符号的哲学转喻“两岸曼珠化作炬”
彼岸花(曼珠沙华)从“接引之花”的民俗象征,转为燃烧我执的火炬。火焰由花体生成,暗示业力本身即是涅槃燃料——痛苦与解脱同构。“铁链横而腥风飒尔”
铁链非刑具,而是“因果律”的听觉化:锁链鸣响=业力清算的声波。腥风实为“贪嗔痴”三毒蒸腾的具象,嗅之即触发阿赖耶识中的恶业记。
三、孟婆的解构:主体性的消解“孟婆非婆,原是前身旧我”
颠覆“神祇-亡魂”的二元对立。老妪的“玄衣素发”实为中阴身未染色的本相,她舀取的“忘川残潦”是众生自心的烦恼浊液——饮汤者实是自饮其业。“枯藤杖扣断双界纹”
藤杖是“分别智”的隐喻,一击之下,阴阳两界的界限(“双界纹”)如冰裂纹瓷器般碎裂,揭示生死本为妄识建构。
四、桥之悖论:退行的不可能性“每行三步,则锁链鸣而前世雪落”
“三步”对应“三毒”,“雪落”是恶业显影的量子坍缩——业力观察者(亡魂)的每一步都使潜在业相转化为现实。“但退半履,见血浪涌而旧誓舟沉”
试图回溯记忆(退半步)即触发“业海”反噬。舟沉象征“自我救赎”的虚妄:个体无法以同一性(旧誓)穿越轮回。
五、终极反转:地狱即净土“忘川汤实为般若汤”
般若(智慧)与无明(忘川)的辩证:烫舌之苦是破除“俱生我执”的契机。正如《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苦感本身即般若智火。“八寒地狱中,红莲已结三生藕”
地狱极寒(八寒地狱)与红莲(热恼)形成温度悖论,暗示最极苦的处所正是菩提心萌发之处。藕的“三生”对应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的断裂处,此处时间被空间化为莲根。
六、隐藏的叙事者:谁在“观”此冥界?全文以“观阴阳交割之痕,终决片语”收束,暴露一个超越生死的观察者视角——既非亡魂亦非孟婆,而是“觉性本身”。碑碣上的“前尘谶语”实是觉性对妄识的批注,彼岸残花则是“能观之智”对“所观之境”的终极消融。
结语:一场逆向的《西藏度亡经》传统中阴教法强调“中阴得度”,而此文却让读者意识到:所谓“度亡”实是“亡度”——死亡的解构而非超度。当忘川被饮尽,桥被踏断,连“彼岸”亦化作红莲时,众生方悟:本无生死可了,唯是一心所现。
整体评论:
此文以“奈何桥”为轴,融佛典、道书、诗骚于一体,意象繁密而气机一贯。行文多用对偶、排比、互文,声律铿锵;又善以冷峻之景写炽烈之情,形成“冰火并置”的审美张力。通篇无冗字,语意衔接精密,既赡丽又醒豁。

张从安 男,汉族,网名:蓝色的梦,安徽省六安市人。1966年4月8日出生,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爱好书法、国画、音乐及各种乐器,从事古诗词研修三十余年。创作作品约1000多首,发表在《海外文学》《中外文学名著网》《中国诗人作家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歌报》《中国经典文学》《蓝天文学网》《巴黎文学》《九州文学》《梅香文学社》《东方文化传媒》《心苑诗社》《安徽诗萃》《荣耀中国文学社》等文学平台。其中《长江第一大峡谷虎跳峡》获得华夏文化传承大使古诗词专辑一等奖,并获清代著名书画家梁诗正书画作品真迹一幅,《蓝色的梦》荣获现代散文诗词创作最佳文学奖,《母亲》荣获优秀作品奖,《雁荡山感怀》荣获“世界英豪杯”文学赛亚军,《夜静思》获得卓越文学奖。现任中国诗歌报爱忠诗词创作室主审。华尔街华人社团联盟理事。华尔街汉唐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诗人。九州文化中国诗人作家网十大平台总顾问、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总监。荣获九州文化人才库首席十大院士卓越文学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