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振生
如果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符号"的话,那么楹联就是中华文化的“名片"!每个地方都有她特有的“地域文化",所以就有她特有的“名片"!
运城作为古中国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当然就有她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就有她独特的“名片”。
运城楹联有三大标识,成为靓丽的“名片”。它30年來,不仅引领着全市国粹楹联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引领“当代楹联河东流派”精品创作的主攻方向,而且成为激励全市各级楹联组织和广大楹联人踔励前行的号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地域生生不息,永放光芒!
第一:
国宝楹联一一五千年文明的基因符号。
世人早就流传:中华文明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东。并不是一句虚言妄语!全国地面文物排行榜公布,作为一个地级市来说,国保一级文物竟占102处之多,在全国稳居第一,无人敢与争锋!
加之对“尧舜禹故都”的传说和溯源研究,所属十三个县市区象十三个“国家级博物馆”一样琳琅满目,赫然展现了运城在“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占据的“中枢地位”和历史面目确信无疑!
(运城市市联,杨振生并书,运城华夏公园石刻)
一副市联定终身:
“上下五千年,华夏于斯开步早;
纵横三万里,大河顾我掉头东”。
还有诞生于临猗这块文化沃土的明代联圣乔应甲,其巨著《半九亭集》,洋洋洒洒4300副对联,在中华楹联发展史上,独占鳌头!
第二:
盐湖楹联一一七彩斑斓的运城盐湖,史称河东盐池。她不仅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陸盐湖之一,更具价值的是她象一枚“活化石”,“一池盐湖水,半部华夏史”。最早提供了始祖先民生产生活资料;见证了五千年华夏族的繁衍和发展历程;遗留了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人文资源。
目前,运城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打造国际文旅目的地,打造“盐梦长廊”等一大批标志性景观,前景十分广阔。
在此新的发展前景面前,运城楹联,新近挖掘、整理和搜集的《楹联盐湖》,只是从古到今歌颂盐湖的“冰山一角”。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市两区三门户"战略目标,对运城盐湖来说,“盐梦长廊”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和长远利益的目标,盐湖的资源有待于继续保护开发;其文化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升华!

“因盐而运,因运而城,黄帝蚩尤以战,唐尧虞舜以都,皆缘这百味之头,群龙之祖;
从往知来,从来知去,阜财解愠留歌,煮海蒸霞留美,莫辜负人间此宝,华夏此根”。
第三:
关公楹联一一义秉千秋的万世人极。
要提运城,关公文化当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品牌。其因有三:
①“关乡”的唯一性,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话题和底气。运城是关公的“故乡”,解州关帝庙是全世界最大的祖庙,即“唯一性”。
②“关义”的世界性,“义”是一个作人的标准,它虽然出自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清帝还有“万世人极”的题匾,但它丝毫掩盖不了“义”的正面精神力量和超越国界的世界意义。
③“关联”的时代性,这里“关联”专指有关颂扬关公的楹联。从数量上讲,它已经远超“孔联”,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关公精神已经冲破封建的“牢笼”和“陈迹”,而以一种穿越时空的气概和精神内核风行于世,即如近代名人于右任先生题关公联:

(解州关帝庙联,于右任并书)
“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
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在关公故里常平家庙流传的运城楹联“玻璃字绝对征联”:
“常平关帝不平常”,至今流传不息。
还有一项劲爆全球的“关联”巨大工程:即从常平家庙到解州祖庙之间建设的“中华武圣关公故里万米楹联文化长廊”,一旦建成,将又是一道震惊世界的楹联文化风景线。
国宝楹联、盐湖楹联、关公楹联,是“古中国,好运城”的三张光鲜亮丽,万古不磨传世名片,更是运城楹联文化的靓丽标识。国宝楹联存古建风华,字里藏史;盐湖楹联融自然之韵,意境旷远;关公楹联颂忠义精神,文脉绵长。三者各展特色,集历史、自然与人文之魂,成为运城楹联文化的鲜明标识,更是激励全市楹联人奋发向上的动力与号角!
我们热衷三大品牌,更要丰富完善它,不断发展它!
杨振生简介:
一九四七年生,山西万荣人,中国楹联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运城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全国知名书画家,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