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境中的血色觉醒
——《南京照相馆》观后
末伏之天,天意转凉。师生有缘,缘份含情。广工大环艺硕士毕业生小刘,邀我到流花中心南方国际影城,观看《南京照相馆》。此片乃抗战胜利80周年应景的主旋律之作。久违了,电影院。但看完这部电影,还是让我受到极大震撼!!
当银幕上的暗房红灯在黑暗中明灭,显影液里逐渐浮现出日军屠城的血腥画面时,整个影院的呼吸仿佛凝固了。
《南京照相馆》以一家小小照相馆为棱镜,折射出1937年南京城最黑暗的岁月,那些被定格的暴行与抗争,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更是对民族灵魂的一次深刻叩问。走出影院,那句"遗忘是二次屠杀,而记住是生者最温柔的复仇"仍萦绕耳畔,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日军暴行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摄影师伊藤表面斯文擦眼镜,转头却命令学徒"再慢就剁你妻子手指",笑吟吟地说出最毒的话。他们用相机记录下砍头、活埋、强奸的暴行,又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中日亲善"照片,妄图用虚假掩盖真相。
当看到日军用刺刀挑起婴儿,妇女被扒光衣服绑在树上的画面时,那种惨绝人寰的罪恶让人窒息。更讽刺的是伊藤递出"通行证"时的伪善,他承诺放邮差阿昌和假扮妻子的林毓秀出城,还体贴地说"朋友,路上小心",结果那两张纸被他提前标记了死亡编号,守城日军见号就开枪。这种将人性扭曲到极致的暴行,正是军国主义最赤裸的写照。
然而,在至暗时刻中,普通中国人的觉醒与反抗更令人动容。邮差阿昌从胆小怯懦到怒吼"我不逃了",用生命喊出"我们不是朋友,永远不是";照相馆老板老金从苟且偷生到毅然宣称"这照片不能再洗了,洗了就是汉奸";演员毓秀从天真亲日到冒死调包胶卷,一句"我从小唱的戏,是穆桂英,是梁红玉,我懂"尽显巾帼豪情。这些小人物的转变,正是中华民族在绝境中精神觉醒的缩影。
特别震撼的是历史上真实的罗瑾和吴旋,两位青年冒死保存日军自拍的罪证相册,封面画着滴血的心和"国耻",历经六年生死守护,最终成为审判战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这种用生命守护真相的勇气,让历史的审判永不缺席。
影片中最催人泪下的,是老金用幕布展示祖国山河的场景。从北京故宫到杭州西湖,从武汉黄鹤楼到万里长城,众人念着地名,眼中满是对家园的热爱。"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这八个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中国人心中的希望和誓词。这种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穿越时空叩击着当代观众的心灵。
我和小刘,看完了片尾"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就走出了影院。我们谈论着:和平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珍贵礼物;国家的尊严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每一代人用实力捍卫。
我们还讨论了《南京照相馆》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影片不仅在于还原历史,更在于警示未来。尽管从电影技术和表演艺术看,也有不尽人意的瑕疵,但比那些“奶头乐”之类风花雪月文化垃圾要好得多。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强权政治仍在威胁人类和平。我们必须以史为鉴:民族要团结,才能凝聚抵御外侮的力量;经济要发展,才能夯实国家根基;军事要强大,才能震慑一切侵略野心。只有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确保"历史灰烬深处的余温"永不熄灭,才能让南京城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