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昌华 策划组稿:杨建松

作者简介

陈昌华,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湾区诗歌》社长。出版诗文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企业常青藤》等五部。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等四部。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白居易》制片。爱欢迎并广为流传。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朗诵音频
《精忠报国的西北虎》(1893——1949)赵霞朗诵
《君子丹心照汗青/李公朴》(1902——1946)李 书朗诵
《洒尽热血写春秋/李硕勋》(1903——1931)江小蕙朗诵
《陈树湘》(1905——1934)王素芝朗诵
《陈嘉庚》(1874——1961)项家庆朗诵
《陈潭秋》(1896——1943) 席 冲朗诵
《肖楚女》(1891——1927)韩永娟朗诵
《精忠报国——张自忠》(1891——1940)杨建松朗诵
作品文稿
精忠报国的西北虎/(1893——1949)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五十六
朗诵:赵霞
人如其名,一只西北虎
威震千年古城
和张学良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
名如其人,猛虎落入围城
一腔热血洒在了红岩
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早年投身行伍南征北战
辛亥革命身先士卒
护国战争一马当先
1926年直系军阀围攻西安
他率军坚守八个月获胜凯旋
担任第17路军总指挥后
与红军约定互不侵犯
开辟了汉中与川北的通道
建立了三条秘密交通线
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感召下
他深明大义,共赴国难
思想转折决意联共抗日
携手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西北军和陕北红军达成协议
枪口一致对外不打內战
东北沦陷,山河破碎
作为军人岂能袖手旁观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
他跟张学良一起发动了“兵谏”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逼蒋抗日,回头是岸
形势岌岌可危之下
周恩来亲临西安力挽狂澜
经过多方努力,上下斡旋
蒋介石接受了让步条件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终于实现
雨过天晴,云开雾散
抗战打开了新的局面
蒋介石翻脸背信弃义
逼他出洋考察解除了兵权
全面抗战爆发他请缨出征
却被拘留关进了牢监
虎落平阳,壮志难酬
有心抗日,无力回天
1949年9月黎明前的黑暗
蒋介石最终也未放虎归山
将军全家被斩草除根
刽子手了却了心头之患
生为人杰,死亦鬼雄
大丈夫精忠报国死而无憾
2021年1月20日
君子丹心照汗青/李公朴(1902——1946)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五十
朗诵:李书
一手拿枪,曾参加北伐
浴血奋战,不惜抛却头颅
1927年的“4.12”反革命政变
他认清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
这名国民党党员从此分道扬镳
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一手拿笔,曾远涉重洋
到美国勤工俭学读书
回到上海面对国难当头
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
先后与邹韬奋艾思奇一起
以笔作刀枪大声疾呼
1936年的白色恐怖
他与沈钧儒等六人一同被捕
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拉开了抗日动员的序幕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
他四处奔波,全力以赴
创办“全民通讯社”
为抗战宣传搭桥铺路
筹建全国抗敌救亡总会
发动民众守卫国土
从《全民周刊》到《全民抗战》
号角鼓舞着整个民族
三年行程数万里
他四上华北二访延安
亲自拜会毛泽东
开始交上共产党的朋友
他组织了“抗战教学团”
到晋察冀边区耳闻目睹
亲身经历让他滿载而归
写下四本书令人鼓舞
全面宣传了共产党八路军
客观公正,忠实记录
清泉洗涤污泥浊水
延安也是一颗抗日明珠
辗转进入西南大后方昆明
呕心沥血,日夜忙碌
相继创办北门书店和出版社
点燃教育民众的一支支红烛
与陶行知共同创办“社会大学”
像一头孺子牛耕耘付出
1946年2月10日
重庆各界在较场口集会庆祝
他担任总指挥一呼百应
被特务殴伤血流如注
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周恩来亲自探望相助
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
他照样还是我行我素
“我两只脚跨出门
就不准备再跨回来”
他誓言铮铮,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绝不后退半步
1946年7月11日晚
凶狠的特务下了毒手
君子丹心照汗青
一腔热血洒征途
毛泽东朱德亲发唁电
气节感染整个民族
在《最后一次的演讲》中
闻一多先生曾发自肺腑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两位先生的前仆后继
洒尽热血写春秋/李硕勋(1903——1931)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五十二
朗诵:江小蕙
从小就立志习武从军
与枪杆子结下今世的缘分
16岁报考四川讲武堂
因年纪太小吃了闭门羹
刚上了中学又投笔从戎
血气方刚参加了川军
不堪上司欺凌愤然离去
创建了全国学生军
奔赴武昌迎接北伐
以武昌县委书记的身份
先为铁军招兵买马
随后也走进了铁军大门
军事生涯甫一开始
就与铁军共命运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
组织派他当师政治部主任
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
叶挺独立团正是其前身
鏖兵上蔡瓮中捉鳖
率部攻击一战成名
八一起义的一声枪响
他指挥两个团冲锋陷阵
一举包围德安车站
迫使敌军的工兵营缴械投诚
会昌之战三河坝硬仗
骨头专拣硬的啃
和周士第师长并肩指挥
势如破竹,克敌制胜
跟着朱德组成前敌委员会
八一火种点燃烈焰熊熊
1927年10月,朱德派他
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军情
从上海到江苏浙江安徽
他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
从香港广东到海南
他南来北往,临危受命
1931年7月,遭叛徒出卖
他不幸被捕,虎落牢笼
敌人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
给妻子留下最后一封信
“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
余亦其中之一耳
死后勿为我过悲
惟望养儿长大成人”
几行墨迹表明心迹
慷慨赴死亦从容
他的腿骨被敌人打断
无法行走被抬到刑场行刑
就义前他振臂高呼
口号震撼蓝天白云
铁军失去了党代表
革命失去了杰出将领
遗书被保存在一个铁罐
如今成为革命博物馆的珍品
倘若他九泉有知
他可以感到欣慰
儿子李鹏当了国务院总理
妻子赵君陶看到了祖国欣欣向荣
为了这片锦绣山河
他和五哥赵世炎都把
陈树湘(1905——1934)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六十三
朗诵:王素芝
一个佃农的儿子
靠种菜为生
一个送菜的伢子
结识了毛泽东
那座小小的清水塘
见证了他投身革命
17岁加入了共青团
20岁入党转正
21岁参加了攻打长沙
拉起了一支农民武装出征
22岁成为职业军人
参加了叶挺独立团的铁军
从班长排长一步步拼杀
南征北战,冲锋陷阵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建军路上有他的脚印
跟着毛委员上了井冈山
峰峦间有他杀敌的身影
7师9师54师34师
他担负过四个师长的指挥重任
参加了五次反围剿
率部血战屡建功勋
七天六夜的梅口防御战
他为苏区坚守着最后的大门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他率34师殿后压阵
为了掩护主力和中央机关
全师付出了重大牺牲
湘江一役尸山血海
他的六千将士只剩千人
四天五夜,以百挡万
将士的鲜血把江水染红
从三面顶住了强敌的攻势
被敌人阻截在湘江东岸陷入绝境
他腹部中弹用皮带绑紧伤打
躺在担架上继续率部血拼
最后弹尽援绝,重伤被俘
白匪还未来及庆功高兴
押送途中他趁敌人不备
躺在担架上从伤口处掏出肠子
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气壮山河,血贯长虹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是他奋不顾身的誓言
也是他血战到底的行动
一个29岁的师长和他的全师官兵
用生命护卫着红军继续前进
2021年3月10日
陈嘉庚(1874——1961)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六十四
朗诵:项家庆
一个名字如雷贯耳
多重身份令人崇敬
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
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
集无数奉献于一身
他的鼎鼎大名陈嘉庚
他的家乡福建集美
17岁就下南洋谋生
在新加坡跟父亲开一家米店
三十未立却面临丧父之痛
父债子还他言行必果
五十而知天命名扬狮城
这个南洋的橡胶大王
每天的饮食却不超过五角钱
他们家产都到哪里去了
黄炎培曾感慨他“千金散尽”
20岁就捐献了结婚的两千银元
从此为国为民捐献了一生
涓涓细流汇聚大江大河
载起多少学海之舟远行
点点心血倾尽毕生之力
哺育天下桃李吐露芳芬
他的捐赠从无国界
新加坡的纸币上有他的身影
从家乡创办的惕斋学塾
到一应俱全的集美学村
从名扬天下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
到新加坡的华侨中学女子中学
他凭借一己之力全部身家
培育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单单一所厦门大学
他前后十六年独力支撑
在厦大山穷水尽之时
他变卖了三座大厦和橡胶园
全力维持着厦大的生存
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
他奔走呼号竭尽全能
作为南洋华侨总会的会长
他誓言“祖宗的土地尺寸不得让人”
1940年全国抗战经费18亿元
他组织的南洋华侨就有11亿的捐赠
1940年3月他卒领华侨慰问团
慰劳前线将士和后方军民
先后访问了重庆和延安
耳闻目睹擦亮了眼睛
他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他坚信中国的抗战必胜
1949年十一他参加了开国大典
迎来了共和国的旭日东升
1961年8月12日他在京病逝
周总理亲任冶丧委员会主任
生前他又捐献了300万存款
叮嘱学校还要兴办传承
如今在美丽的集美鳌园
这位老人长眠于此叶落归根
日日夜夜他可以看到祖国欣欣向荣
时时刻刻他可以听到学子琅琅书声
1964年发现的2963号小行星
被国际小中心命名为“陈嘉庚星”
2021年3月15日
陈潭秋(1896——1943)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六十五
朗诵:席冲
南湖红船的13位船夫之一
亲身经历过开天辟地
二七大罢工的领导人之一
红军长征留下
1920年的秋夜沉沉
他和董必武一起栉风沐雨
武汉的共产主义小组
萌芽在荆楚大地
1921年7月的盛夏
他和12位水手一起把红船开启
携手开辟了世纪航线
并肩穿越着暴风骤雨
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
他和工友们结为兄弟
林祥谦跟着他一马当先
他在最后关头才撤离转移
红军长征他留在瑞金
在上杭附近遭遇强敌
他身先士卒指挥战斗
从敌人的包围圈冲了出去
一颗子弹打中右耳
滾下悬崖鲜血淋漓
二十天建且战且退
一路高举着不倒的军旗
一天拂晓又陷入了重围
他带领一个警卫班顽强阻击
为掩护主力全班牺牲
他躲进山洞化险为夷
大难不死,战斗不止
星火燎原,前仆后继
远赴新疆,斗智斗勇
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1942年的夏天
盛世才扯下伪装的面具
他坚持斗争到最后一刻
从容应对,临危不惧
1942年9月17日
他身陷囹圄被关进监狱
敌人施以了各种酷刑
但他拒不“脱党”,坚贞不屈
短短十天之后
他倒在了天山脚下遙远的戈壁
在1945年4月党的七大
他仍被全党同志牢牢铭记
他虽不能和同志们团聚
但仍被选为中央委员光荣出席
一位虽死犹生的共产党员
他和他的战友们永不分离
2021年3月15日
肖楚女(1891——1927)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五十九
朗诵:韩永娟
少年丧父,青年丧母
12岁就到木材行做了学徒
茶馆跑堂,船上伙夫
尝尽人生百般困苦
街头报童,排字工人
颠沛流离中走向成熟
自学中学文理课程
练就一手写文章的功夫
参加了辛亥革命阳夏保卫战
不滿袁世凯愤然退伍
考入武昌实业学校
毕业后在《大汉报》走上编辑道路
常用“楚女”笔名发表文章
忧国忧民忧整个民族
自我反省戒掉了抽烟
说服小妹停止了缠足
襄阳宣城泸州万县重庆
在多所师范育人教书
1922年夏季加入共产党
点燃了人生光明的蜡烛
为了开展革命活动
担任了川军师长杨森的秘书
杨森上台后违背了诺言
他愤而辞去了秘书职务
投身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
指挥纪念五一的游行队伍
兼任《新蜀报》主笔
揭露邪教和社会黑幕
教主唐焕章扬言要刺杀编辑
他不怕恐吓我行我素
1924年初国共合作
他调入团中央锋芒毕露
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
撰写文章出版专著
红色秀才的如椽大笔
把无数青年唤醒鼓舞
出任广州农讲所专职教员
深得毛泽东赞赏和学生拥护
又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
为国共合作搭桥铺路
一腔心血育滿园桃李
培养了青年才俊无数
1927年“四.一二”政变
反动军警把他从病房拖走逮捕
十天后在南京石头城监獄
蒋介石电令将心患剪除
他和40多名战友被押赴刑场
行刑官最后劝他低头
他和同志们戴镣前行
一起高呼口号互相搀扶
蜡烛成灰无怨无悔
信仰之光照亮征途
红色种子播进大地
精忠报国——张自忠
(1891——1940)
朗诵:杨建松
该不是对关云长岳武穆
秦叔宝从小迷恋
他们的浩然之气忠义侠行
整整影响了他的一生
该不是少年丧父孤儿寡母
早早结婚传宗接代
16岁就挑起大丈夫的重任
该不是生性刚烈崇尚习武
25岁就追随冯玉祥投笔从戎
枪和刀成为终身喜爱之物
血与火淬炼出铁骨钢筋
从中尉差遣到一师之长
恰好步入40不惑的年龄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陷
日军长驱直入大兵压境
他率领38师全力阻击
第一次同日寇正面交锋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民族血性
可惜蒋介石还在攘外必先安内
29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
不得不放弃了喜峰口
他被迫撤退泪洒长城
国民政府谋求停战
签订了耻辱的《塘沽协定》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他奉命与日本周旋忍辱负重
一顶汉奸的帽子扣上头顶
一盆脏水玷污了一世英名
他留守北平左右为难
处在夹缝中苦苦支撑
1938年8月8日北平沦陷
他羞愧难当悲愤万分
军人只能在战场上战死
岂能在大厦将倾时偷生
他重新出山请缨出战
血战到底是天职和本能
他率部参加了临泝战役
七个昼夜杀得难解难分
死伤无数拖住了日寇增援
确保了台儿庄大获全胜
之后的随枣会战和冬季攻势
他都舍生忘死冲锋陷阵
为了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
日寇集结了30万大军
枣宜会战他身为总司令
却带领两个团率先北进
风萧萧兮东渡襄河
以1500人迎战6000人
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
日军一昼夜发动了九次冲锋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他战至只剩下数百官兵
他将自己的卫队全部打光
身边只跟随最后八个人
身中数枪后又冲上前去
子弹和刺刀落滿全身
他壮烈殉国全军覆没
残阳如血笼罩着哭泣的山峰
当晚38师师长帶领敢死队
把他的遗体抢回自己的阵中
经检视他遍体鳞伤八处伤口
将士们个个个痛哭失声
路经宜昌十万军民恭送灵柩
运至重庆蒋介石登船“抚棺大恸”
国民政府下令国葬
将灵柩穿越重庆全城
夫人李敏慧惊闻恶耗
绝食七日而亡追随夫君
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夫唱妇随于暮鼓晨钟
李先念悼念“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周恩来赞叹“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他殉国的山头竖立起一座纪念碑
而在山下的公墓安葬着他手下的官兵
1500个共患难的战友
1500个同生死的弟兄
朝朝暮暮,相邻为伴
永远永远,难舍难分
朗诵团队简介
赵 霞:全国公安文联音乐舞蹈朗诵专委会副主任、湖北公安朗诵协会副主席、武汉公安朗诵协会会长。
李 书:武汉公安朗诵协会秘书长,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江小蕙:江小蕙,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省朗协辅山雅苑工作部主任,第二届“朗润荆楚”十大朗诵之星。
王素芝: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烟台市朗协会员莱山分社骨干,武汉市东西湖区文化馆海之韵朗诵团团长。
项家庆:武汉市东西湖区文化馆海之韵朗诵团艺术总监。
席 冲: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教职工朗诵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辅山雅苑朗诵艺术团成员。
韩永娟 (小寒) :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团员,东西湖区海之韵朗诵团成员。
杨建松(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四年多阅读已逾两亿,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

首席艺术顾问:瞿弦和
文学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艺术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主任编委:谢东升
编委成员:
投稿通道:
邮 箱:478358323@qq.com
联系人:陈立华 13907125104
投稿要求:
1.音频mp3格式、视频mp4,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
2. 纯文本格式的作品文稿及简介,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文稿及简介,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文稿及简介。
3.作者和朗诵者照片,照片请勿添加边框等装饰。
4.特约组稿多篇作品请分类编号。
5.投稿人请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沟通。
6.来稿我们会认真审听,择优发布。
总 编:谢东升
主 编:杨建松
副 主 编 :魏月辉 刘建林 陈 辉
承办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诗歌音乐专业委员会
指导老师:晓 吾
责任编辑:杨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