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二贺乐天》
大樹根深(江西)
赣江潮涌接云光,滕阁风吟贺栋梁。
八月十二佳期至,英雄城聚庆荣光。
相邀故旧同欢饮,共祝泳星福寿长。
劈浪功成今日乐,乡情满盏话辉煌。
秋!你真的来了
王香兰(上海)
秋,你来了……
秋,你真的来了!
带着风儿的柔爽,
抚慰着相思的心房……
你消退了暑热,
挽来艳菊的娇香,
枫红漫演着火红的热烈,
斑斓潮涌着月下的情长。
亭榭中的琴曲悠荡,
廊径里的歌声轻扬,
伴随着树叶的凋零,
在肆意着感伤!
仰望星空的迷茫,
无奈离别的惆怅,
艰忍苦度,
禁不住泪水流淌……
期待!
久别重逢的喜悦,
企盼!
真情奠定的梦想。
如果!
如果有紧紧拥抱的那一天,
定把爱火的能量,
尽情地释放……
秋天你来了!
你带来了美好的希望,
阳光沐浴着海滨,
让这里成为幸福的天堂。
没有时空和距离的遥远,
珍惜这无限缠绵的时光,
陶醉纯真的情愫,
让双星续写唯爱的华章……
沁园春·辽宁最迷人的廿五条沟谷之十二·本溪大冰沟
文/丛延春
胜地幽燕,山高林莽,绿谷唱賡。
见腊冰夏火,奇观别有;龙湖云海,雅景天成。
瀑韵溪歌,枫旌桦帜,物语轻柔别样情。
画屏里,感木兰花艳,故道诗声。
一沟浪漫神行,
濯心目,泽潭深且清。
纵豁然云顶,飞流直落;诧疑雾外,旅雁欢鸣。
龟象随心,狮驼着意,吊古联军隐秘营。
赏无尽,竟折腰骚客,史话峥嵘。
题记:大冰沟,位于本溪市东南郊35公里的南芬区思山岭乡。大冰沟景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6%。其最高峰叫玉皇顶,在玉皇顶的北坡和五顶山之间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走到峡谷尽头,便可见素有“小黄果树瀑布”之称的大冰沟瀑布。这里气象独特,加上森林掩映,常年低温寡照,瀑布在冬天形成的冰瀑直到来年的夏天才逐渐消融,因此得名“大冰沟”
庆春泽慢·咏荷
文/丛延春
出水芙蓉,娇羞若语,俗家难解精神!
不染淤泥,戒心看破红尘。
亭亭每教游人醉,又谁能,悟解其魂?
最堪尊,静坐观音,积善禅门。
夜来总是浮烟重,纵凌波漫步,妩媚腰身。
月影摇红,珍珠散落云盆。
舞随蛙鼓婆娑起,去与留,都剩清贫。
慰苍生,莲子儒风,往复秋春。
唐宋八大家之殴阳修·醉翁的通透
散文/向思刚(湖北)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导古文运动,力革唐末五代浮靡文风,以平易晓畅、纡徐委曲的散文自成一格,诗词亦兼情致与理趣;更以“奖引后进如恐不及”的胸襟,提携苏轼、苏辙、曾巩等才俊,为宋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奠定根基。
读欧阳修,像饮一杯温酒——初尝只觉平易,细品方知醇厚,咽下后,那点余温犹自暖透千年。
他的通透,先在对“文”的清醒。当晚唐五代的辞章沉溺于雕金琢玉,他振臂一呼,要让文字归向“明道”“致用”的本真。不是弃绝美,而是让美扎根生活:《醉翁亭记》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的光影,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的烟火气交融,山水之美从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与百姓的欢颜共生。他的散文如山间清泉,不刻意求深,却在娓娓道来中藏着丘壑——《泷冈阡表》忆父母,不写恸哭,只以“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的细节,让孝心在平淡里重若千钧。原来最高的笔力,是让读者在文字的清泉里,照见自己生命的影子。
他的通透,更在对“人”的豁达。一生宦海沉浮,贬滁州,迁扬州,出知青州,境遇从不是心界的疆界。在滁州,他建亭宴客,说“太守之乐其乐也”——这“乐”里,有对百姓“岁物之丰成”的欣慰,有对“滁人游”“宾客欢”的共情,更有把“贬谪”活成“成全”的智慧。后来自号“六一居士”,谓“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加“吾一翁”而成“六一”。这份对物质的减法,恰是对精神的加法:明了该放下的,更坚守该珍视的。
最动人的,是他对“传承”的通透。苏轼携文求见时,这位文坛宗主读罢拍案,直言“当避此人出一头地”。他不忧后辈超越,反以“为朝廷得人”为乐。这种胸襟,比文章更动人——真正的伟大从不是独占高峰,而是成为阶梯,让后来者看得更远。
如今再读“醉翁之意不在酒”,忽然懂了:那“不在酒”的深意,是看透人生起落皆常态,仍选择热爱;是明白文字的力量不在炫技,而在与时代心跳共振。欧阳修的通透,从不是出世的淡漠,而是入世的热忱——带着砚台里的炊烟修行,在琐碎中见天地,在困厄中寻生机。就像滁州的山,千年来静静矗立,不张扬,却把他的故事一,酿成了时光里最绵长的酒。
汞毒莲心
文/陈野涧(陕西)
心事,蜷卧在碧波中央
是佛垂眸
暗香浮动,不惊涟漪
在月光酿成的薄酒中——
沉底的,不止夏夜
操,温柔竟化作汞
终究沉在那年的河底
就像你扔进塘底的银戒
青釉盘轻颤
露珠从瓣尖滑落
把晶莹还给月色
晚风,分不清蛙声远近
流萤划破荷塘的寂静
并蒂莲,在你眼底
凝成朱砂痣般陈痂
莲蓬低垂,把心事
弯成新月
那些欲言又止的告白
随波光皈依
莲心最深处,是红尘
在肋骨刻下的
一道永不愈合的
胭脂扣
本期佳作荟萃,诸篇或寄情山水,或感怀时序,或溯洄人文,于笔墨间见真趣,于辞章中显性情,读来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大树根深《八月十二贺乐天》一诗,以赣江潮涌、滕阁风吟起笔,气象开阔。“英雄城聚庆荣光”点出盛会之喜,“乡情满盏话辉煌”融情谊与赞叹于一杯,既贺“泳星”福寿,亦颂劈浪功成,字里行间满是赤诚与豪迈,格律工整中见洒脱。
王香兰《秋!你真的来了》,以反复咏叹的“秋来了”起兴,将秋的柔爽、菊的娇香、枫的热烈与心底的相思、惆怅、期盼交织。“如果有紧紧拥抱的那一天,定把爱火的能量,尽情地释放”,直白的抒情里藏着滚烫的真心,让秋的斑斓不仅是景,更是情的载体,读来令人动容。
丛延春两首词作,各有千秋。《沁园春·本溪大冰沟》以“胜地幽燕,山高林莽”勾勒阔境,“腊冰夏火”“龙湖云海”绘尽奇观,更融入“联军隐秘营”的史话,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交融,“折腰骚客,史话峥嵘”八字,道尽此地魅力。《庆春泽慢·咏荷》则聚焦荷花“不染淤泥”之姿,“静坐观音,积善禅门”赋予荷以禅意,“莲子儒风,往复秋春”更将荷的生命与人文精神相勾连,咏物而不止于物。
向思刚《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醉翁的通透》,以“温酒”喻欧阳修的文字与人格,精准传神。从“文”的清醒——“让文字归向‘明道’‘致用’的本真”,到“人”的豁达——“把‘贬谪’活成‘成全’”,再到“传承”的通透——“为朝廷得人”的胸襟,层层剖析,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触摸到醉翁那份“入世的热忱”,文字如清泉,洗练而深刻。
陈野涧《汞毒莲心》堪称本期诗中妙品。“心事蜷卧在碧波中央”,起笔便将情与景揉碎。“温柔竟化作汞”,以“汞”喻凝固的伤痛,奇崛而精准;“银戒”“朱砂痣”“胭脂扣”等意象,串联起尘封的往事,莲心的清苦与红尘的刻骨相思交织,“欲言又止的告白,随波光皈依”,于静谧中藏汹涌,于禅意中见深情,余味悠长。
诸作或豪放,或婉约,或深沉,或炽热,皆以真诚之心观照世界,以赤子之情落笔成文,恰如“墨韵芳洲”之名,墨香浸润处,皆是芳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