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退休老师人们喜欢称他叫杨老头,年纪不大年龄有六十五左右,人有些单瘦,可精神抖擞,穿着干净又朴素,听人家说他是写字高手,在师生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写字时不很讲究,只要有笔墨纸砚放在地上也可以露一手。听人说他写的行书似蝴蝶飞舞;草书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隶书温柔似水韵味十足;楷书则如帅哥美女端庄俊秀,毫不夸张地说看了以后让人感到舒服。
杨老头今日少有事务,于是又将笔墨纸砚再次进行摆弄。他想写一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不慌不忙地拿出宣纸展开两头,用毛笔在墨汁中浸透,他眼神沉静又专注,仿佛瞬间穿越时空与苏轼对话交流。杨老头先用毛笔在砚台蘸墨湿透,他那动作熟练又轻柔,那笔尖宛如一颗黑色的宝珠,杨老头眯起眼睛似乎在脑海中勾勒诗词的意境十分投入。随后,笔尖缓缓驶入宣纸右上角那头,当笔尖与宣纸碰触,那沙沙声妙不可言多么舒服。
今日写楷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杨老头把“明”字牢记在心里头,胸有成竹,写得多么投入,那字体显得非常纯熟。每一笔都并济刚柔,又有灵动又有力度。随着杨老头写字的时候,仿佛瞬间看到了苏轼左手拿酒,右手拿笔又在挥舞,仰天问月的豪迈风度。“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杨老头的笔速加快了进度,笔画之间的结构更加值得研究研究。“宫”字的宝盖头,好像宫殿一样沉稳长长久久。这时候,仿佛随苏轼的思绪穿越飞向了天宫。
杨老头写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时候,他的笔触加重又加快了进度,“楼”字的一横一竖更加有力度,仿佛苏轼的内心深处,如同汹涌的波涛不断向前冲出。而“恐”字则写得轻柔,看那细腻的笔锋,则显出苏轼的一丝担忧,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那复杂的心态己是很久很久。当杨老头写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时候,他的笔锋显得非常灵动又轻柔,“舞”字在杨老头心中如同舞者的身姿让人注目。“清”的三点水好像清澈的水流,奔腾于四海五洲。
当杨老头写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时候,他并没有加快书写的速度,而是一横一竖地写得更加投入。写“转”字的转折之处,显出了月光的转流;“低”的那一竖,仿佛是月光缓缓落入山后。仿佛月光透过朱红色的楼阁洒在窗户,照在那个难以入眠的老头。当杨老头写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时候,他的笔锋微微颤抖,顿下很重,仿佛心中的怨恨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和解除。
随后。杨老头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时候,他书写得沉稳又有气度,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激情充满质朴。“悲”与“欢”,“离”与“合”的意义值得探究。而“圆”与“缺”则将自然规律显露,让大家去了解深入通透。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时候,杨老头显得很放松,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笔锋变得更加庄装俊秀。那“愿”与“共”,仿佛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携手并进一起飞渡,向大家送去美好的祝福。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杨胜华,网名叫阳春白雪,雅名天眼居士,苗族,贵州平塘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共党员,退休教师,国家一级书法师。原系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现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中国乡村杂志和宁古塔作家杂志签约作家,都市头条认证编辑,贵州省黔南州作家协会、都匀市作家协会和平塘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各大文学网站发布作品一千多篇,出版有个人诗歌专集《野草》《高山流水》与散文集《生于天文小镇》敬请关注。现为中国民间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文轩书画院院士,培墨书画院特邀书法家。近年参加全国书法大赛获奖20多次。其中铜奖2次银奖2次,一等奖4次,金奖6次。书法高手如云,我等还须努力。
20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