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的相遇,
不是久别重逢,
就是劫后余生。
那年春雨太急,
冲散了谎言,
浇活了真心。
——题记
---
第一卷·云雾深处的相逢
第一章 雨落山乡
林书瑶撑着那把褪了色的油纸伞,在泥泞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五月的雨下得缠绵,将云雾村笼罩在一片朦胧水汽中。她的白布鞋早已沾满泥点,藏青色旗袍下摆也被雨水浸透,贴在纤细的小腿上。
"姑娘,前面就是村委会了。"带路的李老汉指着不远处一栋灰瓦房子,"王支书等您半天啦。"
书瑶点点头,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她脚边溅起细小的水花。三个月前,她还是医学院里最受教授器重的学生,如今却因父亲突然病逝、家道中落,不得不中断学业,来到这偏远的山村支教。
村委会门前,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中年妇女正焦急地张望。见到书瑶,她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林老师是吧?我是王支书。这鬼天气,您受苦了!"
书瑶微微一笑,嘴角浮现两个浅浅的梨涡:"王支书好,以后要麻烦您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书瑶还未反应过来,一匹枣红马已从雨幕中冲出,马蹄溅起的泥水眼看就要泼到她身上。
"小心!"
一道黑影闪过,书瑶只觉得腰间一紧,整个人被带离原地,撞进一个带着茶香的怀抱。油纸伞跌落在地,雨水瞬间打湿了她的发梢。
"章远山!你又骑这么快!"王支书厉声喝道,"差点撞到新来的林老师!"
书瑶抬头,对上一双如墨般深沉的眼睛。那人约莫二十五六岁,剑眉星目,下颌线条坚毅,古铜色的皮肤上挂着雨珠。他松开环住她腰肢的手,后退半步:"对不住,赶着送茶叶去镇上。"
他的声音低沉浑厚,像山涧里流动的泉水。书瑶这才注意到他身后背着个竹篓,里面整齐码放着青翠的茶叶。
"这是章远山,咱们村茶园的少东家。"王支书介绍道,"这位是城里来的林书瑶老师,要在咱村小学教孩子们念书。"
章远山点点头,弯腰拾起地上的油纸伞递还给书瑶。两人的指尖在伞柄上短暂相触,书瑶感到一阵莫名的电流从指尖窜到心尖。
"林老师的手..."章远山突然皱眉,抓起她的手腕。书瑶这才发现自己的掌心在摔倒时被碎石划破,正渗着血珠。
"不碍事的..."她刚要抽回手,章远山已从腰间解下一个小布包,取出几片嫩绿的茶叶,轻轻按在她的伤口上。
"云雾山的茶叶能止血。"他说着,又扯下自己衣角的一条布,熟练地为她包扎,"我家就在茶园边上,有空来喝茶。"
说完,他翻身上马,身影很快消失在雨幕中。书瑶怔怔地望着他的背影,掌心传来茶叶清凉的触感,混合着淡淡的血腥味。
王支书笑着摇摇头:"远山这孩子,看着粗犷,心细着呢。他爹去世得早,十八岁就接手了茶园,是村里最有出息的年轻人。"
书瑶没有答话,只是默默握紧了那把还留有他体温的油纸伞。
第二章 茶香夜话
云雾小学只有两间教室,三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上课。书瑶负责教语文和算术,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走半小时山路到学校。
这天傍晚,书瑶批改完作业,发现教室里还有个瘦小的身影。
"小芳,怎么还不回家?"她走到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身边,轻声问道。
小芳抬起头,眼睛红红的:"林老师,我、我肚子疼..."
书瑶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得吓人。她二话不说背起小芳:"老师送你去看大夫。"
"村里没大夫..."小芳虚弱地说,"只有章叔叔会看病。"
书瑶脚步一顿,眼前浮现出那双为她包扎伤口的大手。她咬咬牙,转向茶园方向:"抱紧老师,我们去找章叔叔。"
夕阳西下,茶山被染成金红色。书瑶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终于看见一栋青砖黛瓦的院落。院门虚掩着,她刚抬手要敲,里面传来章远山的声音:
"进来吧,门没锁。"
书瑶推门而入,只见章远山正坐在院子里挑拣茶叶。见她背着孩子进来,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怎么了?"
"小芳发烧了,肚子也疼。"书瑶急得声音发颤,"村里人说你会看病..."
章远山二话不说接过孩子,轻轻放在竹榻上。他摸了摸小芳的额头,又掀开孩子的衣襟检查腹部,眉头越皱越紧。
"急性阑尾炎,得马上处理。"他转身进屋,很快端出一碗墨绿色的药汁,"先把这个喝了,能缓解疼痛。"
小芳喝下药后,章远山取出一套银针,在烛火上消了毒:"林老师,帮我按住她的手脚。"
书瑶照做了。只见章远山手法娴熟地将银针刺入小芳的穴位,孩子起初还挣扎哭闹,渐渐地安静下来,最后竟睡着了。
"暂时控制住了,但明天必须送县医院手术。"章远山擦了擦额头的汗,"今晚就让她睡在这儿吧,我守着。"
书瑶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月光下,章远山的侧脸棱角分明,专注的神情让他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沉稳的力量。
"没想到你真的会医术。"书瑶轻声说。
章远山收起银针:"跟我爹学的。他生前是这一带有名的郎中,总说治病和制茶一样,急不得,也慢不得。"
夜风拂过茶园,带来阵阵清香。书瑶忽然觉得,这个看似粗犷的山里汉子,内心远比表面要丰富得多。
"饿了吧?"章远山突然问,"我煮面给你吃。"
不等书瑶回答,他已转身进了厨房。不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青菜面端了出来,上面还卧着金黄的煎蛋。
"条件简陋,将就吃。"他把面推给书瑶,自己却不动筷子,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书瑶尝了一口,惊讶地发现这看似简单的面条竟然鲜美异常:"太好吃了!你经常做饭?"
"一个人生活,总要会照顾自己。"章远山笑了笑,眼角泛起细纹,"我娘走得早,爹又常出门行医,十岁起就自己做饭了。"
月光洒在两人之间的木桌上,书瑶忽然有种错觉,仿佛他们已经这样对坐了许多年。她忍不住问:"你为什么不去城里发展?以你的能力..."
"舍不得这片茶园。"章远山望向远处起伏的茶山,"这是我爹一辈子的心血。再说,城里人..."他顿了顿,"太复杂。"
书瑶明白他话中的含义。她想起医学院里那些勾心斗角,想起父亲去世后亲戚们争夺家产的嘴脸,不由得苦笑:"是啊,太复杂。"
两人沉默地吃完面,默契地收拾碗筷。夜深了,章远山坚持送书瑶回学校宿舍。山路崎岖,他不时伸手扶她,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书瑶心跳加速。
"明天一早我就送小芳去医院。"分别时,章远山说,"你安心上课。"
书瑶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医药费..."
"不用操心这个。"章远山摆摆手,转身走入夜色中,背影挺拔如茶山上最笔直的那棵松树。
第三章 红妆风波
小芳的手术很成功,书瑶和章远山轮流去医院照顾她。这件事后,两人的关系明显亲近了许多。书瑶常去茶园帮章远山整理药材,章远山则时不时送些新茶和山货到学校。
这天下午,书瑶正在教孩子们朗诵古诗,教室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着大红连衣裙的年轻女子站在门口,烫卷的头发披在肩上,嘴唇涂得艳红。
"请问林书瑶老师在吗?"女子的声音娇滴滴的,与山村的质朴格格不入。
书瑶放下课本:"我就是。您是..."
"我是苏婉,远山哥的..."女子眼波流转,"好朋友。刚从省城回来,听说村里来了位漂亮的女教师,特地来看看。"
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窃窃私语的声音。书瑶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但还是礼貌地说:"欢迎你,苏小姐。我正在上课,如果不急..."
"急倒不急。"苏婉踩着高跟鞋走进教室,香水味瞬间盖过了书本的墨香,"就是想告诉林老师一声,今晚村里开妇女大会,远山哥让我'特别'邀请您参加呢。"
她特意加重了"特别"二字,眼神中带着挑衅。书瑶平静地点头:"谢谢通知,我会去的。"
苏婉似乎不满意她的反应,又补充道:"我和远山哥从小一起长大,他什么事都听我的。林老师初来乍到,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
说完,她扭着腰肢离开了,留下一室浓郁的香水味和窃窃私语的孩子们。
放学后,书瑶刚走出校门,就看见章远山等在不远处的大槐树下。见她出来,他快步迎上:"苏婉没为难你吧?"
书瑶摇摇头:"她只是来通知我参加妇女大会。"
章远山松了口气:"她性子直,说话没分寸,你别往心里去。"顿了顿,他又说,"我和她没什么,就是邻居..."
"你不用解释。"书瑶打断他,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冷,"我们只是普通朋友。"
章远山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受伤的神色。两人沉默地走了一段,他突然说:"今晚的大会,我陪你去。"
"不用了,我自己能..."
"苏婉会在会上说些有的没的。"章远山坚持道,"我不想你一个人面对。"
书瑶抬头看他,发现他的眼神坚定而温柔,心中的冰霜不知不觉融化了。
傍晚的妇女大会在村祠堂举行。书瑶和章远山一进门,就看见苏婉被一群妇女围在中间,正绘声绘色地讲着什么。见他们进来,苏婉立刻提高音量: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