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组诗三首)
作者:韦国才
朗诵:沈璐
音频合成:涌泉

一、金秋时节
明媚的阳光
把自己调得更稠了些
像融化的蜂蜜
淌过晾晒的谷堆
每一粒稻谷都在反光
把农人善良的脸
照得朴红发亮
田梗上的野菊
举起精致的小太阳
风吹过来时
便摇晃着
把浓郁的芬芳
撒进收割机的轰鸣里
那些饱满的声响
正沿着田垄
漫向炊烟升起的村庄
果园在枝头
挂满了勋章
苹果红透了半边脸
香梨把清甜
酿成灯笼的形状
摘果人的指尖
沾着晨露
也沾着
从花开到结果的漫长
候鸟驮着云影
往南迁徙
留下的雁阵
是天空写的诗行
我们踩着落叶
走过街巷
听脚下
发出脆生生的声响
像踩碎了
时光里积攒的甜
不必说什么
盛大光鲜的词藻
这金秋的季节
早已把答案铺展
铺展在
晒谷场的金黄里
在果篮的沉甸里
在每双
被阳光吻过的眼眸里
藏着最朴素的真理
即所有付出和等待
都不会荒芜
所有的耕耘
终会结出
带着温度的圆满

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当梧桐叶
在风里翻出浅黄
有人把季节的开关
调制成37度的甜香
不是非要珍珠
在杯底跳着圆舞
也不是贪恋
奶盖漫过杯沿的慌张
是有人记得
夏末的蝉鸣刚歇
第一缕凉意
正顺着窗棂
悄悄爬上肩膀
所以说
那杯温热的琥珀色
盛着的哪里是茶
是街角
递来的一句“天凉了”
是对话框里
带着温度的牵挂
是朋友
忽然塞在手里的惊喜
是家人把“惦记”
泡成了
可以捧在掌心的暖
我们举起杯子
碰出轻轻的响
不是为了追赶潮流
是借着这杯甜
把日子里的温柔
都酿成具象的光
看热气模糊了眼镜片
也模糊了
成年人假装坚硬的伪装
原来秋天的仪式感
从不需要多么盛大
只不过是有人愿意
把平凡的时刻
镀上糖霜
让每一片
飘落的叶子都知道
这个季节
藏着好多
说不出口
却沉甸甸的
爱与守望

三、秋风送爽
当最后一声蝉鸣
藏进树影
风开始换了调子
带着清冽笔锋
在天空的宣纸上
写下疏朗
不再是
盛夏的裹挟与滚烫
它踮脚掠过麦浪
让饱满的谷穗
弯下了腰身
把丰收的私语
轻轻晃进粮仓
它穿过敞开的窗户
掀动案头摊开的诗行
字里行间
便有了桂香
混着晒场上
晒着的谷物气息
在鼻尖上
酿成微醺的晴朗
老人搬出藤椅
坐在家门或巷口
看它拔弄孩子们的发梢
把风筝托得更高更远
像托着一串
飞向云端的笑响
落叶在它怀抱里打着旋
不是告别
是换一种方式守望
那些
藏在年轮里的故事
正随着风的脚步
铺成金色的地毯
迎接新的成长
我们张开双臂
与秋风相拥吧
让每一寸肌肤都触到
这恰到好处的微凉
秋天的风
像生活递来的请柬
邀约着我们
邀约我们把日子过成
不疾不徐的
诗的模样

【作者简介】韦国才,男,壮族,大专学历,广西柳州市人,先后在广西罗城矿务局和广西柳州市单位工作,目前是广西苓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政工及文宣工作,酷爱写作,执之以恒。曾经是《柳州日报社》《柳州人民广播电台》《柳州流通报社》《柳州工会信息报》等多家党报官媒的特约通讯员。先后在《广西日报》《广西工人报》《河池日报》《合山工人报》《中国煤炭报》《江苏文苑》《罗城诗刊》《晓犁文化传媒》《都市头条》《百度头条》《今日头条》《江南诗画艺术院》《江月醉桃源美篇》《广西诗词》《中国诗歌网》等纸质报刊和新融媒体公众平台,发表过近千篇新闻报道、长篇通讯、影评、散文、诗作等作品。

【朗诵简介】沈璐,普通话一级甲等,国家主任播音员,副高职称。新闻主播,主持大型活动上百场。2017年再次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学习播音主持,热爱并从事播音主持、朗诵、普通话教学工作!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