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草木谱写的心灵乐章
——宋俊忠先生五阙赋赏读
张玉森
在华夏文明的星图上,济南始终是一颗温润的明珠。它北倚黄河,南接泰岱,七十二泉如珠串玉缀,将千年岁月浸润成流动的诗行。当代赋家宋俊忠先生以赤子之心与文化自觉,执赋笔为刻刀。近日,济南市作家协会《泉城作家》总题《以赋之名 绘泉城神韵——宋俊忠五阙赋赏析》,集中推出《超然楼赋》《济南荷花赋》《济南柳赋》《济南泉水赋》《平阴玫瑰赋》,令读者为之啧啧称赏,赞叹不已。宋俊忠先生在《五阙赋》中雕琢出超然楼之高、荷花之清、柳之柔、泉之活、玫瑰之烈的立体画卷,《五阙赋》将网红打卡地超然楼和泉水、市树柳树、市花荷花玫瑰花荟萃一体,让泉城的风物在赋韵中苏醒,奏响跨越时空的心灵交响。

超然楼:立天地间的精神坐标
"齐鲁之疆,泉城济南,有楼名曰超然。立明湖之畔,彰古韵之显。西眺太行之峻,东凭黄渤之渊;北拥黄河之浪,南仰泰岳之巅。"赋笔开篇,超然楼便以"襟山带河"的雄姿跃然纸上。这座自元代李泂肇建的楼阁,历经元明更迭、明清兵燹,数次倾圮又重筑,恰似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在岁月里默默守护着泉城的文脉。
当历史的指针拨至当代,超然楼迎来新生。"丁亥动土,次年秋成"的重建记里,藏着城市对传统的深情致敬——新楼"丹桂飘香起",既承古制又焕新颜;至己亥年文旅兴盛时,"灯光灿灿,金碧荧荧"的夜景,更让这座千年楼阁与时代同频共振。最动人的是甲辰孟春,宋俊忠先生携家人登楼的场景:"宫灯摇曳,鞭炮远鸣"间,他与儿"极目望远"的身影,将个体生命与历史空间叠印。站在楼上,看"春桃灼灼"与"冬雪压檐"的四季流转,先生感悟"顺不骄纵,逆勿颓倾"的超然之道——这不仅是楼的哲学,更是泉城人在浮世中坚守的精神灯塔。

荷花:出淤泥的文明密码
"莲依泉郭,实为斯邑之精魄。"在宋俊忠先生的赋笔下,荷花不仅是自然风物,更是泉城文明的精神图腾。从"寒波融雪魄,灵沼孕仙姿"的诞生,到"初绽若处子含羞,新红一点;盛时则霓裳千叠,灼灼焕采"的生长,再到"疾风骤雨忽临,万矢齐发,千盖摇风"仍"昂首不堕"的坚韧,赋家用细腻笔触勾勒出荷花的全生命周期,亦暗合泉城人"处困厄而不坠其志"的品格。
这份品格,在泉城的历史长卷中早有回响。趵突泉边的"碧筒酌月"亭,曾留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的诗踪;大明湖畔的"曾堤萦水",印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剑影;元好问"愿作济南客"的咏叹,张养浩"半城湖水半城诗"的联语,皆因荷花的高洁而有了共通的精神底色。当夏日风过荷田,"翠叶擎碧伞,红蕖举华灯"的盛景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文明基因的代际传承。

柳:系住时光的温柔丝绦
"泉城之神,尽在柳。"赋中这一论断,道尽了柳树与泉城的特殊羁绊。趵突泉边"悬碧索,含鹅黄"的新柳,珍珠池畔"逗涟漪,作雪扬"的飞絮,画舫旁"柔条拭羽觞"的倩影,将泉城的柔美织成一张绿色的网。更妙的是"夏荫叠作云裳碧,雨骤忽倾珠玉光"的动态描写——雨珠顺着柳叶滚落,似珍珠落玉盘,将泉水的灵动与柳的婀娜融为一体。
这份温柔,更沉淀着城市的记忆。"桓公柳"见证过齐桓公的霸业,"隋堤柳"缠绕着大运河的帆影,"灞桥柳"寄寓过离别的愁绪,"沈园柳"沉淀着爱情的诗笺。宋俊忠先生以"旧栽新插,总关情"收束柳的意象,让每一根枝条都成为城市的情感载体。当春风又绿明湖岸,柳丝轻拂处,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草木的肌理,更是千年未绝的烟火温情。

泉水:奔涌不息的文化血脉
"七十二泉吐玉,三千弱水生烟。"在《五阙赋》中,泉水被赋予"乾坤之肺腑"的宏大格局。它既是"激湍若雷霆乍起,喷雪溅珠"的阳刚之水,亦是"静谧似碧玉初磨,涵星映月"的阴柔之韵;既是"遇浊则清,逢恶则凛"的君子之德,更是"漱玉成词、对月长吟"的文化母体。
这种双重性,在泉城的空间里处处可见。趵突泉的三股水柱,喷薄的是"蒸蒸日上"的时代气象;黑虎泉的潺潺流水,流淌的是"家家泉水"的生活意趣;五龙潭的幽深静谧,沉淀的是"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而当"青石巷中泉水烹茶""芙蓉街里清流洗砚"的日常场景与"易安掬水成词""稼轩醉里看剑"的文坛佳话交织,泉水便成了串联自然与人文的金线,让泉城的文化脉络清晰可触。

玫瑰:炽烈绽放的地域之魂
"平阴若阆苑遗珍,玫瑰毓此源溯鸿蒙。"在赋家的笔下,平阴玫瑰不仅是"重瓣叠绡若天工琢璧"的植物,更是"抱素含贞默植灵根"的精神象征。从"昔者瑶池遗种,偶落荆榛"的艰难生长,到"历劫火而愈艳,经寒霜而弥坚"的生命韧性,玫瑰的每一次绽放,都是对"坚守"二字的深刻诠释。
这份炽烈,在文化的长河中愈发璀璨。玫瑰入馔成"琼浆凝髓",入药为"金液回春",既滋养了泉城人的味蕾,更护佑着他们的安康;而"一瓣藏海誓,千蕊纳山盟"的浪漫意象,更让它成为爱情与忠贞的文化符号。当"墨客掷椽笔,裁云镂月"的诗行与"贡御之珍"的历史交相辉映,平阴玫瑰早已超越植物本身,成为泉城向世界递出的文化名片。

结语:赋笔写就的泉城新章
《五阙赋》中的五重意象,恰似五根琴弦,在宋俊忠先生的笔下弹拨出泉城的立体乐章。超然楼是高音区的清越,荷花是中声部的悠扬,柳是低音区的婉转,泉水是流动的旋律,玫瑰则是跳跃的华彩。它们共同编织成泉城的文化基因图谱,让每一株草木都有了灵魂,每一块砖瓦都浸透了故事。
在城市化浪潮奔涌的今天,《五阙赋》的意义早已超越文学本身。它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代价值的诗意诠释——当超然楼亮起夜灯,当荷花映着游人的笑靥,当柳丝轻拂过古老的石桥,当泉水叮咚着穿过现代地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风景的交融,更是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生长。这或许就是宋俊忠先生创作《五阙赋》的深意:以赋笔为舟,载着泉城的文化记忆,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作者简介
张玉森,济南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就职于济南市教育局(现已退休)。退休后,他依旧钟情于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展,获奖颇丰。他还是相关书协、联谊会、研究院的会员。他擅长文学创作,众多原创诗词、散文及其他文章被国内报纸、书刊及媒体平台刊载,并多次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他被《齐鲁文学》杂志社聘为签约作家,是中国新诗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会员。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