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
文/黄胜富(河南)
风吹叶落
那一片片被岁月磨出皱褶的叶黄
快走到生命尽头的蝉
拼尽力气的噪音
都是在说着秋来到
塘里的荷花已坠落
深绿色叶子
没有了夏的光鲜
庄稼地里的玉米棒子
像极了人揣着的枪
灰暗的水面上
有两只野鸭子在热恋着
在它们的眼里只有西施和白马王子
比起逊了色的水纹
那都是入不了眼的小喽啰
2025.8.7 晚上
诗评
这首《知秋》以敏锐的观察捕捉秋初的细微变化,在寻常景物中藏着对时序流转的细腻感知,字里行间既有秋的清寂,又透着生命的韧性与热烈,层次丰富且充满生活气息。
诗的开篇便聚焦“风吹叶落”的典型秋景,“被岁月磨出皱褶的叶黄”用拟人化的笔触,将叶子的枯黄与“岁月”“皱褶”相连,既写出了秋叶的形态,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意味,让自然现象有了人文温度。而“快走到生命尽头的蝉/拼尽力气的噪音”,则以蝉的嘶鸣作为秋的“声息”,蝉的垂死挣扎与“噪音”,非但不令人烦躁,反而成了秋来的宣告,充满了生命最后的张力,与秋叶的静态形成动静对照,共同勾勒出秋的初临。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池塘与田野。“塘里的荷花已坠落/深绿色叶子/没有了夏的光鲜”,荷花的凋零与荷叶的失色,是夏去秋来的又一佐证,“没有了夏的光鲜”直白地道出季节更替带来的景物变化,朴素却真实。而“庄稼地里的玉米棒子/像极了人揣着的枪”,则是神来之笔,玉米棒子饱满挺立的形态,被喻为“揣着的枪”,既写出了玉米的丰收之态,又赋予其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感,让秋的“实”与夏的“艳”形成对比,展现了秋的另一种质感。
诗的后半段,笔锋一转,写“灰暗的水面上/有两只野鸭子在热恋着”,在秋的清寂背景下,野鸭子的“热恋”如同一抹亮色,充满了生命的鲜活与热烈。“在它们的眼里只有西施和白马王子/比起逊了色的水纹/那都是入不了眼的小喽啰”,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野鸭子浪漫的情愫,它们眼中只有彼此,周遭的一切都成了“小喽啰”,这种纯粹的热烈与秋的萧瑟形成鲜明反差,让秋景不再单一,多了几分温情与生机,也暗合了秋虽有凋零,却也藏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
整首诗从视觉、听觉多维度入手,选取秋叶、残蝉、落荷、玉米、野鸭等意象,以平实的语言勾勒秋景,于细微处见真章,既有对季节更替的客观描摹,又不乏主观情感的融入,让“知秋”的过程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与诗意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