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夜轿迷踪
老王头后颈的黑斑在火焰中发出婴儿啼哭般的尖叫。济公咬破食指,一滴血珠坠入铜钱阵中央,地上的八卦图案突然旋转起来。
"师父小心!"小沙弥的惊呼声被一阵阴风吹散。
黑斑"啵"地爆开,无数黑针射向四面八方。济公的破僧袍鼓胀如帆,袖中飞出串油亮的佛珠,108颗菩提子在空中结成金钟罩。黑针撞上佛光,化作腥臭的黏液滴落。
更令人惊异的是,那些黏液落地后竟蠕动着聚成小蛇形状,齐刷刷朝城南游去。济公眯眼望去,那顶诡异的青布小轿正停在百步外的柳树下,轿帘微微掀起一道缝。
"有意思。"济公搓着脚趾缝里的泥丸,"宰相府的轿子爱吃毒虫。"
忽然一阵马蹄声碎,临安府捕头赵铁衣带着仵作匆匆赶来。济公用蒲扇挡住他们去路:"别碰老王头,他三魂七魄被啃了一半。"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发霉的馒头,掰开塞进更夫嘴里。
馒头里的红曲霉丝遇唾液立即疯长,从老王头鼻孔钻出,每根菌丝上都串着芝麻大的黑虫。赵铁衣佩刀"铮"地出鞘三寸:"这是......"
"尸鳖幼崽。"济公用草鞋碾死虫群,"有人把义庄停尸房的棺材板磨成粉,混在城东水井里。"他忽然转身,酒葫芦抛向柳树——那顶青布小轿已消失无踪,只余几片枯叶打着旋儿。
---
第五章 杜家药典
城隍庙的偏殿堆满医书,济公翘着脚翻阅《本草拾遗》,书页上全是油腻的指印。小沙弥抱着从太医署"借"来的档案,鼻尖沾着墨迹:"师父,杜仲平是元祐年间的药材商,因献假药被满门抄斩。"
"假药?"济公抠下一块脚皮弹在蜡烛上,火苗"噼啪"爆出个绿色火星,"看看当年判词。"
泛黄的刑部档案记载:杜仲平进献的紫河车膏治好了太后顽疾,却在三月后毒性发作。官府抄家时发现地窖藏有百具婴尸,判了个"采生折割"的罪名。
"放他娘的狗屁!"济公突然把档案扔进香炉,纸灰飘出形成个孕妇轮廓,"紫河车要活取才有效,哪用得着杀人?"
夜风骤急,吹得油灯明灭不定。墙上影子突然自己动起来,演了出哑剧:有个穿官服的人往药罐里投毒,另一个道士模样的在埋婴儿骸骨。
小沙弥牙齿打颤:"这...这是......"
"杜老板的怨气。"济公掏出个生锈的铃铛摇了三下,影子立即凝固成墙上的一幅水墨画。画中官服人腰间玉佩的纹样,竟与当今宰相随身佩戴的一模一样。
远处传来打更声,这次却梆子响了两长一短——是赵铁衣的暗号。济公用蒲扇在墙上一抹,那幅"影子画"竟被拓印在扇面上。他顺手从供桌抓了把香灰塞进葫芦,晃荡两下变成琥珀色的药酒。
"走,去会会那位'活菩萨'。"
---
第六章 尸语禅机
玄明法师的"净世法坛"设在废弃的漕运码头,三百信众跪在岸边,每人额头上都贴着张黄符。江面上飘着七盏莲花灯,灯芯绿火照得众人脸色发青。
"今日贫道要炼'度厄金丹'!"玄明手持桃木剑指向江心,"需取七对童男女指尖血为引......"
"不如加点儿砒霜调味?"济公从人群头顶飞过,破草鞋精准踢翻法坛上的朱砂碗。鲜红的粉末洒在黄符上,信众们额头的符纸突然自燃,露出下面已经发黑的血点。
玄明大怒,桃木剑劈向济公天灵盖。济公不躲不闪,葫芦里的药酒喷在剑身,木剑顿时长出菌菇。"你拿活人养尸蛊?"济公用蒲扇指着信众额头,"这些血点连起来是什么字?"
小沙弥突然惊叫:"是个'债'字!"
江面突然沸腾,七盏莲花灯沉没处浮起具青铜棺材。棺材盖上密密麻麻钉着孩童的乳牙,中央赫然是杜仲平的生卒年月。玄明趁机甩出七枚铜钱,钱孔中射出红线缠向济公四肢。
济公哈哈大笑,任由红线把自己捆成粽子。当玄明念咒收紧红线时,济公的身体突然塌陷——竟只是件破袈裟裹着个酒坛子。真身早已出现在青铜棺上,沾满香灰的脚丫子"咚"地踏开棺盖。
腐臭味冲天而起,棺中躺着个穿前朝官服的干尸,胸口插着把生锈的裁纸刀。刀柄上缠着缕白发,发丝另一端系着块带血的玉佩——与宰相腰间那块正好能拼成完整图案。
"杜老板,"济公往干尸嘴里倒了口药酒,"冤有头债有主,吓唬老百姓算什么本事?"
干尸的眼皮突然弹开,露出两团跳动的绿火。码头所有火把同时熄灭,黑暗中响起无数孩童的嬉笑声......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