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光明彼岸
一、米贵如金
姑苏城又逢大旱,三月无雨,田土龟裂。官府粮仓本应开赈,知府刘禄却勾结米商,将官粮私卖,市面米价一日三涨。城西粥棚前,饿殍遍地,老妇捧着空碗哭嚎:"大人行行好……"差役却一脚踢翻粥桶:"滚!明日涨价,一斗米要五钱银子!"
醉仙楼二楼,刘禄正与米商把酒言欢。忽听楼下传来破锣嗓子:"好酒!好酒!"只见一个癫僧举着葫芦痛饮,小二拉扯不住。刘禄皱眉:"哪来的疯和尚?"
和尚醉眼乜斜,突然指着刘禄大笑:"头顶乌纱两斤半,脚下白骨堆成山!"满座哗然。
二、一文米铺
次日清晨,城东突然出现一家"济世米行",白布招牌墨迹未干:"赈济灾民,斗米一文"。
饥民蜂拥而至,却见柜后站着昨日那疯和尚,正用破蒲扇往空缸里扇风。有人嘀咕:"怕是消遣人……"话音未落,缸中忽然涌出白米,粒粒晶莹如珠。
消息传开,长队排到城门外。差役赶来呵斥:"哪来的私粮?"手刚摸到米袋,整袋米竟化作黄沙从指缝流尽。和尚翘着二郎腿啃鸡腿:"官爷,这米认主哩!"
三、贪官现形
刘禄闻报震怒,亲率衙役查封米行。却见铺内空空如也,唯墙上题诗一首:
"禄蠹肚里油水足,饿殍坟前香火无。若问因果何时报?且看苍天饶过谁!"
当夜刘禄噩梦连连,梦见自己变成饿殍啃食泥饼,醒来发现枕边堆满带血糠麸。更骇人的是,镜中自己竟长出獠牙利爪——分明是饿鬼相!
四、钦差天降
三日后,八府巡按突然驾到。原来有人将血泪状纸直呈御前,证据赫然是刘禄亲笔记录的卖粮账本。差役抄家时,从地窖起出千担白米,其中不少已发霉生虫。
法场之上,刘禄枷锁加身,忽然在人群中瞥见那疯和尚。和尚摇扇轻笑,口型分明在说:"你囤的霉米,好吃否?"
五、渡尽劫波
雨终于落下时,济公站在重建的粥棚前。新任知府亲自施粥,米香飘满长街。一个小童拽他破袖:"和尚爷爷,吃饽饽!"
他摸摸童儿总角,将饽饽掰成两半。一半塞进嘴里,一半抛向云端。忽有白鹤掠空叼住,翅尖金芒一闪,有人惊呼:"看!罗汉驾鹤!"
待众人回神,只剩地上水洼倒映着青天。远处似有歌声隐约:
"莫道因果无人见,举头三尺有神明——"
---
后记:疯癫菩提路,红尘即道场
写完《济公游记之红尘渡厄》的最后一章,窗外恰逢一场夜雨。雨打芭蕉,淅淅沥沥,倒让我想起书中那个摇着破蒲扇、醉眼朦胧的疯和尚——他或许正赤脚踩过某处泥泞的田埂,身后留下一串莲花状的脚印,转瞬又被雨水冲散。
这部小说脱胎于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形象,却又不止于传说。我想写的济公,不是高高在上的罗汉,而是混迹市井的癫僧;他的神通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专破世间虚妄的。
一、为何是济公?
在众多佛教人物中,济公最"不守规矩"。他喝酒吃肉,嬉笑怒骂,看似离经叛道,却比任何正襟危坐的菩萨都更贴近众生。
这种矛盾性恰恰是济公的魅力——他用疯癫掩饰智慧,以荒诞点醒痴顽。正如书中贾仁义疯癫街头、刘禄镜中现饿鬼相,济公从不直接说教,而是让恶人看见自己灵魂的模样。
二、红尘即修行
有读者问:济公为何不干脆用神通荡平世间不公?
这正是我想表达的禅机:渡人者,实乃自渡。
济公可以挥手灭尽恶人,但那样百姓只会敬畏"神迹",而非敬畏"因果"。所以他设赌局让恶霸自毁,任贪官在恐惧中崩溃——所有的报应,都是恶业本身的反弹。
三、疯癫中的慈悲
最难忘的是写第三章柳青投河那段。原本设计济公直接惩戒赌坊,但落笔时突然想到:真正的慈悲,是给绝望者重燃希望的勇气。
于是有了那枚"自己会滚"的铜钱,它不仅是神通,更象征着命运转机——人若自己不伸手,菩萨也难拉住坠落的手。
四、致谢与缘起
这部小说灵感来自三年前在杭州灵隐寺所见:一位香客拼命往功德箱塞钱,却对门口乞讨的老妇视而不见。当时忽闻殿内济公像传来一声笑叹,虽知是错觉,却让我顿悟——济公精神,正在红尘烟火处。
感谢各位读者陪伴这段旅程。若您读完此书,能在某个瞬间对路边野花一笑,或对不公之事多一分勇气,那便是济公和尚在二十一世纪最欢喜的"显灵"。
最后以书中那句醉话作结:
"福德自修,光明自至——管他罗汉还是乞丐!"
—— 笔者 于雨夜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