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井底瘟神
天台县西街的老槐树下,济公跷着二郎腿啃烧鸡。三个浑身长满红疹的孩童蹲在旁边,眼巴巴望着油汪汪的鸡皮。济公撕下鸡屁股塞进小乞丐手里:"吃吧吃吧,以毒攻毒。"
"圣僧,这瘟疫当真不是天灾?"卖炊饼的大娘用帕子捂着口鼻。
济公突然跳起来,破蒲扇指向不远处的水井:"广亮!去舀碗水来!"清水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青蓝色,凑近能闻到淡淡的苦杏仁味。济公从裤腰摸出颗酸梅扔进碗里,清水顿时沸腾起来,冒出腥臭的紫烟。
"砒霜拌孔雀胆,好阔气的手笔。"济公冷笑,"赵德柱这是要学伍子胥掘墓鞭尸啊!"
原来赵家为低价收购城西地块,竟在七口水井投毒。百姓们惊慌失措时,赵府管家正挨家挨户"好心"收购地契。更恶毒的是,赵天宝头上戴着的辟瘟香囊里,藏着真正的解药。
"师叔祖,咱们报官吧?"广亮急得直搓手。
济公掏耳朵的手突然顿住——沈秋荷被两个衙役押着往县衙方向去。小姑娘脸上带着淤青,怀里却紧紧抱着那半本烧焦的账册。
"急什么。"济公把耳屎弹向赵府方向,"先给赵公子治治头癣。"
当夜三更,赵天宝的卧房传出杀猪般的惨叫。家丁们撞开门,只见少爷在床上翻滚,头上的铜钱癣竟发出幽幽绿光,每块癣疤上都浮现出蝇头小楷,详细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向倭寇出售多少生丝。
赵德柱闻讯赶来,见状倒吸凉气:"快请玄阴道长!"
第五章 剑破鬼幡
城隍庙的戏台上,玄阴子正在开坛作法。这道士生得鹰钩鼻配三角眼,道袍上绣着百鬼夜行图。香案上摆着那尊青铜小鬼像,八个倭寇装束的汉子分站八卦方位。
"五方瘟神,听吾号令!"玄阴子剑指苍穹,五色幡旗无风自动。忽然一阵酒香飘来,济公歪坐在城隍爷肩膀上啃狗腿。
"臭秃驴坏我法术!"玄阴子桃木剑一指,五道黑气直扑济公面门。
济公不慌不忙打了个喷嚏,鼻涕星子化作金莲托住黑气。他从城隍爷腰间抽出木制佩剑:"吕祖借剑一用!"那玩具似的木剑突然青光大盛,隐约有龙吟之声。
"斩!"济公随手一挥。青光如匹练划过,五色幡旗齐腰而断。玄阴子急掐诀念咒,青铜小鬼像突然裂开,钻出八条蜈蚣般的黑气——正是倭寇供奉的八幡童子邪神。
济公哈哈大笑,破袈裟一抖,袖中飞出八枚铜钱。那钱币沾过赵天宝头癣脓血,此刻化作八团火球与黑气纠缠。忽听得"喀嚓"一声,玄阴子的法坛炸裂,反噬的邪气将他裹成个茧子,转眼间化作滩腥臭脓血。
混乱中,赵德柱抱着个锦盒想溜。济公蒲扇轻摇,盒盖"啪"地弹开,露出与倭寇往来的密信——原来赵家不仅走私生丝,更约定倭寇秋后来犯时做内应!
"广亮!把这些送去临安府。"济公把密信塞给徒弟,自己却朝县衙方向晃去,"和尚我啊,得去会会那位青天大老爷。"
县衙后堂,县令正逼沈秋荷在供状上按手印。突然堂鼓自鸣,惊堂木跳起来砸中县令鼻子。师爷连滚带爬冲进来:"老爷不好了!赵府走水,库房里的生丝全烧了!"
火光映红半边天时,济公正在大牢里给沈掌柜疗伤。老匠人颤巍巍从鞋底摸出张染方:"圣僧,这才是赵家真正要的东西。"原来沈家祖传的染紫秘方,稍加改动便是军中旌旗特用的不褪色染料。
黎明时分,临安府的官兵包围了县衙。赵德柱父子被锁拿时,百姓们惊愕地发现,赵天宝头上的铜钱癣不知何时已排列成清晰的罪状。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