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济公游记开篇引》
业火红莲照大千,芒鞋破钵度愚贤。
铜钱幻化贪嗔相,蒲扇轻摇善恶缘。
酒肉穿肠存佛性,疯癫处世解民悬。
临安劫尽云开处,一偈空明万古传。
---
第一章:疯僧踏红尘
三月的杭州,烟雨朦胧。
灵隐寺后山的桃花开得正艳,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铺满了青石台阶。一个身着破烂袈裟的和尚斜倚在山门前的石狮子上,手里晃着一个油腻腻的狗腿,时不时啃上一口。
"济颠!你又偷吃荤腥!"知客僧慧明怒气冲冲地跑来,"方丈说了,再犯戒就把你赶出山门!"
济公抬起醉眼朦胧的脸,嘿嘿一笑:"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慧明啊,你心里装的都是戒律清规,哪有地方装佛祖?"
慧明气得脸色发青,正要发作,忽听山门外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跌跌撞撞地闯进山门,"扑通"跪在大雄宝殿前,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菩萨显灵啊!救救我娘子吧!"
济公眼睛一眯,晃着破蒲扇踱了过去。
"这位施主,何事如此悲伤?"慧明连忙上前搀扶。
汉子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小人张诚,是城南的木匠。我娘子突发怪病,请了三个大夫都摇头...说...说准备后事..."他说着又痛哭起来,"我们成婚十年,她跟着我吃尽苦头,好不容易日子刚有起色,怎么就..."
济公忽然插嘴:"所以你恨那些大夫无能?恨老天不公?"
张诚一愣:"我...我是恨自己没用!要是能多挣点钱,早点给娘子看病..."
济公啃了一口狗腿,油渍顺着胡子往下滴:"恨别人,毒的是自己的心;恨自己,伤的也是自己的心。怨恨如自饮毒药,却盼别人死。"
张诚呆呆地看着这个疯和尚:"大师...我不明白..."
济公用蒲扇拍拍他的头:"走,带我去看看你娘子。"
慧明急忙阻拦:"济颠!你又——"
济公回头一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方丈要是怪罪,就说我去'造浮屠'了!"
......
张诚家徒四壁,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病榻上的妇人面色蜡黄,呼吸微弱如游丝。
济公看了一眼,从破袈裟里摸出一颗黑乎乎的药丸:"温酒化开,服下即愈。"
张诚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做了。药丸入酒,竟散发出莲花的清香。妇人服下不久,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呼吸也平稳下来。
"娘子!"张诚喜极而泣,转身要给济公磕头,却发现疯和尚已经晃到了门口。
"大师!请留下姓名,张某日后必当报答!"
济公头也不回地摆摆手:"报答什么?你娘子的病,本就是因你长期心怀怨气所致。你怨东家工钱少,怨同行抢生意,怨老天不开眼...这怨气日日积累,最亲近的人先受其害。"
张诚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济公在门口停下,从破蒲扇上扯下一根蒲棒,随手一抛,正落在张诚脚边:"记住,世间苦难如这蒲棒,看似尖锐伤人,实则中空无物。放下怨恨,方得自在。"
说完,他哼着荒腔走板的小调,晃出了院门:"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张诚握着那根蒲棒,望着济公远去的背影,忽然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咔"地一声断裂了。多年来积压的怨气,竟如冰雪般开始消融。
......
与此同时,临安城上空,一片肉眼难见的黑云正在凝聚。济公站在城墙角楼上,醉眼忽然变得清明如电。
"怨气结云,必有大灾。"他掐指一算,眉头紧锁,"三日之内,血光之灾。唉,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他从腰间解下酒葫芦,仰头灌了一大口,酒水顺着脖子流下,打湿了破烂的僧衣。
"该干活喽!"他嘻嘻一笑,身形一闪,竟从十丈高的城楼上轻飘飘落下,混入了熙攘的人群中。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