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脍胜珍的“绿豆扒谷”——寿光地方特色美食~文/董敬斋
文/董敬斋
从外地来到寿光的人,十有八九会吃到一种陌生菜肴。
在寿光地,不论大酒店还是农家餐馆,菜谱上都有“绿豆扒谷”这道菜,并且价格便宜。寿光人招待外地宾客,点菜时,总忘不了点上这个菜。以往曾经吃到过“扒谷”的客人,一见桌上没有,也会将话题自然引到寿光特产扒谷上。2002年,我接待洛阳的一位连长,因酒逢知已,他喝得高兴,说:“董哥,扒谷好吃,再来一盘。”我也时常把扒谷作为礼品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
每逢将炒制好的扒谷端上桌,热气氤氲,香气浓郁,猛一看,盘中盛着的是深绿色翡翠,细看翡翠上撒了少许墨绿色韭菜段,兼有红白相间的五花肉丁和绿莹莹的粗粉丝,色泽好看诱人。先来口肉丁香香嘴,再来筷子粉条哧溜哧溜,最后尝“绿翡翠”,感觉松软可口,满嘴鲜香,回味悠长。
绿豆扒谷是正宗的寿光小吃,名气虽不怎么大,可是出了寿光地你就极少吃到。对这道小吃,很多人压根就没听说过。实际上,这道菜在1980年前,当地的老百姓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的。那时,寿光是个穷地方,只有春节时才能买上几斤伺候客人。每年的秋冬腊月,正是做绿豆扒谷的时节,这时候做的扒谷不易变质,味道鲜美。
记得父母做过两次,先是将绿豆用井水洗净,加水浸泡几天,待绿豆泡透后,借用邻居家石磨,加入菠菜或青萝卜一起磨碎,然后攒成团上锅蒸熟。出锅的扒谷,味道独特,颜色绿铮铮,如翡翠一般漂亮,既有蔬菜的清香,又有淡淡的豆香,这是一种老味道,至今没有忘怀。
蒸出来的扒谷不能直接吃,正宗吃法是按炒菜做法,用猪油和“寿光大葱”炒锅,加五花肉、粉条烹制,烹饪时尤其注意放入适量的水,出锅时加韭菜或香菜调味。十几年前,北京朋友为烹饪扒谷,一边掌勺,一边打电话咨询。现在的商品扒谷,虽有说明书,但“放入适量的水”,就难为客人了。何谓适量?放少了菜就炒糊,放多了,菜不成形。我的办法是,多多放水,快炒熟时,加大火候让水减少。做此菜还有个小秘密,就是炒锅前,先将干粉泡制到七八分透备用。
扒谷,在《寿光县志》上有记载,是“绿豆和菠菜合制的食品。”这种食品,在春秋以前就早有了。传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落难时,从临淄行走至寿光,已饥饿难耐,又天寒地冻,恰逢一老妇人提篮经过,施舍其一坨绿色团状食品,他不知为何物,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吃下,顿觉精神矍铄,体力恢复,惊叹不已。其后,齐桓公终成霸业,怀念起当年这份救命食品,询问百官,却无人知晓。复派官员至寿光访得,方了却此桩思念。
“此菜只有寿光有,外地宾至上宴席,墨绿清香诱食欲,味美鲜软堪称奇。客问究竟是何物?绿豆菠菜青萝皮,磨碎攒团入锅蒸,绿色有机成名吃。”
让寿光人引为自豪绿豆扒谷,虽身价不高,但营养丰富,还能消肿通气,清热解毒,调中通窍,这也许是寿光人体健长寿的一个因由吧。利人身体者不是甘脆肥浓,治病之良药大多来自草本植物。
作者简介
董敬斋,宇静远,号北海学子、慕黄鹊景,山东寿光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寿光市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寿光市科普志愿者协会顾问,已出版文学专著7部,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圣城文庙》获圣都文化奖重大成果奖。其著作《信念》由刘源上将作序,并于2024年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刘源上将、胡德平部长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董敬斋主编《文家街道志》《纪台镇志》等志书,担任数十部志书、谱牒的顾问、主审或审稿人,撰写谱序、志序、碑文数十篇;《北海书院赋》《清源赋》《陈少敏赋》《神泉赋》《张僧苑序》等作品被用于公共场所。
董敬斋系中医、高级营养师、中国特医联盟(北京)医学研究会会员、心理咨询师、社区母婴健康指导员、体重管理师等。其研究方向涵盖营养医学、古中医经方、民间偏验方、膏方,尤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调理和延年益寿养生方案的拟定。
董敬斋是寿光春雨义工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经常开展公益事业,无数次受请讲授古中医理论、细胞营养医学、养生及《易经》等传统文化课程,累计为数千人免费提供中医、营养干预与心理咨询方案,其愿景是“让更多的人更加健康长寿”。2024年列入寿光市推荐为“潍坊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