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先服务成为银龄时代的暖色
郑世兴
在医院的走廊上人们常见 白发老人焦急的等待着叫号;在银行的营业厅里 拄着拐杖的老人,攥着存折望眼欲穿的等待着电子屏上出现自己的号码。这些真实场景,折射出当前公共服务领域对老年人优先权益保障的某些缺失或实施的还不夠到位。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56条以国家立法形式,为医疗、交通、金融等民生服务领域划定了“优先线”。这条法律红线背后,是3.2亿中国老年人日益凸显的生理需求和尊老敬老的文明体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领域的特殊责任。《人民币现金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保障老年人现金存取权益,据报道有的银行已实行老年人等候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从生理方面讲,老年人体力下降,尤其是那些年逾古稀之人,久站、久坐、久等会出现焦燥等危急状况,优先服务会减少这些困境的出现或避免纠纷。
当制度设计注入人文关怀,优先服务既能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也能通过口碑传播反哺机构形象,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破解优先服务落地难,需要构建法律约束、制度设计、文化引导的多维体系。在制度层面,建议将优先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质量考核。
对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照,终将转化为整个社会的信任资本。
站在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上,优先服务不应该是贴在墙上的口号,而应成为人人都认同的理念和行动。当医院的“老年人优先”标识不再被无视,当银行柜台前老人优先的“现金服务”不再是老年人的奢望。我们才能说:我们没有让任何一位长者掉队。让优先服务法律条文走向生活现实,这既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更是对文明高度的丈量。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