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龙气惊变
临安城北门的火势刚被扑灭,济公的破草鞋已经踏上了御街的青石板。他鼻头抽动,像猎犬般追索着空气中残留的腥气——那是青铜小鬼像特有的腐铜味。
"师叔祖!皇宫重地..."广亮话音未落,济公已翻上皇城墙头。月光下,只见他指尖捻着根金线,线头系着只正在挣扎的铜甲虫。
"嘘——"济公把虫子塞进酒葫芦,"这是扶桑的'听壁角',专门偷听朝廷机密。"
突然,远处传来钟鼓司的急奏。九重宫阙深处,隐约有孩童的哭喊声穿透夜色。青阳子掐指一算,脸色骤变:"紫微星暗淡,真龙有难!"
东宫寝殿外,太医们跪了一地。殿内传来瓷器碎裂声,接着是太子嘶哑的诵读:"靖康耻,犹未雪..."济公扒在窗棂上偷看,只见龙床上个十岁孩童胸口裸露,皮肤上凸起"尽忠报国"四字,与岳飞背上刺字一模一样!
司礼太监冯保正在香炉中焚烧符纸,青铜面具搁在一旁。他宽大的袍袖拂过太子面门,孩童立刻安静下来,只是眼白开始泛出诡异的青黑色。
"冯公公好手段。"阴影里走出个穿道袍的瘦高个,正是鬼门礁逃生的阴阳师,"八幡大神很满意这份祭品。"
济公的破蒲扇突然捅破窗纸:"两个臭皮匠,凑不出个好屁来!"说着翻进殿内,袈裟带起的风刮灭了所有灯烛。黑暗中只听"啪"的一声脆响,冯保惨叫起来——济公竟用酒葫芦砸碎了他正在焚烧的符纸。
"护驾!"侍卫们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阴阳师冷笑捏诀,五道黑气从地砖缝隙钻出,化作骷髅扑向济公。千钧一发之际,窗外射来道青光,青阳子的桃木剑钉入阴阳师肩膀,将他牢牢钉在蟠龙柱上。
冯保趁机抓起面具要逃,济公的草鞋却鬼使神差地出现在他脚前。太监绊倒时,怀中滚出个青铜小鬼像,正与赵府那尊一模一样,只是头顶多了个"御"字。
"原来是你这个没卵子的在搞鬼!"济公一脚踩住小鬼像,"说!谁指使你害太子?"
冯保狞笑着咬破舌尖,黑血喷在面具上。殿外突然阴风大作,隐约传来万鬼哭嚎之声...
第十一章 罗汉因果
灵隐寺的晨钟穿透薄雾,方丈禅房里却气氛凝重。济公歪坐在蒲团上啃鸡腿,对面是正在为太子把脉的薛灵芝。小太子虽然退了烧,但胸口烙印仍未消退。
"阿弥陀佛。"方丈展开幅古画,上面绘着十八罗汉,"降龙师弟,你可知为何此次劫难独独找上你?"
济公的鸡腿停在半空:"老秃驴别打哑谜。"
方丈指向画中降龙罗汉手中宝珠:"八百年前你为救岳武穆,擅自动用罗汉舍利对抗风波亭冤狱,导致十八颗舍利散落人间。"老和尚叹息,"如今秦桧后人借倭寇邪术复仇,唯有重聚舍利才能化解。"
青阳子突然插话:"第一颗舍利就在风波亭遗址?"
"不错。"方丈取出一枚铜钱,正是济公用来惩治赵天宝的那枚,"这钱上的铜绿,与当年岳飞被害时手握的镣铐同源。"
薛灵芝突然"啊"了一声——她发现太子枕下压着半块玉佩,上面"风波"二字与自己家传的另外半块严丝合缝!这哑女竟流利开口:"我父亲...是岳家军后人..."
众人震惊之际,窗外飞来只信鸽。广亮取下竹筒中的纸条,脸色大变:"冯保在牢中自尽了!死前用血写了'八月十五'四字!"
济公掐指一算,酒糟鼻皱成一团:"下个月圆夜,皇城的'九幽噬龙阵'就要发动。"他抓起铜钱塞进裤腰,"走,去风波亭挖宝贝!"
风波亭遗址已是一片菜园。济公在东南角蹲下,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竟是鬼门礁海底找到的岳飞烙印拓本。他将拓本铺在地上,夕阳下渐渐显现出十八个光点,第一个正落在老槐树根下。
"挖!"济公一声令下,广亮的禅杖已掘开泥土。三尺之下露出个铁匣,匣上刻着"还我河山"四字。就在济公要开匣时,地面突然震动,七道黑气从四面八方扑来!
青阳子桃木剑画地成牢,薛灵芝的银针组成北斗阵,却只拦住四道黑气。剩余三道直取济公咽喉,眼看就要得手——
"嗡!"
铁匣自动弹开,金光如旭日东升。济公沐浴在佛光中,身后现出罗汉金身,一掌拍散黑气。尘埃落定后,匣中舍利已嵌入他胸前佛珠,正好补全了十八颗之数。
"一颗就这么大动静。"济公揉着被震疼的耳朵,"剩下十七颗可要了和尚的老命喽!"
远处皇城方向,乌云正凝聚成恶龙形状...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