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疯僧踏红尘
---
这一日,江南临安城,春色正浓。
西湖畔杨柳依依,画舫如织,酒旗招展。街市上人声鼎沸,贩夫走卒吆喝不绝,富家公子摇扇闲游,一派盛世繁华之景。
忽地,人群里传来一阵嬉笑——
“让开!让开!疯和尚来啦!”
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破衣烂鞋的和尚,歪歪斜斜地走在街上。他一手摇着把破蒲扇,一手提着个油腻腻的酒葫芦,时不时仰头灌上一口,醉眼朦胧,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
路人纷纷避让,有嫌恶的,有嘲笑的,也有好奇的。这和尚却浑不在意,只顾自己东倒西歪地走着,偶尔撞到人,便咧嘴一笑:“阿弥陀佛,施主莫怪!”
此人正是济癫和尚,俗名李修缘,因行事疯癫,世人皆唤他“济公”。
---
(一)点化卖鱼郎
济公晃悠到一处鱼摊前,摊主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汉子,名唤王二,正高声叫卖:“新鲜的鲤鱼!刚捞上来的,便宜卖喽!”
济公凑过去,眯眼瞧了瞧,忽然伸手抓起一条鱼,笑道:“这鱼不错,和尚我要了!”
王二一愣,见是个疯和尚,皱眉道:“大师,这鱼三十文钱,您……”
济公哈哈一笑,从破袖子里摸出三枚铜钱,塞给王二:“喏,钱给你!”
王二低头一看,竟是三枚生了锈的废钱,顿时恼了:“你这和尚,莫不是消遣我?这破钱怎能用!”
济公摇头晃脑道:“钱是破钱,可鱼也是破鱼啊!”
王二怒道:“胡说!我这鱼活蹦乱跳,哪里破了?”
济公也不争辩,只把鱼往地上一丢——那鱼竟一动不动,肚皮翻白,早已死了!
围观者哗然,王二更是目瞪口呆:“这……这怎么可能?刚才明明还是活的!”
济公叹道:“施主,你今早是不是贪便宜,收了别人偷来的鱼?”
王二脸色一变,支支吾吾不敢答。原来他今早确实从一个陌生渔夫手里低价买了一批鱼,那渔夫神色鬼祟,他心知有异,却因贪小利,还是收了。
济公摇头道:“贪小利者,必有大损。这鱼是别人药死的,你若卖了,吃出人命,官府查下来,你当如何?”
王二闻言,冷汗涔涔,扑通跪下:“大师救我!”
济公扇子一摇,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去吧,把鱼埋了,今日莫再卖鱼,避过这一劫。”
王二连连叩首,赶紧收拾摊子离去。
---
(二)暗藏祸端
济公目送王二走远,正要离开,忽听街角一阵喧哗。
“滚开!别挡我家公子的路!”
只见几个恶仆簇拥着一个锦衣华服的青年,横冲直撞而来。那青年面色虚浮,眼带淫邪,正是临安城有名的恶少——赵文才!
路人纷纷躲避,一个挑菜的老汉躲闪不及,被恶仆一脚踹倒,菜筐翻倒,青菜洒了一地。
赵文才瞥了一眼,冷笑道:“老东西,不长眼!”说罢,竟纵马从菜上踏过,扬长而去。
济公眯了眯眼,掐指一算,摇头叹道:“孽障啊孽障,今日你欺人,来日人欺你,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正说着,忽见一个清秀少女从巷口匆匆跑过,神色惊慌。济公目光一闪,心道:“这姑娘面带煞气,怕是祸事将近……”
---
(三)疯言藏玄机
济公晃悠到一家茶肆,往门口一坐,敲着破碗唱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
贪来贪去一场空,不如随我哈哈笑!”
茶肆老板嫌他碍事,丢了个铜板赶他:“去去去,别在这儿疯言疯语!”
济公捡起铜板,嘻嘻一笑:“老板,你这茶肆三日后有场大火,趁早准备啊!”
老板大怒:“疯和尚胡说什么!”
济公也不恼,摇着扇子晃晃悠悠地走了,嘴里还哼着:“不听疯僧言,吃亏在眼前哟……”
三日后,茶肆果然因灶火未熄,半夜起火,所幸老板因济公之言,提前备了水缸,才未酿成大祸。自此,临安百姓再不敢小觑这疯和尚,私下议论:“莫非这济癫,真是活佛降世?”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