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望赤壁,江风里的千年回响
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供稿
2025年8月9日
秋日的黄州,被澄澈的阳光洗得透亮。龙王山的轮廓在蓝天下舒展,层峦叠嶂间藏着岁月的褶皱,让人忍不住猜想:一千八百多年前,那位横槊赋诗的曹公,是否曾在此处搭设帅帐,凭栏眺望江南的风云?
脚下的土地沉默不语,唯有鸡窝湖的旷野在秋风中起伏。风掠过湖区的土地,仿佛携来金戈铁马的余响——那是属于三国的英雄故事,在长江波光里层层叠叠地漾开;江水依旧东去,只是此刻的秋波里,再没有当年北岸矶头的剑拔弩张。
恍惚间,似有1817年前的冬天,那场火烧赤壁前夜的月光穿透时空;江北赤壁矶头,曹操的身影在赤壁矶岸江风中挺立,看滔滔碧水泛着粼粼波光,必胜的骄傲与自信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便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那月光该是冷的,却被他眼中的壮志焐得发烫,连江水都成了诗行里的注脚。
而同一片月光下的江南,则是另一番景象。鄂县南岸的船头,周瑜羽扇轻摇,衣袂飘飘如谪仙,身旁的黄盖正摩挲着刀刃,寒光与月色撞出细碎的火花。樊口南岸的码头,刘备深吸一口江风,那风里既有草木的清新,又隐隐裹着硝烟的气息,舒缓他压抑多时的惊悚,鲁肃的话语还在肺腑间温热,驱散了几分忧心。不远处,关羽纵马奔往夏口,马蹄踏碎月影,矫健的身姿如一道黑色闪电;张飞握着丈八蛇矛,在月光下舒展筋骨,矛尖的冷光惊起宿鸟。鄂县西山的林间,诸葛亮正静听鸟鸣,那青翠欲滴的绿意里,藏着他成竹在胸的从容。夜雾中,兵士们的脚步声与低吟的战歌交织,像大地的脉搏,在黎明前悄悄跳动。
江北的赤鼻山脉,栈道蜿蜒,细石铺就的路径伸向远方,如人生般曲折却自有风景。大战前夜,当黄盖“来降”的消息传到曹营,曹操望着江面,或许曾有过片刻的遐想:若有廊桥飞架南北,从邾县赤壁直抵鄂县西山,两岸连成一体,便可收编孙权、周瑜,降服刘备,天下一统的愿景就近在眼前。可回头望见赤壁山的崎岖,他又该轻叹一声“难矣”。戎马半生,踏浪横渡,他懂英雄之路从非坦途,唯有不失青云之志,方能让彼岸在心中清晰。
日月轮回,转眼已是秋阳灿烂。站在黄州的土地上,看长江依旧奔流,天空依旧辽阔,阳光洒在身上的温度,与千年前并无二致。大地默默哺育着万物,月亮也曾照亮过古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与今日的万家灯火。
秋风拂过脸颊,带着江水的潮气与百草的清香。忽然明白,无论是千年前的金戈铁马,还是今日的安然踱步,我们都共享着同一片阳光,同一片月色,同一片滋养生命的土地。感恩这片土地的渊源,感恩此刻的和平,感恩这个秋日里,所有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美好。
乙已年初秋,戴 志撰于遗爱湖文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