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208
我的大伯是“逃兵”
张圣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起了我的大伯。我的大伯张振生生于1917年,于2013年去世,享年96岁。他曾参加过八路军山东纵队及著名的淮海战役,是一名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但同时也是贴了几十年标签的“逃兵”。
我的老家在济南南部山区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大伯四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我的爷爷又续弦找了我后来的奶奶。也就是说大伯与我父亲是同父异母兄弟。我奶奶先后生了八个孩子。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山坳里,靠着几亩薄田养活这么多的孩子,那种艰辛是可想而知的,饥饿如同一个幽灵,随时将吞噬掉孩子的性命。大伯作为一个没娘的孩子,自然不受我奶奶待见,他能够活下来堪称奇迹。从五六岁开始,大伯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四处乞讨,等长到十四岁的时候,为了寻条活路,家里托人把他送到了济南南郊的火囊村一个大地主家干起了长工,火囊村也就是现在的市中区兴隆村。东家这人还算厚道,大伯在这里虽然干活很苦很累,但起码有饭吃,不至于在家饿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伯知道这个活儿来的不易,害怕被东家辞退,每天拼命地干活,几十亩地的农活永远都干不完,但他从来不偷懒耍滑。他悟性也高,地里家里的农活一教就会,东家也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半大小子。大伯每年只有在过年时回家一次,把一年挣的工钱交给奶奶。一个前窝生的孩子,奶奶总看他不顺眼,大伯也不愿意回这个没有任何温暖和留恋的家。就这样,他在地主家一干就是十几年。
不知不觉大伯已经长到二十五六岁了,由于家里太穷,人又老实木讷,也没有媒人上门说亲,他就一直是孑然一身。我爷爷和奶奶几乎把这个孩子给忘了。
到了1943年,村里开展了征兵动员,由于我父亲弟兄七个,按当时的要求,弟兄们多的至少要有一个参军,这时奶奶想起了大伯,因为她舍不得把自己亲生的孩子送上战场。她捎信让大伯回家,回到家后大伯才知道要让他去参军。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胆怯,就痛快地答应了,甚至还有几分窃喜。没过几天他就与同村的另外七个年轻后生骑着毛驴,身披大红花,在敲锣打鼓的欢送中,在爹娘撕心裂肺的哭声中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抗日的战场。
大伯很快到了临沂,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仅仅经过两三天的训练他就学会了打枪扔手榴弹,紧接着就投入到了惨烈的战斗中。由于他十几岁就开始常年在地主家扛活,同时他还比其他当兵的年长几岁,很快就适应了战场上的环境。他作战勇敢,不怕死,很快就当了班长,还入了党。他随部队转战临沂、商丘、阜阳等地,先后参加战斗几十次,先后亲手打死了十几个鬼子,还曾立过功,自己也多处负伤,差点丢了小命。
抗战结束后,大伯又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在临沂沂南一次战斗中,他们这个班做为殿后队掩护大部队撤退,在撤退过程中,他腿上、肩上各挨了一枪,倒在了血泊中,不幸被国民党军俘虏。他与另外三位受伤的战友,被国民党军扔到一个闲置的草房子里。四个人都身负重伤,几乎处于昏迷状态,寒冬腊月的天里,屋内只铺着一层薄薄的麦秸,没有御寒的被褥。从伤口中流出的血迅速凝冻成了血块,没有医生给伤口包扎处理,两三天见不到外面来人,没有一口水,一口饭。他由于失血过多,口渴难耐,他只能强撑着身子爬到门外啃地上的雪。
也许他们几个人正当年轻身子壮,也许命不该死,他们竟然都顽强地活了过来。几个月后,他们身体好了许多,国民党军带着他们辗转了几个地方,逼迫大伯给他们做饭,另外三个战友不知去了哪里。他想回到自己的部队,可被看管得很严,根本没有出逃的机会。他也不知道部队已经转移到哪里。又过了几天,在给国民党兵盛饭时听两个士兵说明天又要转移南下,他决定再也不跟他们走了。空闲时间他仔细观察了营地周围的情况,发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很高的玉米秸垛,这是当地农民秋天储存起来用来喂牛或烧柴用的。当晚,当其他人熟睡之后,大伯借上厕所之机偷偷跑了出来,钻到了玉米结垛里,在里面藏了整整两天,直到外面一点动静没有了,确定队伍走远了,他才走了出来。
到哪里去呢?自己的部队肯定是找不到了,思忖再三他决定只有先回家了。他从徐州脽宁走了一个多月,一路乞讨,行程近千里,终于走回了家,他衣衫褴褛,形如枯槁,瘦的完全变了模样,仿佛只有一根脊椎骨支撑起一颗头颅,一进家门把家里人吓了一跳。
掐指一算,大伯离家已经五六年的时间了。在外面九死一生,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奶奶对大伯的归来却并不高兴,毕竟不是亲生的,因为他的回来家里又多了一张嘴,奶奶别无选择还是极不情愿地接受了大伯,在她眼里,起码家里多了一个劳力。家里本来就只有几间茅草房,大伯的归来根本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不得已大伯只能在自家的场院里搭了一个窝棚,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一个人窝在那个小小的窝棚里承受着一份孤独。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但对他来说相比死去的那些战友他已经很庆幸了,毕竟活着回来了。
大伯的归来,引起了村里人的关注,人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总在背后指指点点,“逃兵”的标签就自然而然地贴在了他的身上。面对众人的口舌,大伯不去争辩,不做解释。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安排,每天就是干活,吃饭,睡觉。在上世纪那个特殊年代,按照上面的要求,总要抓几个地主、富农或者反革命坏分子进行批斗,无奈村子太小,竟找不到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人,村干部思来想去把目光转移到大伯这个“逃兵”身上,只要上面来了人要组织批斗会,他就被揪上台被批斗一番。幸好他并没有 其他污点,也没有得罪任何人,等上面的人走了 ,他也就回家了,并没有 吃太多的苦头。但对他人格的羞辱却让他颜面全无。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到了上世纪70年代,已经年近50的大伯还是孑然一身。那一年,因黄河决堤齐河被淹,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带着三个孩子乞讨至村里,经过好心人撮合,这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就住进了大伯的窝棚里。这个女人就成了我后来的伯母。伯母同样是一个苦命人,他男人曾是一个国民党的文官,济南战役之后就失踪不见了。大伯与伯母辛勤劳作,几年后,终于盖了三间草房,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带来的三个孩子也陆续长大,又都回到了他们的齐河老家,而伯母与大伯相依为命,终老一生。
直到1985年,一位在福州军区任重要职务的周姓将军回老家探亲,他是和大伯同一天参军的战友,在最后掩护大部队撤退的那次战斗中,两个人在同一个班,大伯还是将军的班长。将军亲自登门来看大伯,两位老战友相隔40年未见,相拥而泣。当周将军看到大伯家一贫如洗的现状,不禁唏嘘不已。当年将军成功突围了,而大伯却身负重伤被俘虏,这一别从此天各一方,一个成了叱咤风云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一个成了在家种地的逃兵。造化弄人呀!
将军感慨地对大伯说:“当年你是因负伤被俘,不是逃兵,当时的部队首长与战友都清楚,不能让你流血又流泪,我回去后联系我们原来所属的部队,和现在仍健的老战友,给你证明。”
将军回到部队后,很快邮寄来了从成都军区、福州军区大伯当年掩护部队撤退的证明,还有另外几位老战友的情况说明。大伯将这些证明材料经过村支部、公社民政办公室初审后报到县民政局优抚办公室。民政局的同志非常重视,立即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审核及外调,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规定,依法认定大伯为在乡退役军人,享受在乡退役军人的有关待遇。只是这期间三十多年应享受的补贴,没有补发,党籍也没有恢复。当大伯接到民政局颁发的退役军人证时不仅老泪纵横,“我终于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逃兵了”。这个小小的红本本他等了四十多年。
大伯从小没了母亲,战场上九死一生,回到家卑微如尘土,一生命运多舛。他不识字,却非常的明事理,对人生的参悟高于常人,在地主家扛活,不惜力气,一干就是十几年,在战场上,他视死如归,冲锋在前,对待伯母带来的孩子,他也视如已出,抚养他们成家立业。对刻薄的奶奶,他同样当亲娘侍奉。作为晚辈,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到了晚年,他享受了退役军人的待遇,被安置在镇养老院,而且还是一室一厅的单间,不需要交任何费用。对于这些,他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时常挂在嘴上,这是他内心的真实表达。
大伯一生尝尽了人间的苦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说起过去的岁月,总是轻描淡写,或许是他对人生的禅悟至深,让他拥有了一个好的体魄,几乎不得病,连小小的感冒也很少,在养老院里,他始终做到生活自理,尽量不麻烦别人。
2013年春天的一个早晨,管理员像往常一样把早餐送到他的桌子上,又去喊打起床,却发现他已经在床上安详地离去,无疾而终,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96年岁月。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曾经的逃兵。抗战胜利80年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成为现实。大伯如果泉下有知,他一定会感到自豪和欣慰。
张圣泉,历城区退休干部,历城区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人大代表,山东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番茄网签约作家,高级审计师,多年从事财经工作,治理财经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在国家级,省级等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十数篇,退休后从事文学创作,发表长篇小说一部,各类散文诗歌散见于各报刊、网站。
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