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王世元 岳新华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杜杜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作者简介·湖南长沙人。
《峰与洞的回声》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峰尖撕开流云时
特意为雾弯了道腰
像他挺直的脊梁
会为漏雨的屋檐
蜷成兜住月光的瓮
风啃出的豁口正渗着疼——
原来硬骨也会被云
压出带温度的弧
洞口垂着藤蔓的纱
溪水在石缝里揉碎月光
苔藓裹住的石棱
藏着啄穿岩壁的念
当月光漫过滩涂
她便松了三分软
让暗流在褶皱里
把星子焐成玉的光——
原来柔褶也藏着
能啄开岩心的光
峰影浸进洞口时
溪水突然踮脚
用浪尖亲他的疤
洞底石子跟着颤
数他肩头抖落的星
洞雾漫上峰肩时
岩缝渗出血色的蜜
是钟乳哭了半世
凝成琥珀的吻
峰顶草叶忙探身
接住她雾里藏的暖
风跑过
峰在回声里喘"我撑着"
洞在涟漪里哼"我接着"
朝阳漫过天际线
峰把影子铺成床
洞让溪水漫成被
原来山水从不是对峙的岸
是峰借雾的软
卸了半世的硬
是洞借石的光
收了一生的绵
万物在私语里缠成结
刚与柔本是同根的藤
咬着疼,吻着暖
便结出了岁月的甜
2025年8月9日
《蓝的褶皱》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晨光漫过指腹时
梳齿正挑开雾蓝的发丝——
如指尖轻解一团被露气浸软的云絮
水流漫过眼睑,天光便在虹膜上洇开
浅蓝的晕,似将黎明揉碎了
敷在眼睫轻颤的肌理上
指腹叩击牙床的弧度
与昨夜西沉的残月轮廓相契
连指尖掠过最私密的褶皱
都像潮汐漫过礁石时
特意放轻的吻,带着咸涩的潮气
重复着,月亮托浪花捎来的、透明的契语
水雾漫过瓷壁时
那一池蓝已分不清
是晨雾沉进了水里
还是水自己浮成了雾
肌肤相抵处,泡沫正透明地绽裂
像两尾鱼吐纳的气泡
轻轻相触,便碎作星子般的微光
他的手掌拂过她的脊背
如天鹅以喙梳理同伴的羽根
唯恐碰落羽尖沾着的、昨夜的星屑
她的指尖落进他胸前的沟壑
水流顺着轮廓漫过彼此的褶皱
似春溪漫过初融的冰谷,带着微痒的暖意
她的指腹探向他腹间藏着的暗礁
那里潮汐未退,余温沿指缝漫开
在皮肤上游成一小片颤动的海
他的掌心贴着她腰线以下的浅湾
泉眼在指下轻轻起伏
仿佛稍一触碰,便会漫出
带着晨雾清息的月光
两尾鱼相缠时,池底的沙正被搅动
涟漪一层叠着一层
漫过脚踝,带起细碎的痒
漫过锁骨,似谁在颈间呵出的轻息
最后悬在睫毛上,凝成晨雾蓝的露
风过时,便落进彼此的呼吸里
而这一切
原是与晨光里的洗漱同源
只是此刻的触碰
多了潮汐对月亮的、带着回音的应答
手在私密处的停留
本就带着,对生命最初的、温润的臣服
就像男人在独居的水雾里
抚过那粒浆果时
泡沫裹着深海的鳞光坠落
如有人将星子的碎片
撒进流动的蓝
荷尔蒙是半透明的浪
在掌心轻轻摇晃,漾出细沙般的痒
女人踮脚时,影子在瓷砖上洇开的弧
比月牙更轻,水流冲破重力的刹那
竟像一串透明的珠子
滚进与男人共享的那片蓝里
手是最初的钟摆
翻动肉身的褶皱时
连时光都跟着慢下来——
重复,是身体对存在的叩问:
“此刻的触碰,与昨日那瞬
是否藏着不同的月光?”
我们清洗表皮的尘埃
却对胸腔里的风暴束手无策——
肝藏着酒气与晨雾的蓝
似将昨夜的月光泡成半醉的茶
杯底沉着星子的碎渣
肺叶翕动,吞吐人间的烟
与透明的谎,吐纳间
竟在喉间结出细盐般的霜
肠胃在暗处消化重复的委屈
如蚌壳磨着沙,要将苦涩
酿成带蓝晕的珠,壳一合
便漏出几丝蓝
肾筛滤日子里的盐时
总漏下几缕月光,在幽处
漾起细响,似谁在暗中呵气,带起细响
这些柔软的星群
被皮囊裹成一枚枚会呼吸的茧
轻轻一颤,便有蓝从褶皱里渗出来
CT机剖开流动的影子时
那些被光影切开的褶皱里
仍有未散的潮声,似谁在低吟旧调
内窥镜钻进幽暗的隧道
却照不透人心褶皱里的深海——
有人以婚姻盛酒,杯壁凝着的天光
总在碰杯时晃成碎银,落进喉头
成了带蓝味的涩
有人将爱情种成盆栽,根系缠着的年轮
每一圈都刻着潮汐的刻度
水多了,便烂成蓝灰色的泥
事业在掌纹里疯长,又在某个深夜
被无形的浪啃出豁口
露出的那片蓝,比深海更冷,能冻住月光
皇帝的龙袍下,藏着神仙的云履
鞋尖沾着的,仍是未散的潮声
蛇吞下大象时,喉咙里卡着的
原是半片被月光镀蓝的浪,咽不下
也吐不出
我们都是皮囊里的寄居蟹
背着透明的壳,壳上印着
潮涨潮落的花纹,摸上去
如谁的指纹
在人间的浅滩
捡拾又丢弃的,那些发光的碎蓝
原是星子摔碎时,溅起的蓝火
碰一碰,指尖便会发麻
而晨光总会再来
手指触摸熟悉的轮廓时
能摸到皮肤下流动的蓝
像摸到静脉里的河
重复是钟摆,敲打着透明的蓝
每一声,都像浪花吻礁石的轻响
表面温润,内里藏着的
是整个海洋的呼吸——
每一次触碰,都是潮汐与天光的相拥
指尖的蓝正漫过天空的褶皱
与最初的雾色轻轻重叠时
连时光都染上了蓝
在睫毛上凝成不会滴落的露
闭着眼,也能看见
2025年8月9日长沙
礼记·今日纪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今日嘉辰,惠风拂晨。
巳时初刻,赴张光友先生《衡州方域风情》新书会。先生殚精五载,撰成三百集,凡六十万字,篇帙宏富。其书以衡州盆地为骨,群山为蕴,深掘湖湘文脉:南岳独秀撑其气,蔡伦造纸传其智,王船山哲学铸其魂,禹王碑之谜藏其幽。如织锦缀珠,次第勾连,尽展南岳福地五千年文明肌理,摹绘地域精神图谱,诚为可传之久远的文籍瑰宝。
巳时末刻,复赴“十年勤学终不负,考取名校感众恩”之宴。贺青衿苦读,雁塔题名;谢亲师栽培,恩深似海。
2025年8月10日上午8点40分
《升学宴》 文/刘永平/笔名/梅蜜
华天大酒店的圆桌拢着暖黄的灯,像一捧焐透的光,连空气都泛着蜜甜。荧屏上“何希蕾考入武汉大学”的字样,被满座笑语浸得发亮,像块摩挲久了的暖玉。
主持人话音落,王教授上台,指尖轻扶眼镜:“敬上兄教孩子写‘仁’字,总说‘心里要有别人’。这孩子带着‘仁根’进武大,恰是‘扎根才敢开花’。”
何律师起身时,声音裹着难掩的激动:“今日既是升学宴,也是成人礼。赠你‘感恩’‘包容’四字。”他躬身的弧度里,藏着教孩子写字时那句“心要装着人走”。
希蕾站上台,银铃般的嗓音带点轻颤:“谢谢各位。爸爸的‘仁是根’,王教授的‘扎根开花’,我都记着。”掌声漫过来时,她睫毛上沾的灯影轻轻晃,笑意漫成了暖。
宴席酣处,台上忽然淌出琴音,弦乐混着钢琴的暖,像溪水漫过石滩。她牵着父亲的手起身敬酒,每到一桌便微微躬身,清亮的声音里带着点怯生生的郑重:“谢谢您来,这份心意我记在心里了。”何律师在旁轻扶她的胳膊,示意双手举杯。杯沿相碰的脆响,混着远处的乐声,红酒晃出细碎的光,像把满眶感激晃成了可见的模样。
菜香混着酒香与琴音,把“感恩”酿得稠稠的。这宴哪里是庆贺?是父亲用仁德铺的路,砖上刻着“敬”与“爱”;是家风把“传承”熬成了滋味,咂摸时舌尖能开出花。
赴珞珈山的女孩,定会带着这颗“仁根”,让人间再多几分清亮的光。
2025年8月10日长沙华天大酒店
《梅蛮自白书》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我叫梅蛮,也叫刘永平
是个俗人,揣着山民的土气
脑瓜不灵光,算半个愚民
心无城府,倒像条啃书的虫
生在梅山褶皱里
渴了,就舀大山的清泉
痒了,去沂溪河搓澡
疯了,往天罩山的云里钻
村里出过罗绕典
两江总督的名号
压不住山里人的蛮
更压不住五十六年代的土炕上
煤油灯总亮到后半夜——
那点“读书出山”的光,在烟袋锅里明灭
从小听老爷子讲古
眼睛盯着成人的世界
梦里总有些光怪陆离
像没熟透的野果,挂着浪漫的虚荣
这或许就是我笔底的刺
扎得不深,却带着土腥——
是田埂上刚翻的泥,混着草叶的青
赤脚踩过带露的坡地
簑衣兜住过整个雨季
蚂蝗在脚背开荤时
我学大人用竹纤挑烟斗油
涂在手腕和裤脚,那点涩
比娘的针线还密,缝住了蚊虫的嘴
木马上的草鞋还晃——
喷了水的稻草,掌心啐口唾沫搓成绳
四根细索挂桩上,编着编着
日子就结进了草结里,带着汗味
所以我写文章
不过是把泥巴和水搅在一起
接些地气,串些山形
连住庄稼人饥饱的肚肠
再攀附些草木苔藓的青
笔尖的墨里,总飘着烟斗油的涩
像当年竹纤挑出的那点光
混着稻草的香,在纸上慢慢渗——
渗成老爷子烟袋锅的火星——
忽明,忽暗
读几页古贤的字
听几声市井的吆喝
习惯了让山水替我说话
让草木替我表情
这脑子,装不下太多道理
只记得脚底板的泥
和笔尖那点,化不开的草香——
是木马上没编完的草鞋,还带着掌心的温
我是梅蛮,也是刘永平
一个被山风吹糙的俗人
一个在纸上搓草绳的山民
一个守着灯芯的愚民
一条啃着烟斗油味的书虫
2025年8月11日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