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阳光依旧汹汹,像恋栈不去的暴君,泼洒着最后的热力。但“立秋”二字在日历上落定后,这末伏的火焰便失了最初的理直气壮。天光浓稠起来,蝉声虽还撕扯着闷热,却已露了强弩之末的嘶哑——它们的挣扎里,藏着对大限的预知。
窗外,几株植物在灼热里垂首,叶子蜷成小小的问号。偶有风起,竟裹着丝缕微凉,像天地深处酝酿的温柔转折。这凉意并非外来,是大地被炙烤后渗出的清凉,恰如“秋老虎”的凶焰里,早已藏了驯服的预兆。
傍晚蝉声渐疏,夕阳熔金,晚霞铺满天幕。我在庭院里目送太阳西沉,它收了白昼的锋利,把光芒沉进正在发酵的秋色里。暑气终于退潮,像个疲惫的军团,在暮色中悄然解甲。大地本真的呼吸露了出来——泥土深处,秋的微凉脉搏正轻轻搏动。
“伏”是俯首隐伏。末伏的万物都在经历一场沉默的洗礼。农人把谷粒铺在晒场,滚烫的阳光如金锤敲打,每一粒稻谷都在曝晒中蜕变,褪去水分,凝起沉甸甸的香甜。这是生命必经的伏藏:经此酷烈,方能在季节更迭里守住饱满。金黄稻浪翻涌,谷粒吸足了阳光,直至沉重低垂——最猛烈的燃烧里,藏着最冷静的蜕变;生命需要曝晒去伪存真,才能在时光中沉淀出沉甸甸的金黄。
这酷热与微凉交织的末伏,多像人生的承转隘口。青春的热烈奔涌后,总要经历这样的沉淀:蒸发浮华水分,让思想凝如谷粒;于喧嚣蝉鸣外,谛听内心恒久的回响。原来生命的成熟,恰在喧嚣落幕后的悄然沉淀里。末伏的煎熬,原是为灵魂的丰盈做最隐秘的功课。
于是在末伏余威里,我心中涌起澄明。暑热是“伏”,秋凉亦是“伏”——前者伏于外,为让后者安稳伏于内,在人心深处萌蘖。当凉风挣脱暑气桎梏,拂过晒透的谷场与汗湿的额角,传递的是大地沉实的脉动:四季轮回如书页翻动,最深的凉意,往往诞生于最热的熔炉。
末伏尽头,暑气消散,万物安静收拾行装,准备踏进秋的门槛。最后一声蝉鸣消于晚风,天地间只剩饱满的寂静,如晒场上归仓的谷堆,安然等待时间的检阅——那是生命经曝晒后,沉淀的真金。
站在季节的渡口,我听见大地深处的秋之序章。那不是终结,是更深邃的成熟之始——唯有沉入伏藏的深谷,才能迎来灵魂饱满的秋收。当蝉声遁入泥土,晒透的谷粒守护的沉静,正是我们献给未来最温厚的诺言。
向思刚,出生于1971年6月9日,湖北宜昌人,现就职于宜昌新洋丰Who Waits for a Rain in a DreamBy Xiang Sigang (Hubei)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宜昌新洋丰通讯员。经常在美篇,头条,新文青,宜昌新洋丰各报刊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