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业火初现形
赵府后院墙外,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翻墙而入。
周福贴着墙根前行,腰间鼓鼓囊囊的,右手始终按在那个绣花荷包上。月光下,他脸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眼中燃烧着仇恨的火焰。
"小翠,爹今晚就给你报仇..."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像是砂纸摩擦。
忽然,一阵酒香飘来。周福浑身一僵,只见一个破衣烂衫的和尚不知何时已站在他面前,月光将那和尚的影子拉得老长。
"周管家,深夜携火油造访,莫非是要给赵府添盏长明灯?"济公晃着破蒲扇,似笑非笑。
周福脸色大变,手已摸向怀中匕首:"大师...此事与你无关..."
济公叹了口气:"仇恨如绳,缠人亦自缠;怒火似油,焚人先自焚。周管家,以恶制恶,只会加重业障啊。"
"业障?"周福突然激动起来,眼中泪光闪烁,"那赵德柱欺男霸女、逼死人命的时候,怎么没人跟他讲业障?我女儿才十六岁啊!就因为他酒后...我女儿投井自尽...那畜生连口棺材都不给..."他哽咽得说不下去,浑身发抖。
济公静静听完,忽然伸手按住周福的头顶:"冤冤相报何时了?你若今晚放这把火,烧死的可不止赵德柱一人。赵府上下百十口人,丫鬟仆役何辜?"
周福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两步:"我...我..."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和吆喝声:"后院有动静!""去看看!"
周福还未反应过来,济公已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走!"
两人身影一闪,竟凭空消失在原地。几个持刀家丁跑来,只见地上静静躺着一个绣花荷包。
......
赵府柴房里,空间诡异地扭曲了一下,济公和周福凭空出现。
"这...这是..."周福瞠目结舌,腿一软坐倒在地。
济公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耳朵微微一动:"有意思,赵员外深夜会客啊。"说着,他拉着周福贴近墙壁,那厚厚的砖墙竟变得透明起来,隔壁密室的景象清晰可见。
赵德柱正与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对饮,旁边还站着几个面目凶恶的汉子。
"知府大人放心,赈灾粮已经准备好了。"赵德柱笑眯眯地给知府斟酒,"掺了三成沙子,再配上点'料',保管那些刁民吃了上吐下泻。"
知府捋着胡须,小眼睛里闪着贪婪的光:"赵员外办事,本官自然放心。朝廷拨下的十万两赈灾银,咱们二一添作五..."
"只是..."赵德柱压低声音,"这次灾民太多,若死的人多了,恐怕..."
知府冷笑一声:"怕什么?天灾人祸,谁能说得清?再说,那些贱民的命值几个钱?"
墙这边,周福气得浑身发抖:"畜生!他们竟敢在赈灾粮里下毒!"
济公目光如电:"不只下毒,还要贪墨赈灾银。"他掐指一算,眉头紧锁,"三日后暴雨,临安城外堤坝年久失修...好一个'天灾人祸'啊!"
周福突然跪下:"大师!我错了!我不该只想着私仇...这些畜生要害的是全城百姓啊!"
济公扶起他:"一念向善,回头是岸。走吧,先离开这里。"
两人刚转身,柴房门突然被踢开,四个彪形大汉持刀堵在门口:"果然有奸细!""抓活的!"
周福面如死灰:"是赵德柱的护院教头...他们武功高强..."
济公却笑了:"几位施主,深夜持刀,杀气太重,伤肝啊。"说着,他打了个酒嗝,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开来。
四个大汉突然眼神呆滞,像喝醉了一样东倒西歪,手中的刀"咣当"落地。
"走喽!"济公拉着目瞪口呆的周福,大摇大摆地从几个大汉中间穿过。走到门口,他回头对那几个动弹不得的大汉眨眨眼:"定身两个时辰,小惩大诫。"
......
城外破庙里,周福跪在济公面前:"求大师救救临安百姓!"
济公灌了口酒,擦擦嘴:"周福啊,你本打算如何报复赵德柱?"
周福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纸包:"这是...七日断魂散...我原想下在赵家水井里..."
济公接过纸包,嗅了嗅:"南疆奇毒,无色无味...难怪你敢对全府下手。"他突然正色道,"这毒哪来的?"
"是...是一个游方道人给的..."周福低头,"他说这毒七日后发作,无药可解..."
济公掐指一算,忽然大笑:"妙哉!那'道人'可不是什么好人,他是冲着临安城万人性命来的!好在遇见了我..."他从破袈裟里摸出颗药丸,捏碎后撒在毒药上,那粉末竟化作一缕青烟消散了。
周福看得目瞪口呆。
"周福,你可知为何临安城上空怨气凝结?"济公突然问。
周福茫然摇头。
"赵德柱之流为非作歹是一因,但更重要的是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怨气积压无处发泄。"济公目光如炬,"怨气化劫,三日之内,必有大灾。"
"那...那怎么办?"
济公神秘一笑:"业火只烧有罪人,红莲绽放净乾坤。周福,你若真想赎罪,就帮我做件事..."
......
天色微明时,济公晃悠着回到灵隐寺山门,正撞上怒气冲冲的方丈。
"济颠!你又夜不归宿!还喝酒!"方丈气得胡子直翘,"这次定要将你逐出山门!"
济公笑嘻嘻地掏出一朵刚摘的野花插在方丈衣襟上:"方丈师兄,火气别这么大嘛。我昨晚可是去'降妖除魔'了。"
"胡言乱语!"方丈拂袖而去,"午时之前,收拾你的东西滚蛋!"
济公不以为意,哼着小调往自己的破草棚走。路过斋堂时,他脚步一顿——张诚夫妇正在帮忙准备早斋,张娘子气色红润,完全看不出曾病入膏肓。
"大师!"张诚一眼看见济公,激动地拉着妻子跪下,"多谢大师救命之恩!"
济公扶起他们:"病好了?"
"好了!全好了!"张娘子眼中含泪,"大师的药真是神了!"
济公却摇头:"药只是引子,是你丈夫放下了心中怨恨,你的病才真正好了。"他拍拍张诚的肩膀,"木匠手艺不错吧?三日后,有你忙的。"
张诚不明所以,济公已大笑着走远:"大灾之后必有大建,多准备些木材吧!"
......
正午时分,赵府大堂。
赵德柱面色阴沉地听完护院的报告,狠狠摔了茶杯:"废物!连个疯和尚和老东西都抓不住!"
周福垂首站在一旁,眼中已没了昨日的仇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周福!"赵德柱突然点名,"听说你昨晚不在房里?"
周福身子一颤:"老奴...老奴去给亡女上坟了..."
赵德柱冷哼一声:"你那丫头不识抬举,死了活该!再让我发现你擅离职守,就滚去陪你女儿吧!"
周福双手在袖中握紧,却低头称是。
赵德柱转向众人:"三日后知府大人要来视察赈灾粮仓,都给我打起精神!谁敢出纰漏,我剥了他的皮!"
众人战战兢兢地退下,只有周福走在最后,回头深深看了赵德柱一眼。
......
济公背着破包袱,晃出灵隐寺山门。慧明追上来,塞给他一包馒头:"师兄...方丈其实舍不得你..."
济公眨眨眼:"我知道。替我告诉方丈,三日后临安城有大灾,让寺里多准备些伤药和粮食。"说完,他咬了口馒头,哼着小调往山下走去:"世人皆醉我独醒,笑看红尘几多愁..."
远处天际,一片乌云缓缓压向临安城,云中隐隐有红光闪动,如同即将燃起的业火。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